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哪些单元与学校生活有关?

外研版书1 Unit 1一个新的开始单元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一、单元课程内容整体分析及教学目标整体解读1本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概述本单元涉及的具体学习内容有:(1)初一高中生活体验;(2)高中生活规划及校园建设建议;(3)英语的七种基本句型;(4)探索不同高中校园的社团和俱乐部;(5)阅读关于校园生活的日记和访谈;(6)观看视频《阿尔弗雷德国王的学校》。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适应过程,尽快适应高中新的学习环境,为高中生活建立良好的开端。同时,通过学习高中校园文化,可以加强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强化我们的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2.该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本单元结束后,同学们可以: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章,激发学生热爱新学校、新班级,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念,学会并尝试使用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得到发展。2.通过阅读对话和访谈,了解与高中学习生活相关的挑战和建议,掌握扫描的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快速找到关键词和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3.掌握英语七种基本句型,划分句子成分,明确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区别。注意语言输出中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以日记的形式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高中生活第一周的感受;通过观察图片,明确故事的脉络和发展,继续写相关话题;能够对相关话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做出相关规划;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校园文化、社团活动、课程安排、教学特色等。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校宣传册》,增强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学习的自信心,为三年的高中生活建立良好的开端。二、不同班级的教学目标第一节课:听说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P1)本节课结束后,同学们可以:1。看一段关于国外学校(阿尔弗雷德国王学校)的视频,完成定位信息、回答相关问题等听后任务;

2.基于听力的任务,完成口语的输出任务,完成问卷“开学第一天问卷”,回答关于新学校生活的问题,描述自己对新学校的第一印象;3.比较国外学校和自己的学校,讨论校园生活的异同。第二节课:阅读课(P2-4)教学目标这节课结束后,学生可以:1。获取课本课文中关于高中校园生活的事实信息,整理要点;2.在上下文中逐一理解好奇、印象、传统、渴望、探索、组织、挑战、等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并用它们来描述课文内容;3.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以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日记中故事发展的“明线”(孟浩的经历)和作者心理变化的“暗线”;4.总结英语基本句型在语境中的特点;5.在日记中体会作者对新学校的热爱和对高中生活的美好憧憬,从而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和迎接新的挑战,以阳光的心态迎接高中生活。第三节课:语法课(P5)教学目标上完这门课,学生可以:1。理解语境中最基本的七种英语句型,并在表达中准确运用;2.能够正确划分句子成分,理清句子结构;3.能够组织语言描述画面中故事的情节,并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续写,构思结局,尽可能多地使用基本句型。第四课时:精读听说课程(P6-7)教学目标本课时结束后,学员可:1。了解高中的一些校园社团、社团和课外活动,增进对丰富校园文化和活动的了解;2.边听边获取具体信息,养成记录关键信息的习惯;3.利用捕捉到的具体信息,完成合理时间管理方法的归纳;4.在交流中,根据听的部分获得的信息和表达,做出全面科学的学习或活动计划。第五课:读写结合课程(P8-10,P12)教学目标本课结束后,学生可以:

1.理解教材课文《高中提示》的内容,概括大意,总结作者曾经遇到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能够针对高一新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完成一篇结构合理的演讲稿;3.利用阅读文中的相关信息,运用地道的句型和表达方式提出建议,从班委成员的角度就班级管理、校园建设等话题向班主任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呈现。第六课时:项目演示课(根据学习情况)(P73)教学目标本课时结束后,同学们可以:1。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新的开始”,完成项目并展示:为你的学校制作一本小册子;;2.分组汇报学习结果,并能在汇报过程中使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已开启,享受6亿+VIP内容。

现在就去拿

国外研究版内容分析与教学目标书1单元1一个新的开始单元

国外研究版内容分析与教学目标书1单元1一个新的开始单元

一、单元课程内容的整体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整体解读

1本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概述

本单元涉及的具体学习内容有:(1)高中生活第一天的体验;(2)高中生活规划及校园建设建议;(3)英语的七种基本句型;(4)探索不同高中校园的社团和俱乐部;(5)阅读关于校园生活的日记和访谈;(6)观看视频《阿尔弗雷德国王的学校》。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适应过程,尽快适应高中新的学习环境,为高中生活建立良好的开端。同时,通过学习高中校园文化,可以加强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