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中外历史名人的事迹

1,居里夫人的“幸运”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也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去了一个贵族家庭当家教,她打算挣点钱上大学。两年后,这个家庭的长子卡西米尔与刚满19岁的玛丽亚相恋,他们打算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向父母屈服。

玛利亚苦不堪言,准备“告别世界”,但她最终以顽强的意志克制住了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变成了投身于更大目标的动力,变成了培养当地贫困孩子的善良和独自去巴黎读书的勇气的教育。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被改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2.贫穷造就作家。

佐拉年轻时很穷。为了抵抗饥饿,他用捕雀器在屋顶捕捉麻雀,用铁丝挂窗帘把麻雀串起来,放在火上烤。为了坚持写作,他只把几件衣服送到当铺,只能用被子御寒。偶尔得到一支蜡烛,他会像过节一样高兴,因为今晚他可以读书写字了。正是贫困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出了轰动一时的《鲁公·马加尔一家》。

3.专利-罗伯特·哈钦斯·戈达德

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1882 10 10月5日-1945 8月10)美国教授、工程师、发明家、液体火箭发明者。他于3月1926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 * *获得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是他生前获得的。

成立于1959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月球上的戈达德陨石坑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4.苦难就是财富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十几岁时因猩红热失聪,被学校开除。但他靠图书馆自学,表现出惊人的数学能力。德国诗人海涅在“铺盖的坟墓”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八年。他手脚不能动弹,双眼半盲,但生命之火没有熄灭,他唱出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优秀诗篇。

5.面对失败和贫穷

杰克·伦敦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伟大的未来,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用一支笔改造社会。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他被加州大学录取了。但因为交学费困难,他读了半年就辍学了。

辍学并没有动摇他成为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了想法,把社会作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努力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的著作让他学会了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作品让他学会了写作。他开始写稿子,却一次次被拒。但他并不气馁。

如果生活困难,可以靠典当生活,挤时间写作。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索引和抄写卡片。终于在1890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致猎人》。后来,他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有许多杰作。

6.焕发青春,创造辉煌

艾科卡是美国汽车界的超级巨星,他在汽车界赫赫有名的促销技巧为福特创造了数百亿美元的收入。然而,1978年7月3日,艾科卡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嫉妒心强的老板解雇了。老板开车把他带到一个仓库的小房间里,在他找到新工作之前,这个房间被委婉地给了艾科卡的办公室。

面对巨大的屈辱,艾科卡并没有沮丧。在遭到解雇和羞辱后,艾科卡接受了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凭借其出色的管理技能,他使克莱斯勒获得了新生。仅仅1984,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公司之前60年的利润总和还要多!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过人的才智和辉煌的成就,艾科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7.被困在监狱里。

尼科洛·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誉为“钢琴独奏上训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据说他因政治罪已入狱20年。但即使在狱中,他也从未灰心,而是坚持在狱中学习。

在监狱的窗边,他用一把只剩一根弦的小提琴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无拘无束,充满激情,对当代浪漫主义作曲家影响很大。

8.海伦·凯勒——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因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这是常人难以想象和难以承受的痛苦。然而,海伦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学会了说话,手指“听话”,掌握了五种文字。

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毕业。之后,她一生致力于为世界上的盲聋哑人谋福利的事业,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赞扬和表彰。从65438年到0959年,联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运动。她的自传体作品《我一生的故事》已成为英国文学的经典,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

9.博迪眨眨眼,写道。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心脏病发作后,他四肢瘫痪,只有左眼能动。但他决心写潜水服和蝴蝶,这是用心写出来的,于是他找了录音师门迪堡帮忙,每天花六个小时录音。而它们之间的交流,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

每次,门迪宝都是按顺序读常见的法语字母。Bodie眨一次眼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眼表示错误,然后拼成单词。这个不可想象的“写作”终于在几个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书已经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10,红顶商家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其高超的机智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在官场与的夹缝中,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中,在左与李鸿章之间,他踢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胡雪岩成功的仕途,是熟悉、观察、运用潜规则的结果。但不幸的是,这个裂缝最终毁了他,左的死使他成为官方斗争的受害者。从赤贫到暴富,又回到身无分文,胡雪岩完成了他生命的循环。

11,屈原为国捐躯。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和清襄王三个时期,其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即将统一的前夜,“秦皇横,楚王纵”。屈原出身名门,善于处理乱象和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是的左土和大夫。

为了实现楚国统一大业,屈原积极辅佐变法图强,坚持联合齐国对外抗秦,一度使楚国富强。但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被小集团陷害,被楚怀王疏远。他被流放到江南,辗转于袁和项之间。

清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军攻破郢都,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尽而亡。

12,岳飞的《精忠报国》

岳飞被征入伍,因战功累累而不断升迁。宋高宗亲笔题写了“忠诚的岳飞”二字,做了一面旗帜后送给了他。还把他叫到卧室,对他说:“中兴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托付给你了。”当晋军攻打周公和亳州时,刘琨急着上朝。宋高宗命令岳飞迅速增援,并在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一交托给你,我就不远了。”岳飞随后调兵遣将,分头作战,率领自己的轻骑兵驻扎在盐城,将士气势十足。

然而,后来和决定与金媾和,向金进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多次发出12金字诏书调兵遣将,命令岳飞撤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于临安馆,时年39岁。

13,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为宋孝宗写过十篇关于梅琴的论文。论文前三部分详细分析了北方民众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对南宋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案。然而,当时宋和金只是认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14,宋庆龄的坚持

宋庆龄从1913跟随孙中山,投身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历经保钓运动(1917)、国民革命(1924-1927)、抗日战争十年对立(1927-1937),她始终坚持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坚定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宋庆龄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15,严复的烦恼

1912年,严复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趋于成熟,开始进入自我反思阶段,趋向于回归传统文化。出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这种担忧,严复曾经试图将北大的文科和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这个行为在当时是善意的。

16,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参加了“甲午战争”,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租借中国阿哈瓦军港,张伯苓亲眼所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大清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多方集资,终于在1907开办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17,于右任临终诗

国民党老兵于右任生前写过一首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望故乡;故乡是无形的,永远无法忘记。把我埋在高山上,看我的大陆;大陆是看不见的,只有哭。天空是灰色的,狂野的;山野,国丧!”这首诗发表在1964,立刻打动了中国无数人的心。

18,李宗仁的民族情怀

1955年,李宗仁公开反对美国的“台湾省托管”和“台湾省独立”,主张各国* * *重新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宣称:“我希望跟随我国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要为一切爱国反帝事业贡献力量。”

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省的国民党人坚决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做出贡献。

19,肖邦的遗愿

1830 165438+10月,费雷尔·德立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出国深造,为祖国争光。离开前,他的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告别会。怀着感激之情,肖邦接受了朋友赠送的盛满祖国土壤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可爱的祖国。

肖邦游历了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他通过自己的艺术活动,促进了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遭受苦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理解。然而,在他流浪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在弥留之际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反动的波兰政府不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拿回来。

肖邦的心脏按照遗愿被送到华沙,安葬在他长大的祖国。

20.华决心回到中国。著名数学家华早年在美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有人想和他签约,把他留在美国,给他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马上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我们应该回去!”

百度百科-华

百度百科-肖邦

百度百科-辛弃疾

百度百科-齐奥尔科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