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动词变成名词[基于COCA语料库的英语动词名词化研究]

摘要:动词名物化结构是英语中的一种词汇语法资源,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语法研究往往只关注名词化的句法制约,而忽略了其深层的认知结构分析。本文利用COCA语料库,结合认知语言学的ECM (event domain cognitive model)和图形背景原理,得出一个新模型ECM+,旨在解释英语动词名词化的深层机制——语体越正式,名词化程度越高。

关键词:动词名词化;ECM图形背景理论;ECM+

动词的名词化是动作的概念化。可以认为,动词的名词化过程是其动作逐渐从静态变为动态、抽象的概念,甚至变为与动作相关的人或物的过程。名词化为说话人提供了省略施事的可能性,这样说话人就可以对细节进行背景介绍。传统语法认为名词化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往往只关注名词化的句法制约,忽略了其深层的认知结构分析。本文基于COCA语料库,分析了“visit”一词的名词化结构在不同类型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并运用相关理论ECM+从认知角度对数据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旨在解释动词名词化的本质——语体越正式,名词化程度越高。

1.动词名词化的相关研究背景

语言学派对动词名词化的研究

语言学从不同的理论对名词化进行定义和分类。转换生成语言学学派认为“名词化的过程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操作,从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既表达了深层结构的意义,又使结构更加简洁。”每一个名词化都以一定的规律对应着一个深层的句子,他们试图提供一个句子和名词成分之间的转换公式。根据功能语言学学派的观点,名词化是一个从真实表达客观世界到曲折反映客观现实的演变过程。话语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变得不一致,导致不同语言层面之间的张力,从而导致语法隐喻的出现。认知语言学学派认为,名词化是从心理过程扫描到整体扫描的转变,经济原则与图形背景理论的清晰原则和相似原则共同作用,导致认知视角的变化和交际意图的认知凸显。九位批评家认为,名物化隐含的意识形态有“积极的自我表征”和“消极的他人表征”的趋势。

动词名词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转换,即动词直接转换成名词。例如,敌人对这座城市的攻击震惊了世界。一类是派生而来,即带有派生后缀的名词(如-ee,-er,-tion,-sion,-ment等。).比如:批改作文要占用老师很大一部分时间。

2.动词名词化与语体的关系——以“拜访”为例

名词化的选择与文体密切相关。韩礼德(1985: 91)认为书面语因为把现实世界的经验和现象当作对象,所以更倾向于名词化,所以使用名词。在非正式文体中,尤其是口头文体,演讲者在陈述经历和现象时是在说话,用语言讲述发生的事情或做的事情,把经历和现象描述为动作,所以经常使用动词。名词化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昂斯沃思(2002)认为,关注事件而非过程(动词)的英语名词短语的优势在于名词短语比动词短语能被更多的资源修饰,因此包含更多的信息。以动词visit为例。基于COCA数据库,在1)口语2)小说3)报纸5)学术文章中搜索访问的动词形式,得到其分布频率的数据。然后将各类名词形式的拜访分别置于上述五种语体中,得出相关数据。下表是1(数据来自COCA语料库):

拜访她在北卡罗莱纳州的休闲之家总是包括去吃鸡。这是美国报纸上的一句话。报刊上的文章很多属于正式文本,动词常作名词,静态动词用得多,动作动词用得少,句子长而复杂。从例子1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想描述去主角婆家的旅程,所以不多花笔墨描述动作的发送者。

例2。“你想爬坎特伯雷山谷?光是参观还不够吗?”这是美国小说中的一句话。众所周知,小说讲究的是场景,能够表现场景中所有动作的是动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文体越正式,名词化程度越高。

3.认知视角下-ECM+对动词名物化的解释力

3.1 ECM对动词名词化的解释力

认知语言学家构建了许多模型来解释概念框架的形成和句法结构。比如兰加克的弹球模型和阶段模型,塔尔米的权力动态模型,莱考夫的动态意象图式,计算机科学家尚克和艾贝尔森的“脚本理论”,潘特和索恩贝里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分析动态事件。然而,这些模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用一种理论解释静态和动态事件。基于此,王银教授提出了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

ECM基本上包括了以上学者讨论的主要观点,以及Lokoff的一些观点。它还可以用来解释概念结构的形成和句法结构的基础。在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还突出了事件内部元素的层次性,并且由于ECM的动作包含了动态和静态的概念,统一了事件中包含的各种元素。例如,1:拜访她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休闲之家总是包括一次吃鸡之旅。

从ECM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事件是由事件体和动作组成的。事件体包括动作发出者的各种名词,而动作包括形容词、副词、动词等词。所以在阐述一个事物的时候,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顺序和叙述的需要,提取一些元素。我们知道,一件事情的完成需要一系列的动作和事情的组合,而“拜访”这一事件包含了很多因素,首先是动作的发出者,然后是动作的接受者,其中还包括“拜访”前的准备工作,“拜访”途中遇到的事情等等。从例1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展示施事及其动作,主要是想说明“来访”这一事件,所以用了动词的名词形式。从上一节我们知道,动词的名词形式多出现在报纸和学术文章中,而动词形式更多出现在小说和口语中。我们知道,报纸、杂志、学术文章大多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或表达一种现象,所以要用名词。运用ECM可以从认知的角度更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但是ECM不能突出元素。

3.2图形背景理论的解释力

塔尔米是第一个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语言研究的人。他认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他把图形定义为概念上的可移动物体,其路径、位置或方向被视为变量,其特殊值是相对值。他对背景的定义是,背景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系的静态参照物,图形的路径、位置或方向相对于背景是静态的。10一般来说,人既看不到人影,也看不到背景。图形是包含在背景中但又从背景中突出出来的成分,在认知中占主导地位,是最明显的成分,是关注的焦点。它通常是一个形状完整、体积小、可移动、结构简单紧凑、更易接近、最先看到、更有耐心的东西。与图形相比,背景在人群中不占优势,突出程度低,可以作为认知参照点;它有一些已知的特征可以用来描述图形,它是一个大的、静态的、相对复杂的、独立的、更可预测的对象。如果气球在房子上方,气球往往被视为以房子为背景的图形;再比如房子在草坪上,那么房子往往被当成以草坪为背景的图形。认知语言学中的ECM可以用来统一事件中的所有元素,然后通过背景图形的原理来突出需要的元素。如例1所示,根据ECM,我们可以知道“拜访”的事件包括:动作发送者、交通工具、拜访的心情、拜访的过程等等。图形背景原理将“访问此事件”中的一个因素视为图形,将其他所有因素视为背景。

3.3 ECM+对动词名物化的解释力

ECM+是指ECM和背景图形原理的融合。它首先提取事件中各元素的特征,然后根据认知和组合风格突出所需元素。关于动词的名词化,从“拜访”这个词的两个词类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体越正式,动词的名词化程度越高。比如:

拜访她在北卡罗莱纳州的休闲之家总是包括去吃鸡。

例2:“你想爬坎特伯雷山谷?光是参观还不够吗?”

“访问”一词有多种形式,如动词visited、visited、visiting、名词visited、visiting等。,而名词也表示拜访过这个事件的下属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特征,比如拜访时的愉快心情,拜访时穿的红色衣服等等。一般来说,报纸、杂志或学术文章都是陈述事实或现象,或者分析现象再下结论。换句话说,他们的认知角度是从事件本身和整个事件出发,而解释这一现象最常用的方法是动词名词化。按照ECM+的说法,一个事件可以分成很多元素,可以得到很多特征。然后根据文章的风格,可以把其中一个特征看做图形,其余的看做背景。在示例1中,因为是报纸杂志文章,所以将“来访”的整个事件突出显示为图形。例2中,由于小说本身的故事化特点,在叙述时会强调动词,所以“拜访”这个动作被突出为图形。

4.结论

名词化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上述讨论表明,语体的变异与名词化结构的分布密切相关。动词名词化在报纸和学术文章中使用得更多。同时,ECM+的使用可以充分解释英语动词名词化在语言形态和句法上的差异。由此可知,动词名物化结构在不同文体中的分布有助于我们了解各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是了解其正式程度的一种形式。

参考资料:

张权。英语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结构分析[J].外语,2001,(6):29

[2]刘国辉,卢剑如。国外主流语言学家的名词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17-22

[3]周敏。英语名词化的批评性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林敏。从系统功能的角度看新闻标题中的隐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3)14

[5]王银。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J].现代外语,2005,(1):19。

[6]王银。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高安化人。塔尔米图形背景理论概述[J].文化教育资料,2008,(18): 49

[8]韩礼德,M.A.K .功能语法导论[M].(第二版)。伦敦:阿诺德,1994.94。

[9]詹纳基杜,A &莫尼卡·拉特。量化、确定性和名词化[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

塔尔米。l .复句中的图形和背景[A]。《人类语言中的通用语》第四卷。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8。

作者简介:陈雪(1987-),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硕士,认知语言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