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如何看待今年的高考题?
三类阅读题必考。
“今年语文科目的一大变化就是把语篇、实用、文学文本阅读作为必考题,实现全覆盖。”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游丽增说。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直言:“其实早在2065438+2007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时,这一变化就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学校和老师在考试中什么都教。近年来,文学教学有淡化的趋势。现在三类题型都要考,这将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考试而产生的偏差。”
实用文本阅读:
全国卷一展现中国形象发展的“央视纪录频道”,全国卷二引导学生关注环保的“垃圾分类”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这些题目都配有文字和图表,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输入文字,搜索、锁定、分辨、提炼关键信息,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能力的重点考查。"
阅读文学文本:
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睦的长篇小说《田涛》被收入全国卷一,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被收入全国卷三。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命题都与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有关,如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在全面考察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论准文本阅读:
全国卷二论述历史性的“青花瓷崛起”,全国卷三解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记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一方面,我们继承过去,着重理解文章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我们尝试进行新的探索,加强对讨论方法、论证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客观题增加14分,写作总量下降。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为进一步拉大试题的区分度,2017高考语文试卷客观测试成绩提高了14分,写作总量下降,但阅读总量尤其是思维内容不减,试卷整体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
2018高考语文备考方向的启示
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2018高考将扩大选文范围。讨论文本会选择论文和评论,考察逻辑论证和批判性推理的能力;对于实用文本,将使用新闻和报道来测试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的能力;文学类文本会选择小说和散文来测试自己的审美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体现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面考察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要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下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思维品质,才能傲视未来的高考考场!
数学:考察理性思维和实际问题应用能力。
分步评分,重在考察考生的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2017高考数学卷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思维,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命题考查的首要任务。
最明显的就是命题采用了逐步提问、逐步递进的方式,试题层次感强,便于区分考生的能力。
比如全国卷一第21题的(1)题,要求考生找到导函数的零点,然后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掌握函数的单调性。
在此基础上,问题(2)要求根据函数有两个零点的条件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为考生回答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加强了社会的实际应用。
“2017高考数学强化了应用性,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突出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全国卷I文科第二题以农作物种植效应为背景,考察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思维方法;理科题12以大学生创业为背景,考查数列相关知识;
文理第19题为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考查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应用意识。
新高考数学“不分文理”,中间题很多。
在上海、浙江的综合改革试点中,首次不分文理设计数学试卷,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必备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重点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浙江的数学卷,首先在试卷结构上有所提升。2016全卷只有20题,今年变成了22题,增加了2道选择题。整体难度上,文科起点理科终点的命题策略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最简单的问题从文科生开始,最难的问题以清华、北大的理科生结束。起点低,斜率慢,中间题多,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突出考试的选择性。
总的来说,只要坚持课程标准,立足规范教学,重视核心素养,学生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袁集中学校长明路。
2018高考数学备考方向的启示
逻辑推理能力比多刷题更重要!
2018高考数学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思维缜密、推理严密的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比如有的试题会通过数学史展现数学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有的会揭示知识的背景和形成过程,反映数学创造、发现和发展的特点;有的会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英语:强调传统文化,考察语言应用。
“稳步前进”、“稳步前进”、“明显进步”是教育部高考中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对今年英语高考试题的评语。
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说:
通过对2017 NMET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的选择、题型的搭配、考点的设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每套试卷都尽量将试卷的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自主命题省级试卷中的选文选料难度等级呈阶梯式分布,题型多样,难度搭配合理,考点覆盖面广,不同难度等级的试题比例适当,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建议在备考2018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分析语篇的逻辑关系,注意理解语篇意义构成中的各种关系,强调语境中的语法教学。
2018高考英语备考方向的启示
应尽快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18 NMET英语将深度挖掘语篇素材的思想内涵,突出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人文背景的培养。
如阅读理解部分,可选择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之道。
文献综述:考查学科思维,强调实践导向。
地理:注重地理的思维。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地理试题着眼于德育育人,以地理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优化考查内容,突出地理思维的考查,使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
试题立足时代潮流,贴近社会实际和考生实际,呈现出广阔的命题视野。在设计中,重点考察考生的地理素养,测试考生的学科概念。
今年地理试题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将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
中国卷三第1-3题,北京第3-5题,天津第6-7题,都是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察其背后的地域特征、原理和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实践导向和主体概念具体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思想政治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将文化具体化,体现思想教育和价值导向学科的鲜明特色,引导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历史: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取经典材料。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历史命题坚持了德育的立场,服务选择,提高试题质量的要求。试题学科特色突出,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试题通过选择典型材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如通过郑成功光复和建设台湾省的历史事件,加深了考生对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
全国第一卷30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产党努力扩大根据地民主基础的故事,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2018高考文科综合备考方向的启示
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2018高考文科将着力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独特的思维和分析方法。
比如,地理试题会更加注重体现人地和谐理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思维方法自然、恰当地融入材料中。
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本学科知识、体现本学科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的教材,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历史会更注重历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比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事的理解和辨析。
综合管理:激励实践研究,强调“学以致用”
化学:提出真题,强调“学以致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化学命题专家介绍:
在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订购的试卷中,使用的实际情况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弃物综合利用、环保技术、新有机物质和新药物的合成、无机化工生产、新技术能源。
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将基本的化学知识、基本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生物:淡化知识考察,重视实际操作。
2017的实验题对考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既有利于高考区分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和实际操作,更注重“背”实验的局面。
基于主题的生活系统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生物试题符合即将实施的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而不是靠背书和题海战术来复习高三。
物理:增加考核内容。
2017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试目标和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与大纲修订的初衷密切相关。通过科学设计试卷蓝图,多角度审视修改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2018高考理科综合备考方向的启示
新的知识或者扩展的信息会出现的更多。
2018科技高考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命题全过程,为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比如化学试题,可以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相关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取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的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通过延伸基础知识,也积极探索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物理学科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有力的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现象和更深层次的问题。
生物要求学生探究生物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设计实验和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
2017高考命题有“四大特点”
强化基础——不是考课本原话,而是考学生必备的知识和关键能力。
“根本”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修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例如,2017高考语文科目将说明文、文学文本和应用文的阅读设置为必考题,考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素养,涵盖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和语言运用等能力。
增强综合性——不是“大杂烩”式的考试,而是对学生知识体系和对知识之间关系的把握的测试。
综合性主要体现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的设计注重选材的广泛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根据试题的情况进行深入思考,综合所学得出观点和结论。
如2017全国高考卷一25题以学生熟悉的带电油滴实验为背景,构造了一个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综合运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中国第一卷化学题27道,呈现用钛铁矿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工艺框图,提供必要的数据,要求学生运用单质化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分析选择物质提取和转化的最佳条件,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强化应用——不是理论上的“空对空”,而是考察和解决实际问题
适用性主要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如国二卷数学19题以水产品养殖方式为基础,根据样本数据设计新旧养殖方式生产效益比较的问题,体现了统计和概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及数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物理试题设计了冰球运动员的训练情境;化学试题设计了废弃物综合利用、新药合成、新能源技术等情境。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各科期末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从这些题中选出来的!
创新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看他们能否有意识地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置问题的开放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如全国数学I卷12题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以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软件激活码”为切入点,借助等差数列和几何级数,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国二卷35道化学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五唑鎓阴离子化合物》科学论文为基础,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释新颖化合物稳定存在的结构因素,体现主题新颖、形式独特、题型创新的特点。国三卷36题地理题要求学生选择并回答同意在某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使学生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
2018高考所有科目都将围绕这些能力展开。
语文: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关键能力”
NMET语文阅读体现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面考察了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效提高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推动基础教育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综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考察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考数学把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缜密思考、严密推理的能力。
高考数学除了具有强大的选择功能外,在促进学生的学业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在引导和推动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英语: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NMET英语通过深度挖掘语篇材料的思想内涵,突出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人文背景的培养。
文献综述:关注学科素养。
文科综合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独特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质的
注重体现人地和谐理念、综合思维和地域认知的价值取向,自然而恰当地将地理思维方法融入素材。
意识形态和政治
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体现学科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的教材,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历史
更注重历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比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事的理解和辨析。
综合管理:注重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理科综合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渗透到命题全过程。
化学
增加了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相关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取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
通过延伸基础知识,也积极探索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物理学
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有力的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现象和更深层次的问题。
生物
要求学生探索生物学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设计实验和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