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每个英语单词都认识,一句话也听不懂?

相关报告显示,在中国,我们80%以上的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词汇量。

许多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

让孩子死记硬背单词,规定每天认识多少单词。

家长经常会参考单词让孩子认,以此来判断孩子的词汇量。

但也有家长表示,新的问题出现了。

孩子明明认识很多单词,但是连成完整的句子就很难理解了。

在绘本、漫画和日常交流中,这种现象很容易出现。

孩子认识所有的单词,却不懂句子的意思;

有的孩子比较认真,单词都认识,一句都听不懂,更别说说一句了。

这说明家长盲目追求孩子没有语境的“单词优先”的英语启蒙显然是错误的。

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每天在早读课上背很多单词,疯狂的背。

然而,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仍然一脸困惑。

“我认识每一个单词,但我就是不明白它放在一起的意思!”

如何避免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不在孩子身上重演?

如果家长掌握了这四种方法,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会逐渐提高,流利地说英语指日可待。

一、记单词时,引导孩子在句型中使用。

世界著名语言学习专家、华盛顿大学教授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在ted演讲中指出:

“婴儿和儿童是语言天才,语言系统会在7岁前呈现下降趋势。”

这时,孩子只会简单地记住一些单词:

狗,猫,夏天夏天,秋天…

但孩子只记单词,白白浪费了这个有语言天赋的黄金时代!

所以,对于处于英语启蒙黄金期的孩子来说,不仅要记住词汇,还要学会如何用词汇造句。

如果要教孩子学习句型词汇,需要学习一些固定的句型,或者从绘本中丰富语言积累,学会灵活造句,灵活运用。

比如学习我看到的句型...(我明白了)

将孩子已经记住的单词组合起来造句:

我看到狗了。

我看见蜜蜂了。

我看到了那只鸟。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使用记忆的单词,并逐一替换。

另一个例子是我的句型...(我有)

我有一只狗。

我有一只猫。

我有一个洋娃娃。

句型中灵活运用词语,呈现完整的句子。

第二,用正确的方式互动。

家长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时不时会独自从嘴里蹦出英语单词,但就是不会组织句子。

这时,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复述词汇,还要及时用正确完整的句子引导或补充孩子。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孩子看到一张小女孩哭的照片,会情不自禁地说出伤心二字,然后家长可以及时补充完整的“她伤心了”;

然后让孩子跟着他们重复完整的句子,这样孩子在反复训练几次后就会习惯性地输出完整的句子。

或者父母经常用英语句子与孩子进行简单的互动,比如:

地上有玩具熊和玩具车。父母拿起玩具车说:“我喜欢玩具熊,你喜欢哪个?”

引导孩子说出其他完整的句子,如“我喜欢玩具车”或“我也喜欢玩具熊”。

家长做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就能独立使用完整的句子。

第三,英语在家庭场景中的渗透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语言是一种条件反射。

人脑分为左右脑,右脑负责图像,左脑负责语言。

当宝宝第一次听到声音时,会和当时的形象(场景)结合起来。

以至于图像和声音结合形成条件反射,声音脱口而出。

就像孩子在日常学习英语单词的过程中,可以用图片、物体、动作来输入语言词汇一样,形成语言条件反射。

比如看到橘子会说橘子,看到书包会说书包。

所以,如果孩子想说一句完整流利的英语,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各种完整的场景,形成条件反射,养成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模拟场景,比如角色扮演游戏来模拟场景。

如果孩子们学会了薯条、可乐、爆米花和我想要的句型…

这时,我们可以模拟和孩子一起去超市的情景,如果孩子能反应出正确完整的句子:

“我想要薯条”,“我想要一些爆米花”…

父母鼓励孩子说出来,孩子就会得到相应的食物,兴趣也会很高。

我们还可以为孩子创设和练习各种完整的场景,比如去医院、去学校、去餐厅等等;

当孩子多次重复时,当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熟悉的声音时,大脑会条件反射地出现相应的场景,当然,孩子也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完整的英语句子。

除了场景模拟,还要注重家庭场景英语渗透。

比如早上起床,父母叫醒孩子:“醒醒,你这个贪睡鬼!”

孩子们起床后,互相说早上好,“早上好,宝贝!”

家长问孩子想穿哪一件,“你想穿什么?”

妈妈给孩子梳头,“我们给你梳头吧。”

孩子开始洗脸刷牙,“洗脸刷牙。”

母亲提醒孩子擦脖子,“洗脖子。”

早餐时,粥太热了,母亲提醒孩子吹一吹,“对着你的食物吹一吹,凉一凉。”

家长真的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建立孩子的英语思维,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开始,用英语和孩子互动对话,练习听说。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自己英语不好,不能天天说英语。

其实家长如果想帮孩子学英语,可以买一些亲子英语之类的教材。一般课本上都会有生活场景的英语对话。只要家长努力学习,孩子自然能引导好。

第四,读书磨耳朵,努力。

儿童的英语启蒙应该是通过语境学习语言。如果父母仍然让他们的孩子学习单词,

结果只能是:拿出一个单词就知道了,形成一个句子或者段落却不理解。

英语中有一个概念叫“一词多义”,很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常见的“行为”这个词,动词的意思是“行动、行为、表现”,而做名词就是“行为”。

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单词的意思,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各种语境中单词的句型;

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泛读,比如每天坚持每天磨耳朵30分钟——除了看英文原版动画片、英文原版绘本、听英文歌谣,还要重视深度阅读(比如分级阅读)。

让孩子广泛接触不同的语境,词语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12345曾经我活捉了一条鱼》中磨耳朵认数字的英文歌谣:

“一、二、三、四、五。”

有一次我活捉了一条鱼。

家长拿出五条小鱼,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告诉孩子,我钓到了五条鱼。

让孩子知道数字的英文表达和“鱼鱼”这个词。

在图画书《池塘里的月亮》中,“他们就这样钓啊钓啊钓啊。”

鱼又在钓鱼了。

孩子们接触不同的语境越多,他们的理解能力就会越好。

比如“我爱地球”,在不同的语境下,这句话可能是“我爱地球”,有时也应该理解为“我爱地球”。

让孩子磨耳朵,深入阅读,让孩子在遇到相应的相似语境时输出表达,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英语表达、节奏、韵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单词。

越早培养孩子越好,因为年龄越大的孩子容易产生汉语依赖型思维,年龄越大,对剧情理解的要求越高。

有了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孩子对英语句子的理解能力,孩子不会只跳单词。

这些方法的练习离不开家长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为家长,我们不一定要很懂英语,但是要学习一些英语教育。

我们应该在掌握单词的同时,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使用和理解句子,让孩子的英语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