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唱?

关于歌唱技巧

一,歌唱发声器官的构成

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产生的生理现象,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不同于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所以歌唱是一种物理声学和声学现象。歌唱艺术的实践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歌唱的发声器官由四部分组成: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和咬字器官。它们都是歌唱的物质基础,是歌唱和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即“源动力”,由口、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腔、膈肌(又称膈肌)和腹肌组成。呼吸从口鼻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内的肺泡(肺由两片叶状海绵组织的风箱组成,内含许多充满气体的小泡);然后反方向从肺出口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呼吸汇集成两根大气管,最后形成一根气管,再从口鼻经咽喉呼出。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肌肉群的动作也与呼吸能力有关,这是歌唱“源”的力量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是比较平静和浅的,不需要把肺活量都用上,但是唱歌时的呼吸动作是不一样的。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到长短语,一定要坚持憋气。而一首歌的高低、强弱、抑扬、抑扬的变化,只能靠吸气和呼气肌肉的有力而灵活的运动来完成。

2.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和声带。喉是一个微妙的腔室,位于颈部前部的中间,由软骨和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的中部。它们是两条水平并列、对称而富有弹性的白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中间也叫声门,声带由喉内的软骨和肌肉调节。吸气时,两带分开,声门打开,呼吸吸入;发出声音的时候,两条带子靠在一起发出声音。不发声音的时候声带放松打开,让气息顺利通过。声带部分是自我功能,部分是声带周围肌肉群辅助的发声运动。我们在进行声乐训练时,要充分重视这些肌肉群的作用,合理使用,形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出不好的声音。在喉咙上部和舌根之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软骨,叫做会厌。会厌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声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喝水时,它会本能地自动罩住气管,防止食物经过时进入气管。有时候我们会不小心“呛”到饮用水,这是会厌不协调造成的。第二个作用是,唱歌的时候,会厌竖起来,形成声音顺畅输出的通道。

3、* * * *歌唱器官

人体的发声器官主要包括胸腔、口腔和头腔。胸腔包括气管、支气管和喉头以下的整个肺。口腔包括喉、咽腔和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和蝶窦。在演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 * *曲调的比例也不同。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 * *音起作用最大,唱中音时,口腔* * *音用得较多,唱高音时,起作用的主要是头腔音。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利用好这些歌唱腔,相互协调,那么我就能得到一个醇厚、愉悦、丰满、优美的歌声。

4、发音器官

发音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嘴唇、舌头、牙齿和上颚。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它们努力的不同部分形成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唱腔时,咬字和咬字器官的各个部件的动作比平时更加敏捷和夸张。灵动是为了发音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美化后的元音或韵母播放流畅。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发音和发单词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发音和发单词时发音、引音、押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嗓子唱歌,首先要了解所涉及的发声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唱歌的感觉远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肢体动作那么容易,比如钢琴、小提琴的训练,需要每个演唱者都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在专业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来判断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发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器官及其运动形式是以歌唱的生理为基础的,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是在人的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完成的。任何物理运动都是由心理学指导或暗示的。歌手的意志、情感、欲望、舞台感觉等。,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约束甚至比发声技巧更重要。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心理学的重要性。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尤其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需要把重点放在歌曲的内容和情绪上,有情有声,而不是放在具体器官的位置上。

二、歌唱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之源,呼吸是声音之源。”歌唱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对姿势不够重视。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器官的协调姿势。如果姿势正确,发声的各个部位都能正常工作,而姿势不正确,往往会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就好比我们的跑步者,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会直接影响跑步速度。

正确的唱歌姿势是:1,身体自然直立,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散和麻痹,而应该是呈现一种积极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2.保持头部在眼前略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肩膀略低,小腹收缩,手臂自然下垂,全身处于积极运动的状态。3、双脚微微分开一前一后,前脚专注,身体重量稳定,重量落在双脚上。4、脸、眼睛要自然生动,眉毛、眼睛、嘴巴都是五官的重要组成部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唱歌的时候记得睁大眼睛,不要眯着眼睛白唱。5、嘴巴是唱歌的喇叭,应该是开着松着的,记得咬紧牙关。6、而且唱歌的时候下巴是缩回的。正确的感觉应该是好像小腹和眉毛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背部、腰部相连,这样呼吸就畅通无阻了。7.演唱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心感受给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洁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坐着唱歌的姿势和站着是一样的,但是注意腰要直,不要僵硬,不要*坐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占满整个凳面,坐大约1/3的面积。双脚微微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二郎腿坐着,也不能翘二郎腿。

第三,歌唱的呼吸

学习正确的歌唱气息是歌唱艺术最重要也是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唱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声乐界有句话叫“谁会呼吸,谁就能唱歌”,可见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确实是歌手首先要学会的基本功。

唱歌时的呼吸和日常生活中说话时的呼吸有很大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来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近距离说话需要的音量很小,呼吸很浅,不需要很大的力气,也不需要走很远。而且,如果长时间用声音说话,我们的声音容易疲劳、嘶哑。如果把这种说话的口气用在唱歌上,那就是无能。唱歌是为了表达感情,不是唱给别人听的。唱歌的时候,人面对的往往是一大群听众,歌曲必须传播到每一个角落。所以要求声音要有一定的音量,有一定的强弱变化,能长时间演唱,气息的控制传递,无论长、短、强、弱、高、低,都要根据歌曲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规律和方法。是技术问题,后天训练。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1,吸气

通过口鼻垂直向下吸气,把空气吸到肺底。注意不要抬肩。吸入空气时,下肋骨会扩张。腹部一侧,膈肌会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和左右两侧扩张,小腹在不扩张的情况下被迫收缩。背部要直立,脊柱几乎不动,但其两侧可以活动,还必须向下和左右扩展。此时,气体被推到两侧和后面并储存在那里,保持住,然后慢慢呼出。

2.发散

用空气唱歌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吸气。这一点很重要,就像给自行车充足气,不能一下子放松。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呼吸,在唱歌的过程中一定要一直保持呼吸,控制气息慢慢吐出,省气,呼气均匀。这就是所谓的气息对抗。在呼吸吸气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全身表情要主动放松。紧张的部分是横膈膜和肋骨,肋骨就像一个充足的气球。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让气球飘起来,也就是说要拉气息,不让它往上抬,这就涉及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3.唱歌的时候有气息支撑。

支撑点是指声音要有立足之地,也就是把振膜和下肋作为支撑点。当我们咳嗽或大笑时,我们能直接感受到它的支持。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经常脸红脖子粗,青筋突出,唱歌僵硬,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去等。,这些都与没有维持住呼吸支撑点有关。反而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撑点的感觉。然后我闪着唱的时候会觉得声音好像落在了我们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靠呼吸来支撑的,不仅悦耳,还可以自由的做出各种变化。

4.不同的短语使用不同的气体。

我们在做胸腹式呼吸时,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呼吸动量的强弱和吐气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

1)慢呼吸慢呼吸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演唱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即胸部自然挺起,用口鼻慢慢将气息吸进肺下部,横膈膜下降,两侧肋骨肌肉向外扩张(即腰围扩大),小腹向内收缩。这种吸入需要自然的放松,平稳温和,就像我们闻到花香时的感觉。闻花香的感觉让我们深深地吸气,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是吸气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只要轻轻托住胸部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出。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控制肋骨和横膈膜,即控制气息,使之缓慢、平稳、均匀、连续、连贯地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吐气时保持肋骨和横膈膜的状态:是缓慢吸气后慢慢吹掉桌子上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吹长气,也就是在做长音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视频吹尘埃,短音视频吹蜡”,这是一种吐气的感觉。

2)吸气,吸气,吸气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气息通过口鼻快速、深深地吸进肺下部,然后保持气息,再按照慢呼吸的要求呼气。我们在歌唱练习中经常用到,因为你在句间、字间吸气时有很长的停顿,而且经常用“偷气”的方法吸气而不被发现。这就是快吸气慢呼吸的作用。为了培养对呼吸的控制力,可以拿一些练习曲和歌曲中的一些乐句来做带词练习,效果不错。卡鲁索说,一个歌手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对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四、歌唱的发声

唱歌时的发声和说话时的发声不完全一样。用对话的方式来唱,或者用放大的方式来讲,都是不对的,会无色,没有音乐感。因此,语音的发声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一定要注意发声方法,帮助学唱歌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成优美、动听、持久、科学、艺术的声音。

1,喉和声带

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个歌唱的堡垒,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因此,了解和明确喉头和声带在歌唱时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唱歌时喉头位置要比说话时低(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喉头位置比休息时略低)。很多人把吸气时的喉位称为“横位”。在歌唱时的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个位置,不能从水平位置上下移动,也不能左右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刚性稳定。就像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球在水面上永远稳定的道理,如果把球比作喉咙,那么球浮在水面上的状态就像喉咙在吸气位置稳定的状态一样。所以唱歌时,喉头位置要始终处于低而自由的稳定位置,喉壁是敞开的。

2.张开你的喉咙

开嗓是歌唱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声音的好坏。“开喉”是指咽喉稳定在正确的位置,舌瓣主动向上收缩成弓形,舌根放松,下牙放平后,下颌张开,下巴放松,后期自然下拉。这时候喉咙就开了。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

1)“打哈欠”状态“打哈欠”状态可以使嘴自然张开,放松,掀瓣,增加嘴内空间。所以,唱歌的时候,喉咙不要堵塞,要打开,让气息自由地出来。“打哈欠”的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方法,也保证了演唱者良好的演唱状态。在正常练习中,你也可以闭着嘴打哈欠。闭着嘴打哈欠的时候,内心的状态也是开放的,向上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能保持这种状态,你的声音就不会“白”“平”,声音就会“竖”“圆”。

2)以“微笑”状态打开喉咙。当我们说“微笑”时,我们不只是笑,而是指举起“笑的肌肉”。“微笑肌”抬起来打开鼻腔和咽部,打开下颌,面部两侧的微笑肌(颧骨)在微笑,这样你的喉咙就能打开,就能发出高音。“唱歌的状态是内打哈欠,头笑”,很精辟。

3.良好的中音

中音是歌唱的基础。没有好的中音,就谈不上别的。要注意中音的练习,在中音上下功夫,不要急着唱高音。练习时要从中低音量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再逐渐向更高或更低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得不到正确的高音,反而会破坏声带。中音要明亮,轻松流畅,毫不费力,这样才能向上发展,为唱高音开辟道路。中音的声音要自然自由,音色优美,声音灵活。每个声部的重要声音区域是中音。中音要深呼吸,呼吸自然,有弹性,积极,有支撑点,喉咙稳定放松。无论声音多高或多低,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声音要发出来,但声音要自始至终保持相同的形状和位置。我们经常比喻说“声音要像珍珠一样放在一条线上”,等等,就是说声音要连贯、统一、圆润。

4.关于声音交换区

当你从低音唱到某个地方的时候,会比较困难,容易卡顿。这是变声区。这个时候你必须用一些方法继续在上面唱。歌手首先要基本掌握发声区的唱法,然后根据不同的人进行具体的调整。有几种方法可以练习:

1)“喘气”的动作是演唱者在唱到变音的音(发元音的同时)时,作一个喘气的动作,这似乎是一种“愕然”的生理状态,使喉头微微向下向后,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在中音演唱时牙龈后面向上发出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上移,嘴也逐渐上移。这时候声音自然就进入了声音交换区。

2)元音转换手法是在唱到变声区时让声音提前掩盖一点,声音更暗,出气量更小,小舌头抬高一点。当你遇到变声点的时候,有一点一定要强调,就是当你觉得声音很难唱,甚至觉得声音要断了的时候,不要改变发声器官的形状,不要动来动去,要努力,只要跟着声音一直唱就好。其实换音点永远是一个“混声”问题,也就是真假音的结合。掩盖一些声音是假声的构成,但不能完全是假的。必须和真实的声音混合在一起,这样才不会有声音连接的痕迹,声音才不会空洞空洞。所以,学习改变声点的过渡,也会学习假声的演唱方法,假声的位置对演唱和解决声音的统一性有很大的好处。

如何练习颤音RR

舌尖颤音练习时,舌尖轻轻卷起(轻到不用力),轻轻触碰硬腭前方(轻到感觉接触很少,总之放松),用持续呼出的气流吹,使其自行振动。学会吹舌尖后,同时学会振动声带。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宁愿让舌尖振动一会儿。实际语言中,颤抖两三次可能就够了。悬雍垂颤音甚至可以通过漱口使悬雍垂振动。可想而知,在强风中,空气会在高高的烟囱两侧快速流动,烟囱会摇摆。因为是气流吹的,所以说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那种运动的原理不同于闪光的声音。舌尖上的闪光需要人用神经指挥肌肉使舌尖运动。伯努利效应使飞机的机翼产生升力,可以飞上天空。换句话说,机翼上表面的流线比下表面的要长。当飞机向前运动时,气流通过上表面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此气流对机翼上表面的负压大于下表面,飞机获得向上的力。当两艘船靠得太近时,它们会相互靠近或相撞,这也是那种负压的结果。声带能振动主要是因为伯努利效应和弹力,而不是在神经冲动的指挥下。还有一件事。在开始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接触上颚。同时,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堵住口腔前方的所有出口。舌面的边缘在左右腭和牙龈上用一定的力收紧。它们不参与振动,而是让舌尖的瓣变窄,让舌尖有弹性。换句话说,舌面两侧的边缘是不动的。呼出气体的压力会将舌尖推开。如果吹不到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紧张(无声),更有可能是两边漏气(有H的声音...).如果吹的时候听到一个th,然后舌尖停止向外运动,那一定是缺乏弹性,就是两侧太放松,或者舌尖太紧张,也有可能是舌尖卷得不够。如果听到一个tx,舌头太高,紧张。舌阀的尖端被调整得更小,这可能会更容易振动。如果舌尖向上推得太紧,会听到trrr,会很累。Trjia……是东北司机的驾驶风格。关键是要学会rrrrr的放松振动。还有两点:1。加入与颤音发音相同的辅音,以音节为单位体验舌头的振动。如:du-/tru/。练习时拉长音,注意不是舌尖,而是气流的体验。2.音节末尾的颤音很难发音。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随意加一个元音,然后弱化。不要去控制,也不要试图从闪烁、卷舌到颤音。尤其不要管住自己的舌头。想想大风中的旗帜。

练习颤音,首先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只有两条路。一是两个音程差很小的音调交替出现;第二,气息控制使同一个音高间歇再现。“颤抖的喉结”更接近第二种,但不是呼吸,而是声门开合的实现,极难控制。因为每次开合度都要高度一致,否则音高控制不了。低音说起来容易,但是男高音高的时候声带闭合,留下的空隙很窄,控制的这么细不太现实,经常是颤音。

所以你要用气息控制,因为那个时候,你的声带可以一直保持类似的状态,不用理会,气息间歇性的冲击声带,你有时间让声带休息,所以持续的时间更长。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很好的气息控制,停多久,开始多久,保持多久。练习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先慢慢练,再加快速度,颤音。这是很多朋友追求的,呵呵!很多人会觉得没有抖音,不够专业,不够。不知道颤音只是歌曲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唱好歌就不能没有颤音吗?其实并不是。

颤音的本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时,强烈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小腹给呼吸的压力产生气流。我不同意流行音乐一定要这么死板的产生颤音。有些歌手通过喉结的抖动来“做”颤音,比如喉咙里的“刘德华”和“张信哲新彻”。这些都是一些小技巧或者说是一种风格,但是在很多高潮部分,也有强烈气流的颤音。所以,呼吸是最基本的。随着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流行歌曲来说,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谣一样一字一句的呼吸,有时像耳语,有时像无奈的叹息,不会有很强的气流支撑你的颤音。这时候你就需要用一些小技巧来修改你的结局了。我觉得流行歌曲的颤音并不完全突出,有时候喉结抖一抖,嗓子里的声音控制一下也是可以的,只要在歌曲的氛围中整体不受影响。

如果没有颤音的朋友肯定是对颤音垂涎三尺,那就从模仿开始吧——多听刘德华的歌。他的颤音我觉得很舒服,我是从模仿他开始的。你也可以模仿救护车的呼叫。很有趣,是吧?这只是一种在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的情况下想办法,当然不是常规的声乐练习。它可以通过发出忽高忽低的滑音(略快)的“呐喊”让你感觉到喉结的晃动。慢慢把“呐喊”的发音改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改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以“你”结尾的歌...呵呵,这只是感觉喉结不稳的颤音方式,与气息无关。但是一切都需要一步一步来。慢慢试试。

但是你也可以这么想。我觉得这个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也许五年后就不流行了。何苦没有颤音呢?虽然颤音能有效渲染歌曲的氛围,有深度,有穿透力,但我也喜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