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素质
一、什么是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通过英语学习形成的气质和素养,如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现代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和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出现的。与科学主义相比,它强调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文主义。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相比,它强调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与实用主义相比,它强调的是着眼于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人文”和“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维度。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在如何做事,“人文”重在如何做人;“科学”提供“器”,“人文”提供“道”。只强调其中一项,或者以“做事”的方式“做人”,以“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人文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对外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对内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素质的竞争,因此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学理论中存在重知识轻情感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片面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具有能动作用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的措施
1.加强对背景知识的理解
教材涵盖中外历史、地理、风俗、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等。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行为准则,了解英语国家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宣传中国文化,将导入的中外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对中外文化的学习和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使他们对文化的异同有更深刻的了解,提高他们识别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能力,在对本国文化深入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
2.加大教材挖掘力度。
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自然要渗透人文思想教育,从而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课本是老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可以充分利用的材料。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挖掘出能从教材中学到的东西,并将其融入教学。比如关于描述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文章,在北师大版必修模块1第22页。译林版必修模块二第58页;呈现国外研究版必修模块2第43页。教师在教授一本教材的课文时,可以将其他教材中的文章打印出来,作为泛读材料分发给学生,同时比较叙述的异同,加深学生对英雄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主题要包含多个版本。同学们可以讨论,成果更多体现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进入盛世的里程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主题具有时代性,有利于向国外介绍中国航天科技的最新发展;选择这一中国航天史上的盛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3.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建充分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时空,教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首先要摆脱“教学尊严”的权威,俯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从英语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做学生的合作者。
4.创造人性化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上,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不要轻易批评和批判学生不合理的意见,而要理解学生暂时的缺点,容忍学生暂时的错误。大部分同学害怕回答错问题被同学甚至老师取笑,所以不想说;教学进度的限制和保证教师权威的考虑,往往使教师更愿意采取填鸭式的“集中教学”,阻止学生发言。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挖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师生之间应该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生动的知识,培养和完善我们的个性。
总之,培养人文素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特色,是时代的呼唤,是深化英语教学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