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批改学生的英语作文
近年来,作者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为了操作方便,我给学生定了一个作文评价的标准。学生作文的自我评价标准包括语言标准和质量标准两部分。语言标准是对语言知识的修正,质量标准是对作文整体质量的评价。作文总分按最高分23分计算,评价标准分为五部分:既让学生在自我评分的过程中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又降低了任务的难度;还能渗透高考作文评卷的意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部分内容(5分)主要是让学生仔细阅读作文的写作要求,不要漏掉要点。
第二部分的组织(4分)是让学生注意文章的分段和段落的细节。笔者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发现很多老师都很头疼学生的一段话文章,不仅读起来杂乱无章,而且短时间内很难判断他是否漏掉了要点。这种一段话的文章很难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如果你注意段落的细节,文章会感觉清晰分明。
第三部分,声乐(5分),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单词的拼写,词汇的合理使用(5在语境中)等等。
语法第四部分(5分)是让学生意识到平时所学的语法知识在作文中的综合运用,如时态、语态、句型的整合。
第五部分,闪光点(4分),提醒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多记一些漂亮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整篇文章都是简单句,所以作文读起来无味,而这些好词好句就是文章的调料。
笔者认为,本次学生作文自评标准的设计遵循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原则,即“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改和调整学习计划。我们要求并安排学生按照作文自评标准进行自我批改和评价,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语言准则和质量准则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让学生在多次自我评价作文后,明确写作方向,即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自我评价标准的使用,确实让原本枯燥低效的作文批改变成了一个轻松相对高效的学习过程。
首先,学生用自评标准批改作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自批作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语言标准和质量标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自我评价作文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学生作文自我评价标准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质量、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问题,如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名词单复数、时态、代词一致性等,还要从整个作文的角度,从内容、组织、衔接等方面考察全文。实际上,语言规范的使用也是短文改错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包括写作能力都会有质的提高。
第三,使用学生写作自我评价标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策略。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作者发现质量标准使大多数学生关注作文的要点是否全部写好,句子和段落之间是否有衔接,是否流畅自然,以及词汇和句型的选择。最后,学生写作自我评价标准的使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学生作文自评标准降低了写作难度,老师的评语也趋于人性化,很多学生在整篇作文结束后就去办公室找老师谈写作,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作文自评标准有两处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首先,不同语言水平或学习能力的学生使用写作自我评估标准是不同的。对于语言能力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作文的自我评价标准首先是理解的问题,然后才能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因此,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会随机评分,导致自评作文的使用流于形式。
第二,很多学生对作文中的错误“视而不见”。甚至有同学笑着说:“我想知道那是错的。我会不会又错了?”最近笔者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批改,或者自行批改后收集,老师再进行简明的批改。这样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就会多一些,问题也能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