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汉语和英语的对比
首先,英语意合和汉语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而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英语句子一般以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重在形式;汉语句子按其词义组合连接,表达灵活,重语义。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时态、标点符号和连词来清楚地表达。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句子本身的语义。
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这个句子是由and连接的简单复合句,一般将来时明确表示两个句子之间的动作关系。而中文翻译更加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语义来表达。关联词可以翻译(括号内翻译)也可以不翻译,所以习惯不翻译。
例2现在集成电路已经被缩小了计算机尺寸的许多倍,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现在集成电路已经成为计算机的一部分,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这个句子是一个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一个由those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句子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而汉语则是在每句话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利用“是”和“因此”的意义,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递进因果关系。
掌握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的差异是英汉翻译的核心。在英汉翻译中,要在理清英语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尽量打乱原有的句子结构,重新组织句子顺序;相反,在汉译英中,要尽量用连词、时态、标点符号来表达汉语从句之间的关系,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比如,众所周知,典型的中式英语句子“好久不见”虽然也被广泛接受,但无论从英语语法还是句子结构来看,都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是典型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是这样表达的:好久不见了。
另外,做英汉翻译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是指虽然英文的意思勉强可以理解,但随处可见直译或硬译的痕迹,“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原因是:一是实践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轻内容,没有掌握基本的英汉差异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看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例3当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时,主席应立即敦促他遵守规则。
当一个代表超过了规定的时间,主席会告诉他命令他不要拖延。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要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表明,此句为when引导复句,看似“主随现在”的简单句,但无法直接翻译成中文(如首译)。When子句实际上代表一个假设。如果翻译成“当……”,并没有表达原句的逻辑关系。his之类的形容词所有格代词,不用翻译就可以翻译成中文;Shall是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秩序是名词,意思是“规则”,不能硬翻译成“命令”。
第二,英语句子复杂,汉语句子短小精悍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句子可以通过标点符号、连词、介词进行无限扩展,往往一个句子可以包含多个意思。它是一种“树形结构”语言。然而,另一方面,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词语的语义来表达的。一般一句话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是“竹构”语言。这种长短句之间的转换是英汉翻译的难点,所以考研翻译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复杂长句的英语翻译能力。例如:
实施例4塑料由水、煤和石灰制成,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到处都可以得到,煤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机械方法以较低的成本开采,石灰可以通过煅烧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石灰石获得。
塑料是由水、煤和石灰石制成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随处可得;煤炭可以自动化机械化开采,成本低;石灰可以通过煅烧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来获得。
原文是典型的英语复杂长句,由42个单词组成,全部由一个逗号和几个连词组合成一个多层次丰富的句子。主句是:塑料是由水、煤、石灰制成的;水、煤、石灰后面有一个定语从句,后两个定语从句还是被动语态。因此,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主句和定语从句可以分别翻译成短句,一些状语如at less cost也可以分别作为短句处理。
因此,在英汉翻译中,遇到复杂长句时,首先要耐心分析句子成分,提取主句和从句,翻译成独立从句;其次,有些状语,如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也可以翻译成短句;最后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把这些从句连接起来。
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
虽然被动语态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但英语更喜欢使用被动语态,尤其是在一些正式的书面文体中,如科技英语和医学英语。汉语有时也经常使用一些由“被”引导的被动句,但更多的时候是用主动来表示被动,比如用“让”、“给”、“有”、“根据”等词表示的句子。所以在英汉翻译中,要尽量把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主动句,尤其是一些习惯用语,比如:据说,...(据说...),一般认为...(一般认为...)等等。一般来说,英语句子的主语可以变成汉语句子的宾语,然后把被动语态翻译成主动语态。如果一个英文句子有一个由引导的演员,翻译成中文的主语;如果没有,可根据需要省略或补充。
例5在一些地方,人们仍然认为电视节目可以被观众调出,在家里的电视屏幕上播放。
一些地方的人们仍然认为观众打电话要求在他们的电视屏幕上播放节目是不寻常的。
原文中有三种被动语态形式:was think、could call up、to be displayed,都被翻译成了中文的主动语态:“think”、“call”、“play”。其方法是:人们认为...,根据中国人的习惯,辅以主语,翻译成“人们认为……”;可以被调用,这将观众,演员转换成主体,将被动部分转换成主动;被翻译成主动修改的程序。
例6必须采取新的措施来防止民意测验。
必须采取新的措施来阻止空气污染。
原文的分析是简单的被动语态,没有指定行为者,所以直接把主语变成宾语,把被动语态翻译成主动语态就可以了。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可以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例如:
那家著名的酒店被大火烧毁了。
那家著名的旅馆被大火烧毁了。那家著名的旅馆被大火烧毁了。(被动)
她遇上了倾盆大雨。
她被雨淋了。她被雨淋了。(被动)
第四,英语的重心在前面,汉语的重心在后面。
英语和汉语在逻辑思维上有明显的差异:英语往往“开门见山”,先表明结论,再论证、描述或讲述事实,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原因在先”,即重心在先;而汉语则习惯于“按部就班”,往往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从事实到结论或者从因果来讨论,可以简单概括为“因果”,即重点在后面。
在英汉翻译中,我们应该注意这种逻辑思维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在正确理解英文原文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中文思维逻辑的表达,打乱英文句子结构,重新排列句序。例如:
史密斯先生被逮捕时,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
史密斯先生在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之前就被逮捕了。
例10这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但他不想学。
这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除非他不愿意学习。
以上两句各有一个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按照英语习惯,这两个分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后,以突出主句的重要性,即重心在前;而中国人的习惯是以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来表达的,也就是重点在后面。因此,在翻译状语从句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语言思维逻辑表达的差异,对句子的语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更复杂的句子:
无论如何,人们发现政府干预不时是必要的,以确保经济机会对人民是公平的和可获得的,以防止公然的滥用,抑制通货膨胀和刺激增长。
然而,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经济机会,防止明目张胆的不当行为,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人们发现政府干预往往是必要的。
如果按照原文的语序翻译分析,恐怕所有读者都无所适从。句子虽然长,但只有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主句是被动语态,需要翻译成中文的主动语态,加上主语。“保证”后接“防止”、“抑制”和“刺激”是四个并列的目的状语,在汉语中可以翻译成四个并列分句;最后,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思维重新调整原文的语序。
/article/201008/201008030940357939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