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一中教学科研成果

两年来,我们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把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促进和实现师生和谐发展”,提出“以“规范”为根本,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教学管理理念,坚持“面向整体,因材施教,全面培养,注重提高”的教学指导思想,采取“通过课堂教学解决* *性问题,通过师生零距离接触解决个性问题,2005年和2006年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年。我们以“三课一考”和“十大教学之星”两个大型活动来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三课一考”活动中,分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全力以赴听课、检查、调研、讨论。教研组磨课、做课、讨论课,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全校教师* * *授课88节,听课732次,学科知识竞赛两次。树培评选“教师十星”分别是:听课之星、批改之星、导师之星、优秀案例之星、电化教育之星、教研之星、竞赛之星、专业之星、爱生之星、质量之星。通过评选“教学十星”,树立典范。根据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为扎实开展本次活动,记录详实,跟踪资料齐全。活动期间,有参加考试的人,有参加吉林市学科专业知识竞赛的30多人,有在备课组或教研组授课的160人,有参加评课的1200人,撰写了29篇规范的“课后反思”文章。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开展了“三高”课堂教研活动。这个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各个教研组的调研阶段。本文以基础年级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展示真实课堂和分析课堂教学,探索课堂教学“三高”的成功经验,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探索解决课堂教学低效和困难的途径。全校有43名青年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和研究课程,部分学科还聘请了骨干教师做示范研究课程。

第二阶段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称为报告推广阶段。各教研组在自我申报的基础上,在“三高”课堂教研活动中推荐一名教师进行体现课堂教学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代表本学科教学最高水平的讲座。

教研组积极准备,精心推荐,精挑细选。“三高”活动期间,全校120多名教师、520多人聆听了9位老师的精彩讲座。二中、钟超、焦矿一中、柏林中学都参加了相应学科的教师活动,扩大了影响力,发挥了重点学校的辐射作用。教育局领导也深入教室听讲座。这次活动检验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展示了蛟河一中教师的精神风貌,坚定了我们办好一中、重振一中雄风的决心。

教师开设课程的成功,凝聚了本学科组全体教师的智慧,真切感受到教研组在指导课程、指导教师提高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本次教研活动是对我校教师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我校教学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阅。这是取胜的基础,从这里我们将奋力进取,勇往直前。(一)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比如建立教师、家长、学生、领导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始终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方式。2005年“十大教学之星”的评选是基于多重评价的结果。

(二)坚持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我们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每周集体备课制度,中心发言人“讲课”,大家“议课”,讨论最佳教案;坚持听课制度,青年教师以汇报咨询为主,骨干教师以示范引导为主,探索最佳课堂教学方法;坚持“先听后改再讲”或“先讲后听再反思”的青年教师备课模式;形成了浓厚的教师研究氛围。

(3)以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围绕2005年“教学十星”,2006年“三高”课堂教学校本研究系列,旨在探索实现课堂教学“三高”的模式和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活动,探索高中课堂教学实现“三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为教师搭建一个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展示自我、加速发展的平台。

今年下半年,根据我校新聘教师比例大的特点,确立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活动计划,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仅本次活动,就有570多位老师参与了21位新老师的讲座讨论活动。

(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争功的过程是教师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今年,学校投入4万余元,鼓励教师参加省高中教学竞赛、全国英语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东北三省“十佳”评选,吉林市“全天候”评选。而且他们都在其中拿过奖。下半年,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充分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使教师的整体素质迅速提高。

(5)坚持以科研促教育、科研兴校,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学习和培训,通过印发资料、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积极筹备“十一五”科研项目,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搞科研;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广泛征集教师论文,评出优秀论文在会上交流奖励,并向相关刊物推荐;田萍老师的文章《纠正多媒体技术的位置》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所有老师都参加了“吉林区域网络培训”,每个老师都做了上万字的学习笔记。在科研活动中,2名教师被评为“蛟河市优秀科研教师”,3名教师成为吉林市“首届科研之星”,3名教师被授予“吉林市优秀科研教师”称号。2004年主持吉林省科研课题现场交流会,反响很好。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无论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都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格格不入。因此,我们提出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在培养,全面提高。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近年来,我们从入学开始就坚持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客观实际进行两级“分层教学”的尝试。

一方面,对于那些学习素质好、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志向远大的学生,从开阔视野、拓展学科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尽一切努力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实行了“导师制”,提出了“通过课堂教学解决性问题,通过师生零距离接触解决其人格问题”的原则,以个别辅导、自主提问、跟踪指导、挖掘潜力。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升学无望、管理困难的“差生”,要尊重和保护他们充满活力的特长,另辟蹊径:体育特长生培养队和音乐艺术培训班,为这些学生创造顺势发展的机会。每年都有一批这样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一)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

首先是计划管理。年初,期初,事件发生前。使教学工作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随意性和“推诿”现象。

二是流程管理。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讲座、总结等形式,使工作始终处于学校的掌控之中,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教学领导和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学科和教师要求不符的情况说明原因。学校问题由学校监管,老师问题需要我拿出调整意见和措施。坚持对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和教师批改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督促教师执行规范,提高备课和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领导坚持上课:2006年至今,分管校长上课190节,教务处主任178节,均超过《规范》规定的人数。

第三是效果管理。主要方法有学生考试、学生问卷和学生讨论。

教务处对每道考题提出明确的命题要求,既体现年级特点,又贴近高考,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考试结束后,学生要对考试题目、教学情况、教师个人、教学效果和整个班级,以及初、期末成绩进行比较,也要对同一时期不同年级进行横向比较,更客观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坚持期末考,让老师开阔视野,有更客观的数据。在监控教学效果时,要注意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学校还组织了一次关于考试组织和考试工作的问卷调查。

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带着责任提问,有错必纠,奖优罚劣,公平公正。方法有:公布结果(问卷调查、考试分析)、谈话反馈、表彰奖励、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调离岗位等。

(二)努力在教学管理上有所突破。

今年的高三工作,我们突出了三个“早”,三个“实”,三个“新”。

三个“早”是早开学,早认可、早关注尖子生,早做帮助尖子生树立攻名校信念的工作;三“实”是学生管理扎实、教学计划扎实、教学研究扎实;三个“新”就是启用了一批新“头”,重用了一批新教师,出台了几项新措施。

“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发展导向的机制形成并促进了师生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老师工作热情,学生学习疲惫。形成了风清气正、和衷共济的良好氛围。(3)为了给2015届高三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学校决定在8月开学日将2017届高三学生全部阳光分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成绩差的学生的上进心,从而达到成绩上升的效果。这一行动史无前例,需要勇气。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说明学校领导对学生的重视,也说明学校领导的创新管理方式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