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英语

作为一个外贸人,第一次见人,谈工作,一般都是这样对话的开始。

之后就是传统的问答三部曲。

哪三步?一个一个听我说。

英语好肯定会给外贸人员的简历加分不少。

目前很多公司对外贸人员的招聘要求并不高。初入职场的外贸新人,在学校通常停留在哑巴英语状态,也就是会写会读不会说。英语一直是工具,尤其是外贸人员。如果你是一个工具,你必须经常使用它才能流畅地使用它。环境很重要。我从哑巴英语到能够毫无压力的和外国人交流,还得感谢我的第一份工作。

那时候我刚走出校园,手里拿着六级证书,被一起进公司的同事手里的专八证书惊呆了。

我和同事分在不同的组。我是OEM组的小跟单员,他是自主品牌组的业务员。所以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证书是敲门砖。上学的时候多准备几本总是不错的。

当时我们集团跟着一家美国公司的OEM订单,有三个新项目在进行中。客户公司在台湾省IPO,负责协调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三个项目由三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开发。为了顺利推进,每个项目每周都要开电话会议。因为时差,美国的白天是我们的夜晚。为了贯彻顾客至上的理念,我们每周的电话会议都在白天和晚上举行。所以一周三个晚上,我都在开电话会议。

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时候,项目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把长长的会议桌坐满了两排,我们跟国外和台湾省的IPO方谈。我很害怕,从头到尾,基本上一个字都没听懂。好在网上有IPO,在他的帮助下,会议终于没有出问题。

但我至今对当时的情况印象深刻:从国外问完一个问题,整个会议室的人都统一看着我,沉默,可怕的沉默,然后传来IPO的声音,解释国外的问题。大家的目光从我身上收回,统一转向会议桌旁的电话。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想在地上挖个缝钻进去是什么意思。

在真实的对话中,不像我们读课文时,台词已经知道了。与人交谈时没有运动,一切都在进行。

丢了脸,还得自己去捡。

于是我练就了基本功,用产品谈了恋爱,和同事成了朋友,口语结结巴巴。每次电话会议前,我都在座位上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排练几遍。

那段时间我成了办公室里最努力的员工,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电话会议,从一开始IPO负责我沉默到他带领我辅助,最后我带领他监听,这个过程的变化,口语水平其实是直线上升的。

我8年级的同事,因为在推广自己的品牌,主要是通过邮件沟通,和外国客户电话交谈时偶尔会停留在结结巴巴的英语阶段。而且经过一年多的魔鬼电话会议,我还能流畅的说话。

你看,人家是被逼出来的。

当然有出国的机会,前提是你的表现足够好,英语好,老板欣赏你。

但是出国也不好玩。毕竟我们不是出去旅游,虽然要去很远的地方,但是没有诗,只有时差和各种累。

说到时差,我们说得最多的是,当你刚刚习惯了另一个时区的节奏,你可以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是时候回到原来的时区,再次体验失眠和睡眠过度的症状了。真的是“呵呵”。

第一次出国参展是在我工作的第三年。行业展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上一届展会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业务助理。自然,轮不到我。苦练了两年多,我的名字终于出现在新的展览名单上。

我去了德国。为了表现自己的职业素养,我准备了全套职业服装,包括一双6cm高的尖头皮鞋。你知道,我不擅长穿高跟鞋。穿3cm以上的高跟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外,我当时对形势太乐观了。

展会是早上9点到下午6点,因为老板在,第一天大家都是站着的,只有有客户来讨论,才有机会坐下。

可怜我的脚,那些一直在狭小空间里倾斜的脚,一直在向我的大脑发出“痛,真的痛”的信号。但是我的大脑告诉我的脸:你应该保持微笑,你是专业人士,你代表公司的形象。

一天结束时,我不顾脚上的疼痛,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酒店。当我放下高跟鞋时,我感到很放松。从那以后,每当我要去看展览的时候,我都会选择一双最舒服的平底鞋,不管是展览还是展览。

事实证明,参加展会,客户真的不在乎你穿不穿高跟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参加过展会的朋友都知道,所谓的参展,尤其是小公司的参展,其实感觉就是在国外摆地摊卖东西。冷的话,一个展会下来就少不了几张名片。你要东张西望,听四面八方,看看谁去了同行的摊位,停留三分钟以上,迅速主动和这样的“潜在”客户搭讪。而且,最好会喊,会说话,会看客户心理。......

各种心酸。

当然,通常出国出差,我们都会在开头和结尾抽出一些时间,去当地,给亲戚朋友买一些手信。

这是我们在忙碌的时间里应该学会享受乐趣的一个小技巧。不然酒店和展会是不是每天两点一线真的没什么区别,也是浪费时差。

据我身边的外贸人说,嫁给外国人的真的很少。

有一个以前同事的故事,不过我可以给你讲讲。

其中一个客户是一个叫史蒂夫的美国人,他看起来像电影里的明星。当他笑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整个房间都是阳光。有一段时间,史蒂夫因为项目开发在我们公司待了两周,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帅是其次,史蒂夫也很热情。每个人都说漂亮或性感。

以前的同事中,有一个女孩叫Rachel,长得很美,皮肤白,腿长。自然,史蒂夫最称赞她。她和对方调情很久了,他们经常在工作休息的时候在一起聊天。

第一次接外国人,是和一个台湾省的经理,是个温柔的妹子。她说,接一个外国人,要停在酒店大堂,不要去有客户的房间。记住。我一直记得这句话,所以每次我去接史蒂夫,都会在酒店大堂遇见他。

然而,在史蒂夫要离开的那天早上,我刚进入大堂,就发现瑞秋的身影从酒店的侧门走出。然后史蒂夫出现在我面前。

我只是假装没看见瑞秋,对此我守口如瓶。

之后,Rachel曾多次提出要调到我的小组,和Steve一起工作,但都被老板以不熟悉业务为由拒绝了。

其实公司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谣言。老板是个谨慎的人,自然不会让瑞秋过来把公事和私事混在一起。

史蒂夫在他的项目完成后离开了公司,从那以后,我们都失去了他的联系方式。后来我也辞职了。

折腾了两年,瑞秋在QQ上联系我,问,你有史蒂夫的联系方式吗?

抱歉,我也没有。

但后来我才知道,史蒂夫在美国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儿一女。只有在他离家万里的时候,人才变得无拘无束。

很多时候,我们和外国人的关系是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虽然我们推销自己和产品,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商业交易的目的。

人生那么重要,还是要看缘分。真的找了个外地人,能不能回家过年还是个问题。

我们一般不冒这种风险。

其实相比国内业务,外贸人员的生活环境会相对简单一些,通常是事而不是人,所以事情做得好的话,基本可以拿到订单,收获也不错。

只是近几年我们也会发现,现在的外国人比以前聪明了,懂得货比三家,讲价,介绍客户,提高佣金。也许他们和中国人玩得更多。......

所以,谁要再跟我说外国人简单——我就跟谁急!

可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