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坚持做好一件事的例子!!!500字急!!!!!!!!

德国人卢安克多年来扎根在广西最艰苦的农村,义务给学生上课,践行着他从德国带来的素质教育模式。由于他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他被学校解除了英语教师的职务。因为他从不打骂,同学们评价他是个好人;因为他不想付钱,不吃肉,不喝饮料,一些村民说他是个“有病”的怪胎-

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的农村教育实践

本报记者熊宏明文/图

1,“这个老外有毛病吗?”

德语老师卢安克在河池市东兰很出名,不仅因为他是外地人,还因为他是很多人眼中的怪人。

3月12日上午8点,记者从东兰县来到卢安克工作了两年多的宝丽乡建凯村林光屯。在路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卢安克。他们都告诉记者,卢安克是个怪人。他没有在德国呆好而是来到了中国的农村。他没有得到报酬。“李克诺”(当地强词夺理,意为不吃肉),甚至去县城做生意不坐公交车也愿意走几十公里山路。

经过四个小时的跋涉,记者来到了宝丽镇,卢安克开始了他的农村素质教育。

“他们都说这个德国人疯了!”一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2001年7月刚来村里的时候,林广屯还是个小山村,没有电话,没有路,村民们只说壮语。当地人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外地人会自愿来乡下给孩子们上课。他们都说:“中国没人愿意来,外国人来了没钱。他们能做什么?”。

卢安克以每月10元的租金租下了林广屯广拉队一间空荡荡的老房子,开始了自己的农村素质教育。因为是免费“招生”,免费上课,没多久,这个外教的班就来了十几个孩子。除了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没去过学校。来上课的都是没上过学的女生,不懂普通话,只会说壮语方言。卢安克不懂壮语,所以他只会说普通话。

开课前,卢安克告诉家长,他的教育活动不是办学,参加活动的孩子拿不到任何文凭。老师不收任何费用,父母需要的只是喂卢安克(不喝酒,不吃肉)。

但村民还是有意见,因为鲁老师上课不用课本,上课不像上课。

为了让学生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卢安克不让学生坐下来听,而是和学生坐在一起。此外,学生在课堂上不使用其他小学使用的教科书。家长们来到卢安克的教室说,“这是不允许的。你不能和学生坐在一起。老师应该用黑板。这就像一所学校。教科书在哪里?你忍不住给学生发课本!”

学生也有问题。他们问卢安克为什么不打人骂人,因为其他老师会在学生答错问题时骂他们。学生们都认为卢安克“很奇怪”。

2.“我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出名的!”

在林广屯,记者没有见到卢安克。村民们告诉记者,他离开了林广屯,去了离广林几十公里外的一所农村小学。“从广林走到那里要5个小时,陆老师也经常这样走来走去。”

根据村民提供的信息,记者与该小学校长取得了联系。校长告诉记者,卢安克确实在他们的小学上课,“但他从来不想见记者。很多记者来了也采访不到他,他也不想出名”。

3月12日下午,记者在当地一名导游的带领下,几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卢安克所在的小学,但该校老师告诉记者,“卢安克听说记者要来,已经和哥哥陆安思一起离开学校,去了学生家,不知道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每次有记者来找他,他都会躲起来。”学校的魏老师说,在这里的一年时间里,至少有五批记者来采访,他都躲了起来。"卢安克不喜欢会见记者。"。

该校学生告诉记者,按照计划,卢安克将于3月14日下午为该校四年级班级上课,很有可能提前一天回来做准备。“但也有可能他听说你还在,就不回来了。”

虽然学校的师生都劝记者“回去算了”,但记者还是决定留在学校等卢安克。在记者等待的时候,一名学生走近记者,说卢安克已经知道记者在等他。他发信息说:“请回家吧,我不接受采访。”

13年3月傍晚6点,卢安克兄弟带着学生回到学校,记者的等待显然出乎他的意料。卢安克告诉记者,“所以你还没有离开?!"

卢安克又高又瘦。坐在凳子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突出的膝盖骨。他说话的时候也很害羞,声音不大但表情清晰。

卢安克礼貌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他说:“很多记者都在编造我的故事,这给我和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最让卢安克气愤的一件事是,他的哥哥陆安思用DV拍摄了卢安克的课堂,并在电视上播出。后来这个片子被记者刻成光盘,以50元一张的价格出售。记者还找到了卢安克,请卢安克买他的CD。“我弟弟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星期,就这样被带走了。太可怕了。”卢安克说。

我不想见记者的另一个原因是,记者的报道会吸引更多好奇的人来卢安克,从而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当有人来卢安克时,他会躲在山里,躲起来,打乱他的教学计划。

他对许多报道感到不满:“他们只对住在农村的外国人感兴趣。有什么用?从来没有媒体想报道我的教育和研究。”

“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我不想出名。当名人太难了。”卢安克说,当他教学生的时候,他不能让别人看。“只要有人看,他就很紧张,没法好好上课。”。卢安克说,许多媒体想采访他,因为他们想把他描述成一个名人,名人不会做错什么。他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所以他不想成为名人。他更喜欢花时间准备他的课。

卢安克要求记者在写稿时不要透露他工作的详细地址,并多次拒绝记者为学生上他的课的要求,甚至拒绝记者给他拍照。“如果你拍了我的照片,我一定会向法院起诉你。”卢安克多次警告记者。

按照计划,卢安克将在3月14日下午给四年级学生上课,但因为记者还在学校,所以决定延期上课。他说:“只要记者还在,我就不上课。”

3.“城市的孩子不敢动手,农村的孩子不敢动脑。”

卢安克不允许记者参加他的课程,但记者们从学生和老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卢安克主持的课程。

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称卢安克的课是一种活动。在活动中,卢安克经常带学生到学校后面的山上,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校里的学生告诉记者,鲁老师会带他们到山上,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触摸树枝,画出他们感受到的东西。学生说:“太神奇了。我从未如此认真地感受过这些树。”

在卢安克林广屯,村民告诉记者,卢安克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学生的想法,也改变了村庄的环境。

村里需要建一座桥,村民们希望通过卢安克向县里要钱,但卢安克决定带领学生去建桥。在卢安克的帮助下,学生们开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然后画画、制作模型和做实验。为了设计桥梁和了解建桥所需的力学,他们用纸、粘土和铁等材料制作了各种模型,做了实验并绘制了标准化的比例图,然后根据图表制作了非常精细和更好的桥梁模型,使学生越来越具体地控制他们的想象力。起初,学生们觉得他们只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不会有用,但有了陆安思的参与,学生们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想法可能会实现。当陆安思知道弟弟和学生正在设计这座桥时,他决定用2800元鼓励学生实现他们的计划。这时,卢安克教授数学,学生们很快就接受了。很快,他们就可以计算出每个人需要携带多少袋水泥、多少沙子和多少东西来修建道路和桥梁。这个计划最终完成了,村里的村民也投入了这个计划。现在村里的这条小路只有0.6米宽,不到300米长,让村民即使下雨天也不会泥泞不堪。

到了林广屯后,卢安克发现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差别太大了。“简单来说,城市的孩子不敢动手,农村的孩子不敢动脑!”卢安克说。

当在林光屯时,许多学生说上鲁先生的课很累,因为总是问学生诸如“你认为怎么样”、“你的梦想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们说:“听鲁老师的课,比帮他父母干一天活还累。用脑太难了。”

在现在的小学里,学生们过去没有地方洗澡。同样,卢安克和学生们一起在学校旁边的河边建了一个游泳池。他们还为游泳池写了一首歌。学生们写歌词,卢安克谱曲。

为什么选择去最艰苦的农村?卢安克说,一开始,他也想过在南宁或其他城市开展素质教育,但没有学校校长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