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谈论时事
词汇特征
新闻英语也有其明显的词汇特征。第一,常用词有特定的新闻色彩。新闻报道经常使用某些词语来表达事实和事件。因此,经过长期使用,这些词语逐渐获得了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特殊含义,成为新闻词语。例如,“恐怖”一词是新闻标题中一个长期使用的词,用来表达不幸的事故和暴力行动,而nadir经常指的是“两国关系的最低点”。此外,还有一些新闻报道中的常规表达,如根据有关消息来源和引用的话说。第二,用“小词”。侏儒词是短词,通常是单音节词。小词的广泛使用是由于报纸篇幅有限,可以避免迁移,小词含义范围广一般更生动灵活。新闻英语称这些词为所有工作的同义词,如back(支持)和ban(禁止)。第三,大量使用缩写。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空间。比如WB(世界银行)、ASP(美国售价)、biz(商业商务)等等。第四,即兴创作。新闻报道为了表达需求和追求新奇,往往采用“即兴创作/造词”,即临时创造或拼凑的词语或短语,如Euromart(欧洲市场)、haves和have-not(富人和穷人)等。
从词汇的四个特点出发,我们在汉译英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平时比较注意“小词”、“造词”和缩略语。
2准确理解词义,但不要看词义。
多注意“小词”、“造词”和缩略语。
4准确理解词义,但不要看词义。
第二语言的整体风格
在语言风格上,不同的刊物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类型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文体特征。然而,他们的写作受到一些相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相同的新闻英语特征。首先,新闻出版物是拥有广泛受众的大众媒体,其语言必须适应读者的阅读水平——通俗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第二,西方新闻界非常重视阅读兴趣。有记者称之为“新闻价值观的试金石”。为了增加报告的趣味性,不仅是报告的内容,其使用的语言也要适应读者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第三,节俭是提炼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出于报刊节省版面的实际需要。在西方社会,广告有利可图,报刊珍惜版面空间。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报道尽可能多的内容,新闻记者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来浓缩和提炼语言。以上三个因素,即大众性、趣味性和节俭性,构成了新闻英语的语言风格特征。
新闻英语的语言有趣易懂,言简意赅,用非常经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在不影响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删除能用或不能用的词语。另外,新闻语体的语言是清晰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更不是晦涩难懂的,但同时新闻语体讲究的是强烈的表达和生动的叙述,所以在翻译中一定要多练单词,以展现新闻语体的整体面貌。
三个语法特征
新闻英语的语法特点也很显著。第一,时态的使用。现在时在英语新闻中被广泛使用。为了创造一种持续的效果,给人一种真实感,在标题和正文中经常用现在时代替过去时。此外,即使在said、held、reported、added等动词后的那个宾语从句中,也常常用现在时代替过去时。第二,多用扩展简单句。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文体在语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句式的高度展开和结构的严谨,将丰富的信息压缩到有限的篇幅中。常见的方法有利用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语言成分展开简单句,有时也用括号代替从句,从而简化句子结构。第三,前置修饰语高度集中。为了使句子结构紧凑,新闻文体大量使用前置修饰语修饰名词,如一颗手榴弹和机关枪袭击。
基于这些语法特征,在翻译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翻译时注意中英文新闻中不同时态的表达:英语常用现在时,汉语常用过去式,汉语常用“昨天”、“明天”、“将”等时间词来衬托时间关系。其次,根据新闻英语在句子结构和修饰方面的特点,可以采用删减、拆解、反译、插入、重组等方法进行英译汉和汉译英。
但一名白宫助理表示,政府几乎已经放弃了恢复与耶稣的政治对话的希望。三周前,萨达特撤销了与耶稣的对话,对话因此中断。
但一名白宫助手说,政府几乎放弃了在耶路撒冷恢复政治谈判的希望。由于萨达特退出谈判代表团,会谈于两周前中断。
四种语言差异——编译与解释性翻译
考虑到中英语言习惯的差异,尤其在很多情况下,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往往采用非逐字翻译,这就需要引入另外两种翻译方法——编译和解释性翻译。
编译——由于新闻价值的作用,在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中,要考虑外国受众的要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内容。所以有时候在国内报道中占据相当篇幅的新闻,在国外报道中会被编成简讯、图片新闻等等。
五大文化因素与国情
要做好新闻翻译,译者不仅要有语言知识,还要有必要的文化政治知识,并注意扩大知识面,以免误译或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有这样一封电报:“1956年7月,尼克松再次来到远东。他去过菲律宾、南越、台湾省、泰国、巴基斯坦、土耳其活动。”这份电报可能来自外国资料,但译者在翻译这份资料时,把台湾省和南越视为独立国家。这样的报道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ki . com . cn/Article/cjfd 1996-ghxz 199601012 . htm
/QiKan/75664 e/200704/48884898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