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二册教案
本书共有32篇课文,包括17精读和15略读。教材后面有8篇选读课文,40个* * *。教材设计了8个题目。分别是:游遍千山、真诚待人、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活、田园生活、执着追求、故事走廊。其中,第三单元“来自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也有全面的学习内容,使得专题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中华园由五个栏目组成,包括四个固定栏目:口语交流、练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还有“宽带网”、“趣味语言”、“展台”或“成语故事”,在全书的八个语言园中各安排两次。这本书要求认识200个单词,写200个单词。要求知道的单词安排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中,列在课后生词中;要求写的单词,在精读课文后,以方块的形式排列。
二,教材的主要写作特点
本卷是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和思路都是一样的,体现了整套教材的一致性。本文着重讨论本卷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专题部分,整合教材
这本教材的编排仍然是主题成分式。根据课标提出的教材“避繁就简,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本书在写作中加强了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学习和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书八个单元的介绍中,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提示,指出了题目,布置了学习任务。在内容上,尽量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
2.精读和略读的联系与融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精读和略读课文的联系。这本书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之间用“连接词”安排。这段话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指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反映了从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和略读课文形成了更强的整体感。
3.单元学习活动的整合与综合。
单元整合不仅体现在课文内容中,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这本教材继续加强主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以连贯严谨的方式设计所有的活动。本书继续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一个“单词清单”,将学生在这组课文中的单词进行汇总,让学生自己检查测试,复习巩固。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综合学习”安排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这本教材继续安排两个综合研究。一个安排在“来自自然的启示”的题目中,要求观察自然现象或收集信息,调查访问,交流从中得到的发现或启发;也可以做实验,或者做小发明。一个是安排在“农村生活”的题目里,了解农村风光和百姓生活。
(三)强化学习指导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作为中学最后一册,本册依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事模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文本仍然以气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质疑和提出疑难问题的能力。泡泡的内容有:引导学生理解单词和课文;引导想象;体验文章的结构特点;指导课外阅读等等。
丰富教科书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要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书继续安排课后“资料袋”,增加了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语文园里的“宽带网”布置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祖国五岳五淡湖的信息,以及了解有关战争带来的灾难和英雄事迹的事实,从而扩大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本书通过精美的文选,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能读200字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熟练地用钢笔写正楷,用毛笔抄写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验课文中表达情意的关键词。
5.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记叙文的主旨。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与同学收集交换图书资料。
7.谈话过程中认真倾听,养成征求意见和与人讨论的习惯。听的人能抓住主要内容,简单汇报一下。能够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关注身边的事,勤于写作。能把内容写清楚具体。会写短信短笺。能够纠正练习中有明显错误的单词和表达。
9.在综合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收集信息,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内容和教学建议
I .识字和写作教学
识字和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阅读练习的基础。因为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模式可以进一步调整。
对于所认识的单词,由于精读和略读中的生词都是注音的,所以学生认词并不难,学生可以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的生词或易混淆的生词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识字方法记忆生词。所选课文中的生词都是不注音的,为了让学生自主阅读,查字典准确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阅读,扩大识字量,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能写的单词安排在精读课文里,配合课堂教学完成。
二,阅读教学
这本书既要完成中学生的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做准备。它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随着年级的增长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课本中精读课文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略读课文的数量会逐渐增加。
1.精读课文教学
(1)指导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最频繁、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这本书的教学还是要强调阅读训练。这本书的默读要在学生默读、不动手指、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的训练。默读完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对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应该有一个提高默读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逐步提高默读的要求,使训练落到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流于形式。
(2)精读单词和短语,积累语言。
单词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书的教学要继续研究单词和短语的意义,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单词和短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这本书里,课后练习的单词和短语的学习和积累是灵活机动的,比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写下自己喜欢的句子。这种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加强检查和交流,实施训练。
(3)精读,感悟。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这种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文体特点,利用课后练习,课文中的气泡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在阅读中,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发展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理清课文的组织和思路,从而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感性的方式阅读文本,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文本的人物和情节中,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略读课文教学
本卷整理15略读课文。按照叶圣陶的“就教学而言,精读为主,略读为辅;然而,略读教学需要概述和期望自我满足。略读教学要求不同于精读要求。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第一,对内容理解的要求低于精读,一般是“约法三章”。抓住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就行了,单词和句子的理解不是重点。第二,在方法上,教师要多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去读课文。并且以后会进一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文选教学
这本教材之后安排了八篇选读课文,内容基本对应单元,让学生自己完成。这类课文属于选择性学习,不宜在教学中统一要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选择。选择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插入相关专题单元阅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资料,集中安排阅读,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阅读。教师可以酌情提出要求和检查,通过指导和交流来促进阅读。应该鼓励主动阅读的学生,激发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更广泛的阅读。
第三,“中国园林”教学
这本书安排了8个口语交际。分别是:来吧,我们去春游吧,对人坦诚的事情,来自大自然的启示,小型记者会,关于热爱生活的故事,乡村生活,一个我欣赏的人,给你推荐一本书。其中《自然的启示》和《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属于“综合学习”的一部分。另外六次是根据专题和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安排的题目。
本书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注重相互间的交流,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是要随机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要根据题目内容,设计导入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实践,有话要说,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说话时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引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内容丰富,思路清晰,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引导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要分层次,逐步提出表达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中的不足,及时讲解相同的问题,随时规范学生的口语,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3.对所有人来说,培训已经到位。
教学要面向所有人,教学不能有死角。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机会锻炼,在双向或多向互动中积极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反应能力。
4.将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口头表达,随时纠正口头交流中的问题。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大胆地与他人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注意自身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在教学中可以随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这本书可以评价听的人是否能抓住主要内容,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是非、优劣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第四,习题教学
本册习题安排在“中华园”中,每册8次,作为一次完整的习题训练;另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三个小笔练习作为片段练习。
这八次分别是写校园风光、事物和事件,写自己的想法,写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活的人和事,写对农村生活的感受,写一个我敬佩的人,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活的人和事,农村生活的感受,一个我崇拜的人,这四个内容是一个说和写的安排;另外四项是口语和写作的单独安排。这八个练习有以下特点:
1.拓宽题材范围,打开学生习题选择的空间。
拓宽练习的范围,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这一点在本书练习的编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八个话题包括写人、写事、写风景、写生活、写感受、写经历。每个学生都有东西可写,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写实、想象等作文类型。
为了体现“可以非正式地写下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象”的课程标准,本书不仅在内容上拓宽了习题的范围,在形式上也提供了多种习题类型。现实的是你观察看到的人、景、事、物;还有人写想象,比如看图,写童话。写实是让学生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感所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认知能力;写作想象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有写作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思考和写作。
3.注意练习后的沟通和评价。
评价和交流是学习写作文和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用文字表达的意愿,增强练习的自信心。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本书大部分在习题的布置上提出了交流与评价的要求。比如《中国园林二》的写法,要求“写完后可以读给对方听,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这本书重点纠正练习中有明显错误的单词和短语,以及其他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习题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享受写作,热爱写作,对写作充满兴趣。
课程标准中年级提出:“让学生愿意用文字表达自己”。这本书还是从培养写作兴趣和降低写作难度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和篇幅的限制,写出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学习,让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所学的表达运用到练习中。也可以灵活处理“口头交流”和“锻炼”,可以先锻炼再交流;也可以先社交再工作。写作时,不要对写作进行规定性,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不要被形式所束缚,而要专注于及时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2.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作真实具体是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在引导中,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一个自己崇拜的人,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和寻找。写习题时,要要求学生写出道理和实情,不要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写具体。
3.让学生经常练习写字,养成经常写字的习惯。
“小作文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常规练习活动。这本书有三个小练习,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后感”和“想象周围人的评价”。“小笔练习”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时间要短要快。教师不应超越他们的要求,把他们当作中国园林中的“练习”。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习写作,作为日常要求,也可以鼓励他们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观察记录在日记中。
4.锻炼交流评价,重在鼓励。
对教学中交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在写作前的交流中,给予相互启发;在练习后的自改互改中,交流写作方法,加深对自己练习的理解;在作文讲评中,互相鼓励,提高写作水平。作业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对作业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鼓励放在首位,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总是乐观愉快地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