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实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1.英语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思维品质是思维辨别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英语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的重点是了解各国的文化内涵,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和方法
(1)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交流。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输出过程。
1.教师实用得体的课堂语言。教师善用课堂语言,无形中为学生创造了语言学习环境。
2.鼓励学生多说,消除学生学习口语的胆怯心理,有助于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情境。
3.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多看外国电影,模仿经典片段,交流展示。还可以给学生录音,让他们听自己的发音,通过对比音源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
4.创设有利于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场景设计一些实用的场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不同场景下的口语交际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交流活动。
(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首先用英语进行思维,而不是先用母语进行理解,再进行思维转换。
1.利用与课堂相关的图片,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图片的兴趣远高于对文字的兴趣。从这种情况出发,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英语描述自己看到的图片,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管最后的描述是否正确。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思维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竞争心理,充分挖掘我们的英语教材,拓展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倾听他们的思考结果。同时,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不管是什么角度,什么方向,只要是从实际出发,都应该予以肯定。提出问题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只要是正确的解法,都要充分展示,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小学课堂上,课本是主要的教学用书。虽然能满足教学进度,但远不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另外,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部分文章不完整。文章不完整是学生理解的一大障碍,不利于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锻炼。因此,要想搞好英语课堂教学,就必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毕竟英语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二语言,从书写的方式到文字的措辞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传达了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
(三)文化熏陶融入课堂教学
了解语言学习国的文化背景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必要因素。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和尊重语言学习国的文化和习俗,可以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相互理解和信息交流的目的。
1.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逐渐了解文化差异。比如国外聊天习惯性地聊天气,不谈成绩,不谈吃不吃。以及表扬、道歉、感谢,让学生在实用知识点中对外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2.比较国内外的假期,了解不同的外国文化。由于贴近生活,学生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比如国外特有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适当的补充和扩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
(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基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自主学习要限定时间,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出题难度适中。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立足于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提出阶梯式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应以动机为基础。作为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这是思维的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天条件。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3.建立科学的自主学习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