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起源是什么?[服装]
官服从汉代开始用于宫廷服饰,一代又一代,官服的样式也在不断变化。汉代的长袍是用深衣做成的,唐代的,明代的,都是典型的宽体长袍。大多是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穿的,久而久之就成了时尚。袍服因此代表了不从事生产的上流社会人士和知识分子的一种休闲生活。宽衫大袍,赞服腰带,逐渐成为中原服饰文明的象征。
在辽、金、元、清时期,合身的长袍和衣服曾在服饰中占主导地位,尽管它们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心胸宽广的过程或趋势。因为在清代延续时间最长,相对稳定,所以长袍可以算是典型的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祖入关,定都北京,然后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定,兵役制度的改革开始实施。至此,传统的戴冠服几乎完全被禁止穿了,而且据说几千年来衬衫上下的服饰造型只保留在家里汉族妇女的衣服里。男女在庆典场合都要穿长袍,长袍有很多种,包括宫廷长袍、龙袍、绣袍和常服长袍。
从字义上看,旗袍一般是指旗手(男女均可)所穿的长袍,但只有八旗女子所穿的长袍与后世的旗袍有关,而作为礼服使用的长袍,如长袍、绣袍等,习惯上不归入“旗袍”之列。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来看,满族女性是被禁止模仿汉族女性服饰时尚的。到清末,也有汉族妇女模仿满族服饰。满汉女装风格的悄然交融,让双方服饰的差异越来越小,成为旗袍风靡全国的前奏。
晚清时,旗女所穿的长袍宽大宽大,线条挺拔硬朗,长度至脚踝。“元宝领”应用广泛。领高盖住脸颊,触及耳朵。袍上绣有各种图案,领、袖、翻领、领有多个宽滚边。咸丰、同治年间,镶卷达到了顶峰,有的甚至整件衣服都镶卷了花边,以至于几乎很难辨认出原来的材质。女袍、袍的装饰达到了顶峰。此时,清朝正试图挽救自己的危亡。清朝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师,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出大量留学生留学。在中国,学生最早出现了西式学生衣帽礼服的输入,为评判美提供了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了社会着装观念的改变。以后旗袍演变成一种融合中西风格的新样式,其受西方影响的变化可以说是开端。
1911辛亥革命的突然爆发,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扫清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抛开了传统苛刻的礼教观念和风化观念,解除了服饰制度上等级森严的各种橘子。服装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转型已经水到渠成,旗袍也因此卸下了传统的沉重包袱。旧式的旗袍被抛弃,新旗袍在乱世开始成型。
此时时尚中心早已从苏州、扬州转移到上海。上海也是女性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家竞相创办女子学校,掀起了女权运动的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风气,清理了服饰化妆上的陈规陋习,趋向简洁,色彩上力求典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旗袍最初是以背心的形式出现的,长到脚背,加在短外套上。后来长马甲改成了无袖款式,成了新旗袍的雏形。据说最先走红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的第一个俑。当时,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和时尚的先锋,甚至是打扮成女学生的名人和时尚人物。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时期。这时改良后的旗袍在结构上吸收了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加合体。旗袍虽脱胎于清朝的女子长袍,但又不同于旧制,成为中国现代女性的标准着装,吸收了中西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