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本能札记
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平克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家。他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科普作家。他被认为是继乔姆斯基之后的语言天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学院等顶尖高校任教。他的另一本书《白板》也是当今最畅销的科普书。
这本书有点早,最早出版于1994。平克基于丰富的语言学案例和进化心理学研究,证明了人类语言能力的先天基础和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惊人天赋,也为我们揭示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三块:
语言能力是人的本能。
1语言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语言的普遍性和复杂性,证明了几十天后的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人的语言能力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语言的普遍性是指到目前为止,一旦被发现,语言存在于所有人类群体中。虽然这些民族在文化和科技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精通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如果语言真的是后天培养的文化,那么不发达的文明和发达的文明在语言能力上应该有很大的差别,但书中收集的数据并不能这样推断。
语言的复杂性是指语言在表达词语和意义时的丰富形式。例如,英语中有16种不同的时态。这种复杂性不仅超越了种族差异,也超越了文化差异。这说明了人类在语言方面的巨大能力。
2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
儿童语言的习得不是模仿的结果,人类天生就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语言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困惑于语言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夏威夷种植园工人的后代和尼加拉瓜聋哑学校的孩子们的例子展示了语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两个例子说明,儿童可以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自发地创造出复杂、规范的语言。
3遗传和脑损伤引起的语言功能障碍
语言能力确实有其生理基础。目前人们的研究找不到控制语言的特定基因和器官(不知道这20年科技有没有新的突破)。然而,一些先天缺陷和后天脑损伤确实会导致语言功能的损害,如特殊语言障碍和布罗卡失语症。
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平克认为,语言不能决定思维,思维使用的是一种与任何郡语都不相容的“心语”。
1为什么语言不决定思想?
语言学中有一个“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人的思维。没有语言,思维将不复存在。但这是对语言影响力的高估。语言只是思维的载体。人脑可以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思考,比如图像。
2心语机制
大脑中有一套“心连心”的机制,可以统一思科科研的各种形式。所谓“心语”,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将大脑从外界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思维语言中的符号。这些符号经过计算后,通常会转换成语言信息输出给他人。为了保证过程的顺利进行,心语中的每个符号都必须对应一个唯一的解。这些符号形成逻辑结构必须清晰。这种机制也被称为心理计算理论,是当今认知科学的基础。
3为什么先存语言不适合交心?
Pinker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现成语言有五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语言中有很多歧义。同一个词,同一个句子可能有不同的意思。第二个问题是逻辑不清晰,很多结论依赖于常识等外部信息。第三个问题是,有一个现象,两个看似不同的短语可能指向同一个目标。第四个问题是指示语,很多只能通过语境来理解。第五个问题是同义现象。语序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第三,儿童语言学习的发展
通过对儿童语言学习过程和后天影响的分析,笔者认为语言关键期确实存在。据认为,大脑代谢水平和神经元数量的下降导致了成人学习外语的困难。
1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个同时自学语言的天才。他们在不断接受语音信息,但同时也在逐渐摸索发音。从单音节到双音节,从单个单词到复杂语法,这些都是在短短几年内完成的。
2后天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呻吟的环境。语言学习离不开合适的声音环境。第二个因素是母亲是一种语言类型,是指人们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的夸张的说话方式。这类句子中的元音比较夸张饱满,有助于婴儿区分每个元音,而且句子的内容通常与时事有关,婴儿很容易猜出句子的意思。第三个因素是父母的反应和自我练习。同样的语法错误,家长一般不会纠正,那么孩子是怎么理解正确的语法的呢?作者认为基本的语法机制是在大脑中自然配置的。当面对几种不同的语法结构时,他们会采取最稳妥的策略,先选择和父母相同的结构,然后醒来尝试修改,最后总结出规律。
为什么语言学习有一个最佳年龄
这是因为在我们大脑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成熟过程中,我们大脑的代谢水平一直在下降,神经突起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研究人员发现,我们出生时的高效语言学习能力从6岁开始逐渐下降,因此语言学习的最佳时间是在6岁之前。
这本书大概50字,详细的案例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下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