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济慈的职业是什么?

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英文:JohnKeats,1795 65438+10月31—18265438+2月23日,0),19世纪初英国诗人,浪漫派主要成员。

1815年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1817年开始写作。从1818到1820,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长在海堤上》、《夜莺颂》、《古希腊瓮颂》、《秋颂》。1821 2月23日,因肺结核在意大利罗马去世,年仅25岁。

济慈和雪莱、拜伦被认为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

中文名字: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

别名:济慈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伦敦

出生日期:1795 65438+10月31。

死亡日期:1821二月二十三日。

职业:诗人

毕业学校:英国伦敦国王大学

信仰:基督教

代表作:《恩迪蒙》、《夜莺颂》、《古希腊瓮颂》。

人物体验

10月31日,约翰·济慈出生在英国伦敦。在尔菲尔德学校,济慈接受了传统的正规教育,他的老师克拉克鼓励他阅读和写作。年轻的济慈非常喜欢维吉尔。14岁时,他把维吉尔的拉丁文诗《埃涅阿斯》翻译成英文。

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济慈于1815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但不到一年,济慈就放弃了当医生的愿望,专心写诗。他早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模仿品。

1816年,他结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诗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5月,他在亨特主编的《探索者》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啊,孤独》。11年6月,他放弃行医,不顾监护人的反对,专心致志写诗,从此走上了写诗不行医的道路。

1817年3月,在雪莱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其中收录了济慈的第一首诗《模仿斯潘塞》和其他十四行诗。这本诗集很受欢迎,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杂志《布莱克伍德的杂志》(Blackwood'smagazine)上发表了一些极其苛刻和攻击性的评论。济慈没有被吓倒,在第二年春天出版了新诗集《Endymand》。

1818年夏天,济慈游历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途中,他得到消息,他的弟弟汤姆患有严重的肺结核,济慈立即赶回家照顾汤姆。年底,汤姆去世了,济慈搬到了汉普斯泰德的一个朋友家,这里现在被视为济慈的家。

1818年,他创造了最初的每行七个音节的鲛人饭店;1819、秋之颂、残酷少女颂、夜莺颂、古希腊瓮之颂、倦怠颂、忧郁颂、伊莎贝拉、圣安妮节的前一夜、十四行诗《逝去的日子》、长诗《恩迪芒》、《海墙郎》等。

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1821年2月23日,在意大利罗马死于迅速恶化的肺结核。他的信件、手稿等作品主要被哈佛大学休顿图书馆收藏,部分被大英图书馆和伦敦北部的济慈纪念馆收藏。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济慈十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有三个弟弟(其中一个死了)和一个妹妹,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总是影响着济慈。

情绪

1818年底,济慈搬到汉普斯泰德的一个朋友家,在那里他爱上了邻居范妮·布朗。范妮·布朗是一个美丽、活泼、善良的18岁女孩,思维敏捷、聪明机智。她真诚地爱着济慈。次年,济慈与范妮订婚。然而,他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和微薄的经济收入使他无法结婚,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1820的秋天,医生建议他一定要住在更暖和的地方。济慈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罗马。1821年2月,济慈在罗马去世。范妮·布朗收到这条消息后伤心欲绝。她为济慈哀悼了七年,戴着济慈送给她的订婚戒指直到去世。

墓志铭

济慈的墓志铭是:hereliesonewohosenamewriteninnwater。

中文:睡在这里的被称为水书。

这是济慈生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

主要工作

创造性特征

作品思想

爱和美是约翰·济慈一生的精神追求。约翰·济慈在他的五首叙事长诗《恩迪曼》、《拉弥亚》、《海墙郎》、《圣·雅尼节前夕》和《伊莎贝拉》中对永恒的爱与美的执着追求,代表了济慈诗歌的艺术成就。这五首长诗不仅在济慈的诗歌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相比也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尽管济慈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疲劳、发烧和焦虑”,但他仍在自己的长诗中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美的世界。

1.济慈作品中的爱情:首先表现了对浪漫爱情的描写和追求。济慈诗歌中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类普遍精神困境的关注和思考。

2.济慈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并没有对“美”的本质含义作出清晰而详尽的阐述。也许类似于柏拉图对美的理解,济慈长诗中的美是一种“涵盖一切、主宰一切的最高理念”这种美的概念既包括艺术作品,也包括人类行为思想;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济慈在他的长诗中构建了一个爱与美的世界,这使他能够乐观地面对艰难的现实。济慈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长大后,三哥不幸去世。他的妹妹住在另一个地方,不快乐。他二哥移民美国,发现很难生存。济慈在照顾弟弟时染上了肺病。他的诗发表后,遭到了评论家的恶意攻击。接下来的艰难困苦损害了济慈的身心健康,最终他在贫困和疾病中英年早逝。然而,面对现实中的苦难,济慈并没有放弃对爱与美的追求。是现实中的苦难促使他用艺术的方式去追求爱与美。因此,可以说苦难的生活是他诗歌思想的催化剂,促使济慈构建了一个爱与美的交织的艺术世界。

创造性技术

在济慈的作品中,生活中的冲突被直接表达出来。作者并不只是讲述自己的烦恼,而是把自己充满“疲惫、发烧、焦虑”的世界呈现给读者。带着怨恨,作者勾勒出一幅凄凉悲凉的画面。人世的悲凉与夜莺的欢愉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地烘托了作者赞美这种永恒之美的主题,表明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倾向和观点。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与理想的结合构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济慈一生追求美。他让自己的想象力在神秘中追寻,所以他从未忘记自己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济慈的许多作品最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悲剧。他痛斥社会,试图表现人性恶的一面,表现那个时期真正的悲剧。

在他早期的《献给乔治·济慈的诗》和《和平颂》中,有对现实的描写。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比如《恩底曼》和《拉米亚》,这种真实感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夜莺颂》中,它生动地表现了现实中的冲突和悲痛。在这部作品中,济慈从描述主人公生活的那个充满歌声和笑声的奇妙世界开始。夜莺在大自然中快乐地歌唱,用委婉的歌声表达生活的美好。听到鸟儿的歌唱,主人公先是喜出望外,接着是悲伤。他被病魔折磨着,听到夜莺欢快的歌唱,对比自己的处境,难免伤感。

在创作初期,《睡眠与诗歌》是他成功的作品之一。他以深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睡眠与写作之间既冲突又相关的关系。睡觉是人脑失控,写诗是有意识的高阶模式;这两者完全不同,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济慈从独特的视角将它们视为艺术创作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他看来,睡眠中的想象是非凡的,可以视为诗歌。

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尤其是六首杰出的“颂诗”,济慈的哲学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忧郁颂》就是其中之一。济慈运用精辟独到的评论和各种文学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自然融入诗中,使整部作品别具一格,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在作品的最后,他留下了一句独特而感人的金玉良言:她与“美”——注定的“美”。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美”、“喜”、“慰”三种人格,令人赞叹;“欢乐”总是向人们做告别的样子,与悲伤分享;“乐”与悲并存,故“痛乐”。作者进一步展示了生活的双重性——抑郁和快乐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时时刻刻追求幸福,有勇气和力量去冒险,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谛。尽管作品的结局是悲观的——那些有勇气尝试“快乐果实”的人,最终变成了另一种“忧郁”,但读者还是能感受到作者的痛苦: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如此珍贵,是因为快乐和悲伤同时存在,彼此密不可分。

作品形式

济慈的作品充满了哲学色彩,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得出了自己的见解。济慈一生都在努力创新和改进诗歌风格,希望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杰作。所以他在创作的时候,一定会选择与内容一致的创作形式,力求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十四行诗是他早期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这种诗体分为前八行和后六行来表达完全不同的观点。济慈的《明亮的星星》采用了这种诗风,境界深远,构思深刻,两种观点对比明显,堪称十四行诗中的杰出代表作。

济慈特别注重诗歌的形式,他精心改进,采用了与内容相一致的诗歌形式。比如在《冷女巫》中,他采用了中世纪民歌的形式,简化了每一段的最后一行,使得作品节奏更快,诗的节奏也更优美。而且短句中暗含曲折之意,主要表现了作品中女巫的狡猾和骑士的悲惨,与诗中阴郁悲凉的气氛相吻合。在《艾格尼丝的前一夜》中,他在每一节的最后一行加上数字,使得整部作品的节奏缓慢而有力,诗歌的叙述和描写变得深刻而细腻,呈现出多角度的生活场景。

济慈经过不断创新,发展了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包括借景抒情、事件抒情和咏物抒情。前者在他的叙事诗中较为常见。在《伊莎贝拉》中,有许多抒情的篇章。比如第三十节,讲述了主人公爱人被杀后的悲惨场景。作者对这些内容的描述很有冲击力,表达了他对世人罪恶的深仇大恨和对穷人的深切同情。虽然他的咏物诗很少,但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古希腊瓮颂》。这幅作品不仅描述了古瓮的形状特征,还重点描述了刻在上面的绘画。济慈将吟诵、景物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使整部作品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性格影响

济慈在《古希腊瓮颂》中提出了“美即真,真即美”的命题,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济慈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对英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影响了很多诗人和艺术家:丰富的感官描写,中世纪理想的舒适宁静的表达,相关的艺术和思想,或者说思想和世俗的悖论。深受济慈影响的诗人和艺术家主要有:浪漫主义诗人托马斯·胡德、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拉斐尔前派诗人兼画家D·G·罗赛迪、象征主义诗人w·B·叶芝和死于一战的青年诗人威尔弗莱德·欧文等。济慈为他们的诗歌提供了创作灵感、写作技巧、故事内容和主题风格。

济慈不仅以其优美的诗歌为英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以其诗歌的影响为英国文学(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性格评估

英国诗人珀西·比希·雪莱:他原本是“美”的一部分,而这“美”又被他变得更加可爱。

黎巴嫩作家哈吉·纪伯伦:济慈应该说他的名声是用火写在天空上的。

中国作家屠岸:如果天气借年,很难预测他会有什么成就。但公认的是,当他24岁停止写作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经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美国作家丹尼尔·s·伯特:除了弥尔顿,没有一个英国诗人像济慈一样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后人的纪念

济慈故居

济慈在伦敦的故居位于汉普斯西北的泰德区。在济慈的时代,这是一个偏远的郊区村庄,附近有丛林和草原。济慈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1818 12、济慈的弟弟汤姆因患肺结核去世,他的好朋友布朗带他去他家居住,也就是现在济慈的故居。济慈曾经离开过这所房子,然后搬进去,直到他在9月1820去了意大利。在这里,他写出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如《圣雅尼节前夕》、《海墙郎》等。

主要工作

济慈的书信、手稿等作品主要收藏于哈佛大学休顿图书馆,部分收藏于大英图书馆和伦敦北部的济慈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