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思维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有效的学习活动都始于兴趣,并贯穿始终。所以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也要从兴趣入手。为了激发学生用英语思考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快乐的活动。把英语和艺术结合起来,听,画。例如,陕西旅游教授版三年级第八册
有时候,老师可以把学过的东西的名称和颜色结合起来,巩固单词,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兴趣。老师会“一个红苹果,两个黑苹果”
钢笔,一只黄色的狗,一只绿色的
说一些词组如书桌,让学生听完后马上用彩色铅笔画出来。这种教学方法比让学生听完之后写单词和中文意思要好得多,因为这个过程恰恰是学生直接用所学的英语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的过程。
二,用英语教英语,营造英语氛围
用英语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让学生用英语思维接受语言知识,逐步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母语思维和英语思维往往会相互交叉。如果用母语教英语,初学者会按照母语思维习惯来学习和理解英语,容易造成两种语言的混淆,学不到地道的英语。相反,如果把学生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他们自然会使用英语。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必要时用肢体语言、简笔画、图片等手段进行讲解,尽量跳过母语的干预,让英语与事物建立直接联系。比如在陕旅版五年级教材第一册Unit1的教学中,对于“我”的教学
我迟到了。不要迟到
又来了。”等句子,我故意迟到了几分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然后匆匆赶到教室门口,说了一句“对不起。我迟到了。我可以来吗?
在?之后,我让学生假装迟到,走到教室门口说:“对不起,包老师。我迟到了。”我挥挥手说:“就这些。
没错。不要迟到
又来了。好吧!全程没有说一句中文,而是通过真实语境的创设和体态、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的配合,将句型呈现给学生。在这个英语丰富的课堂上,学生们对它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这些句型。
第三,注意阅读短文,培养思维习惯
英语学习不是掌握几个孤立的单词,而是阅读外文文章,听懂外国人的话,甚至和外国人交谈。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外语教学一直不尽如人意:学了英语之后,我们只会说问候语,知道很多孤立的单词。看过一次,总有一点见识。为何如此?这就要说说学生的阅读习惯了。因为从小没有养成用英语思考的好习惯,小学的英语教学是英语的第一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好课本中的材料,注重短文的阅读,培养学生快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陕旅版每本教材都有一部分阅读训练。
一个故事.
这部分都是趣味阅读,内容浅显易读。大部分同学看完都忍不住笑了。说明他们读懂了幽默的内涵。这时,老师可以要求个别学生谈谈这篇文章所说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幽默。但是不要让学生逐句翻译。最后,让所有的学生一起读短文来回忆。
4.渗透文化意识,拓展思维空间
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了很多年英语,却不会说几句地道的英语,害怕和外国人交谈?原因是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了解不够,根本不会用英语思考。因此,我非常重视语言文化的教学,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形成,比如在教问候语“How”的时候
你是否
做什么?”,我明确表示,这是第一次见面时使用的比较正式的问候语。如果是同学或者熟人之间的问候,用“嗨”或者“你好”就可以了。因此,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教授。如果能在语言中教授文化,在文化中教授语言,就能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掌握语言,自然学会用英语思维,从而形成英语思维方式,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是人类的内在语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英语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