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任务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不精心策划,其效果可能会与老师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追求全人的发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不仅要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显性目标,还要注重隐性目标的实现,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热情、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掌握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等。教师应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他们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发展良好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活动是指任务驱动的英语课堂教学。所谓活动,就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做的具体事情,也可以称为步骤。

本文提出的教学活动是指狭义上的教学活动,即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具有一定活动的教学步骤。

参考各种教育文献,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按照一般教育理论书籍的一贯提法,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这说明教师在设计任何教学活动时,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为指导,教师要明确学生期望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产生什么样的语言或行为变化,这也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然而,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穷尽一节课的所有教学目标,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因其特殊性而有其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例如,有些活动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有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单词的理解,有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流畅地表达自己,有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此外,教师应该能够清楚地预见到学生在活动前后的差异,等等。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教学效率高。

活动案例1

教学内容:色彩

教学活动:讲故事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故事

活动描述:

老师编了一个故事‘贪吃的鱼’,讲的是一条贪吃的小鱼和一条大鱼出去玩,在路上看到各种颜色的东西就想变色。两条鱼的主要对话如下:

贪婪的鱼:这是什么?

这条老鱼:它是一根香蕉/一个橘子…

贪婪的鱼:它是什么颜色的?

老鱼:它是黄色/橙色的…

贪婪的鱼:我喜欢黄色/橙色…请把我变成黄色/橙色…

在这个故事中,老师巧妙地将学生已经学过的颜色词和将要学的颜色词结合起来。老师生动的旁白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过这条不断想变颜色的贪吃小鱼的剧情发展,它们自然学会了新单词,并能理解或模仿请让我红/蓝的理论。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不断重复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这两个问题,学生都学过,也是老师在第三个活动(任务后程序)中会用到的主要句型。在老师有意识、有感情的叙述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故事的后半段不自觉地跟老师重复这两个问题,这是后面的第三个活动。“什么事?”“是什么颜色?”我完全准备好了。

活动分析: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老师不仅完成了对红、黄、蓝、绿、粉、橙六个单词的复习,还在学生喜欢的故事中慢慢引入和实施了新教的四个单词:棕、紫、白、黑。教师将复习和新教结合在一个故事中,不仅达到了语言知识的目标,也是后两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在设计这一教学活动时,老师的目的非常明确,不仅要达到语言知识的目标,还要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并随着故事的发展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在观察班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全班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浓厚,效果良好;尤其是随着故事的逐渐发展,孩子发出“哦!”时不时有贪吃鱼的神奇经历。“哦!”惊讶的声音。故事的后半段,有同学轻声跟老师讲故事,可见他们的参与程度。老师的另一个活动目标“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激发并保持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达成,体现了无缝隙教育。

活动案例2

教学主题:动物

教学活动:色彩和对话。

活动目的:结合学生喜欢的涂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激发说英语的兴趣,培养用英语说段落的能力。

活动时间:9分钟左右。

活动描述:

1.首先,老师出示问题,口头提问:你在我们教室里看到了什么动物?并示意学生(6人一组)拿出桌上老师准备的小动物图片。

2.学生看图片。在每张图片上,都有一只未上漆的动物,旁边有一段英文:

我看到一个/一个______。

是______。

是______。

我喜欢______。

3.老师说:你喜欢哪种动物?选择你喜欢的动物。

4.学生们选择一张他们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

5、老师展示PPT:

黄色鸟的图片我看见一只鸟。

它是黄色的。

很可爱。

我喜欢这只鸟。

给动物涂上颜色,分组讨论。

7.学生开始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同学因为没有彩笔,到处找同学借。当老师宣布停止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完成涂色。涂完色的同学开始按照老师展示的模型在横线上填单词,但是因为不会拼写,有的一直问搭档“这个单词怎么拼?”其他人不停地翻书,没有一个学生从事语言活动。

活动时间:9分钟

活动分析: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活动。老师希望学生通过给他们喜欢的动物涂上颜色来填空:我看见一个/一个_ _ _ _。是_ _。(颜色)是_ _。(形容词)我喜欢_ _。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她期望引导学生将新旧语言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简单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涂色占据,不符合老师期望的通过涂色体验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而且在这次活动中,老师并没有明确告知横线上的单词是否要填,导致学生不清楚活动的目的,以为应该填横线上相应的单词,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书本上查单词。老师期望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英语能力的目标并没有达到。

第二,活动设计要紧密联系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能力实践的过程,需要合适的课程内容。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有意识地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来规划和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使活动设计既能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吻合, 而且与整个单元或模块的教学主题相吻合,真正做到通过教材教英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和学习生动的语言知识。

活动案例2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2b电路中的第二单元。

教学活动:描述动物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用can的句型描述新的动物猴子,这是一个语言输入的准备活动,为后面的后任务中设计的学生片段的输出做准备:看...它是...和...它可以...

活动描述:

1,t:(一只猴子出现在舞台上)这只猴子是什么颜色的?

是棕色的。

猴子会做什么?和你的同桌讨论。

2.学生两人一组讨论。

3.老师让一些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Pn:它能吃。它会睡觉。/它能喝。/它能跑。

活动时间:3分钟左右。

活动分析:学生熟练运用can句型,参加本次描述活动的学生无一出现语法错误。老师对这次活动的结果很满意,继续下一步的教学。但是老师忽略了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在马戏团,学生对猴子一般能力的描述并没有错。但是在这个活动之前,老师提醒学生今天带大家去马戏团看动物,呈现给学生的场景也在马戏团里。众所周知,马戏团里的动物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动物,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学生们描述的就是这类动物的本能和一般能力。在表达方面,语法没有错误。如果老师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能够仔细思考,给学生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探索马戏团里猴子的特殊能力,那么学生在开展分活动的时候就可能有意识地去描述马戏团动物的特殊才能。例如:它会骑自行车。等等。这样,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练习can…句型,还能把整个单元的主题把握到位,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透彻性。

第三,活动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经历。

我们常说备课不仅是准备教材,更是准备学生。因为不同地区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地区的学生,他们的背景和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所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不一样。然而,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统一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注意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特别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实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学以致用、学中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使英语成为学生真正交流的工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头脑中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