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文化艺术节

论外语文化艺术节

这个节日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节目。接下来我就说说外语文化艺术节。

外语文化艺术节可以促进学校外语文化的发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组织、表演和交流能力。艺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如开设外语课、歌曲合唱、课本剧表演、节目表演等。开设外语课,集体点评和专家点评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外语歌曲比赛中,八仙漂洋过海,各显神通,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教材戏剧比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外语节目表演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能让师生领略外语艺术的魅力,我校举办过多次外语艺术节,效果良好。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想写一点我的经历,鼓励你。

第一,选择综艺节目,新颖有创意。

这个节日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节目。无论什么节目,只有能吸引人的眼球,才能赢。这次演出选的十九个节目都很新颖,各有千秋。第一个出场的是7班(12)的《自由风现代歌舞》。学生们无拘无束、充满活力的风格赢得了阵阵欢呼。随后,八年级四班的话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掀起了高潮。演员们生动的表情、幽默夸张的动作、标准流利的发音,逗得台下师生大笑。同时音乐剧《孤独的牧羊人》、教材剧《白雪公主》、教师歌舞圆舞曲等。小语种的同学们还献上了德语合唱《雪》、法语合唱《铃兰》、日语合唱《四季之歌》。优美的外语歌曲,经典的童话,激情的异域舞蹈,外语文化之风荡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第二,认真选择剧本,认真排练

剧本对于课本剧的表演艺术确实是决定性的,所以我们承认剧本是一部剧的基础。首先,戏剧艺术四大构成中的人物和故事有一半来自剧本,剧本是演员塑造舞台形象和舞台表演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课本剧的排练中,所有参与者在排练前都要对要排练的剧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题材、人物、主题、情节和时代背景、语言、结构、作品风格等。,从而统一排练者的创作思路。好剧本是好演员的摇篮。没有好的剧本,就塑造不出好的演员,因为好的演员总是因为塑造出生动鲜明的角色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称赞。生动鲜明的角色首先来自于创作者写的剧本。

但是,我们在承认剧本是一部剧的基础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排练对于剧本的意义重大,或者说排练关系到剧本的成败。比如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写的剧本《海鸥》,1896年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一名失败的悲剧演员在舞台上自杀,但观众哄堂大笑。整出戏演完后,观众被嘘了。为此,契诃夫离开了家乡,发誓不再写任何剧本。两年后,《海鸥》由莫斯科艺术剧院改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担任导演。演出的第一天晚上,第一幕结束后,观众沉默了几分钟,台上的演员都很紧张,以为演出失败了。扮演女主角的女演员妮可·贝尔(Nicole Biel)甚至失望地哭了出来。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演出大获成功。《海鸥》的成功成为契诃夫成为世界著名剧作家的基石,并使莫斯科艺术剧院一举成名。海鸥的形象被确立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标志。是契诃夫的《海鸥》,但表演结果却大相径庭,可见排练对剧本是有用的。

外语教材戏剧不仅是班级竞赛的项目之一,也是文化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外语教材戏剧是以中小学教材为基础,服务于外语教学,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一种新型戏剧。因为教材剧以教材内容为创作主题,以提高外语教学和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为目的,所以也可以成为戏剧教材或有教材的戏剧。如《皇帝的新衣》、《项链》、《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被改编成外语教材,广为演出。课本剧的兴起和发展,无疑对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认真研究台词,进行二次创作。

文艺节目只有通过排练才能获得艺术生命。如果把排练只理解为一个只会背台词,然后站在舞台上对台词的演员,那是没有创意的。排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剧本中的文字转化为演员的表演为主体,运用和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生动体现排练者对剧本的理解。排练也是创作。为了区别于剧本创作,我们通常称剧本创作一次,排练两次。比如大家熟知的《小红小红帽》,我们在排练的时候就进行了创新:小红小红帽在去姥姥家采花的路上,放了流行音乐《不要在路边采野花》;当猎人出现时,他唱了一首关于狼的流行歌曲。?狼?饭后打嗝的声音,被枪杀后的挣扎,让观众捧腹大笑,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第四,注意导演身份,反复排练。

在所有的乐队表演中,观众都能看到一个指挥。他是乐队排练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音乐作品的诠释者,是整个乐队的灵魂。在节目的演出中,还有一个人扮演乐队指挥的角色,控制着排练和演出的所有主角。这个人就是导演。只是导演不会像乐队指挥一样出现在舞台上。文艺节目的编导可以是英语老师,班主任,也可以是有组织欣赏能力的学生。导演是剧本的解释者。导演对剧本的解读不仅限于主题,还包括剧本的内容和形式。当然,这种解释并不是在舞台上讲给观众听的,而是最终体现在整个舞台表演中的。

有人说,剧作家写剧本是为了把动作变成言语,排练是为了把言语变成动作。这说明戏剧艺术是动作艺术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演员在舞台上完成的是舞台动作,包括言语动作(台词)、肢体动作(没有语言的外部动作)和静态动作(没有语言的内部动作)。很多演员的动作不能是任意的,无序的,必须依赖导演的组织。导演对剧本的解读主要是通过组织舞台动作来完成的。主任是指挥和控制全体船员的指挥官和权威。

舞台艺术最终是靠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完成的,但是演员收到剧本,最后把人物放进去?站着?在舞台上,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反复排练中,演员需要导演客观评价自己的表演,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演,完成角色的塑造。所以有人说?导演是演员的镜子?这句话有道理。应该说导演对剧本的独特演绎和巧妙构思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和最终完成的,所以导演和演员之间的良好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学校的教材话剧《白雪公主》有三个班,但是七年级(1)班的小家伙们表演的节目都入选了表演,足以说明导演指挥有方,演员训练有素,两者配合默契。

第五,注重语音语调,重视其表现力。

虽然分级标准很详细,但是让节目成功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什么?英语口语好?然后呢。性能好?所以在挑选演员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现力。我们学校的节目表演,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标准流利的发音让很多同学感叹?外面有天,外面有山?,暗暗下决心提升自己。在《小红小红帽》中扮演大灰狼的同学,我在他入学后不久就发现了他的表演天赋。我选演员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他,不出所料,他演得很成功。

第六,注重舞台艺术,提高整体效果。

人们对艺术并不陌生,生活中也会接触到艺术作品,但舞台艺术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艺术。区别之一:舞台艺术不是孤立的,它是舞台表演的组成部分;区别之二:他的根本目的不是创作有益于戏剧艺术的艺术作品,而是根据剧本内容,在导演的统一指导下,运用造型艺术的手段,创造戏剧所需要的环境和角色的外在形象,渲染和烘托舞台气氛;第三个区别:舞台艺术容量大,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造型艺术手段。

布景是用场景、幕布、平台等舞台装置构成剧中人特定生活环境的一个部门。灯光是负责舞台灯光以及利用舞台灯光设备和技术手段营造特定舞台环境氛围的部门。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表演中,关灯,小女孩划火柴暖手,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道具是课本剧表演中需要的舞台设备。通常分为大道具,如桌子、椅子、床等。;道具,比如茶壶,茶杯,花瓶。我的学生玩《小红小红帽》时,准备了床、枪、花篮、花、石头、剪刀、针、线等道具,效果不错。服装是课本剧表演中人物穿的衣服和服饰的总称。通过反映角色的年龄、身份、性格、生活习惯,表现出特定时代、民族、地域的特征,是塑造角色外在形象的手段之一。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出中,演员们穿上租来的《西游记》服装,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化妆是根据角色的需要,利用化妆材料塑造角色的外在形象,使其外在形象更加逼真。比如演花木兰,一个学生穿上戏服,粘上胡子,戴上兜帽,给人一种武将的生动形象。

还有一个部门叫音乐音响(或者效果),不属于造型艺术,但是作为一个部门来管理。音乐是指课本剧表演中,为了再现环境、烘托气氛而专门创作或选用的音乐成分。声音是指利用各种专业乐器再现各种声音。如《小红小红帽》中猎人射狼的特殊声音,增加了舞台环境的真实感和活力,烘托了舞台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音效很重要。再好的演员表演,如果声音听不见,也会影响效果。

学生们对外语艺术节非常感兴趣。如果英语教师将艺术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他们就会被调动起来学习英语。英语课程标准是否明确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里吗?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因为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掌握教学的艺术,将艺术节的内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和享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