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杨·
一、指导思想:
我们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积极倡导学生体验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第一节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开始学期。本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本教材分为七个单元: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材料,我们学习了观察。
1,《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构建整个单元教学,以“宝”(学生根据寻宝清单找到的自然物)为研究对象,依次设计“校园寻宝”、“观察”两个环节,依次为“寻找”、“观察”两个环节。
2.《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这一单元讲的是生命科学,让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本单元以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学会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
3.“土壤”这个单元是基于“土壤里有什么?”“为什么庄稼能在土壤里生长?”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构成,了解土壤对人类的作用,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中来。从探究能力的培养来说,这个单元和初三其他单元一样,以观察、分类、比较、提问能力为主,兼顾其他探究能力的培养。
4.《奇妙的水》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水中物体的起伏,探索“流水”的力量,研究水中物体的溶解,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形式等等,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本质,加深对水的认识。孩子们对水了解得越深,水就越奇妙,就会从心底里觉得它越珍贵,就会自觉地有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5.空气本单元安排四节课: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空气中的尘埃,按照“寻找空气→观察研究空气→保护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空气中的灰尘”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不纯的,含有灰尘等杂质。空气污染越严重,含有的杂质就越多。应该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保持空气清洁。
6.《各种材料》这本教材试图通过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品,制作它们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对不同材料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7.本单元* * *设计了两节课:“我学会了观察”和“科学地做就能成功”。第一节课以西瓜为指导,全面总结了如何做好观察,让学生对观察有了更全面更新的认识。这是“复习”。然后在“自己做就能成功”的过程中,在总结的基础上“再练习”,走“练习-理解-再练习”的路线。在这节课中,学生将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观察和研究岩石。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在科学教学中加强教师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最为重要。平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理科课程标准和理科教材,认真学习理科教学规律,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理科教师。
2.结合班级和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3.充分利用学校的理科实验室,尽量在理科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收获。
4.重视对学生课外拓展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而是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和社会,把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活动课,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四。教学安排: (每周3课时)
每周教学内容
第一周“校园寻宝”和“观察宝宝”
第二周”整理“百宝箱”
第三周“我们身边的植物”
第四周“常见动物”
第五周“当地土壤”
第6周“土壤类型”
第7周“土壤保护”
第八周“了解水”和“流水”
第九周“溶解”和“漂浮和下沉”
第十周“地球上的水”
第11周“周围的空气”
第12周“流动空气”压缩空气
第十三周空气中的灰尘
第14周“各种材料”
第15周“我们的衣服”
第16周论文和材料的应用
第17周“我学会了观察”
第18周“科学自己做,我能成功”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20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