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译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1981在美国首次注射确认。它被翻译成“艾滋病”和“爱得要死”。有两种:HIV-1和HIV-2,是由注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HIV)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有史以来的世纪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基本概述

艾滋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毒是一种可以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以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织——T4淋巴组织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导致高度致命的内部衰竭。这种病毒在该地区具有终身传染性,破坏人们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艾滋病病毒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但当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力低下,失去了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被其他疾病感染,导致各种复合感染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平均潜伏期为9年至10年。在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之前,患者看起来是正常的,他们可以生活和工作很多年,没有任何症状。艾滋病感染的最初症状

源流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首先是在西非传播的。某慈善组织针对一种疫情做了一批疫苗,捐赠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了艾滋病毒。一个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实地调查和基因分析确认,人类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该病毒很可能由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事实上,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国殖民地。一个从森林里走出来的土著,受邀参加了一个血液传染病相关的研究。在他的血液样本被测试后,它被冷藏并尘封了几十年。没想到,几十年后,这个血样竟然成了解决艾滋病源头的重要线索。艾滋病起源于非洲,由移民带入美国。6月5日,1981,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名艾滋病患者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份艾滋病的官方记录。在1982中,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之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一个到中国旅游的年轻外国人生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不久就去世了,后来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中国首次发现艾滋病(见曾毅:艾滋病流行趋势、研究进展和遏制策略)。[1]艾滋病是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越来越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UNAIDS于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6月首次确诊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已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截至2005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860万人,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65438+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8年7月29日星期二,UNAIDS发布了2008年艾滋病疫情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艾滋病疫情首次呈现缓解态势,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下降;然而,不同国家的情况并不均衡,全球艾滋病患者总数居高不下。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减少30万。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减少20万。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发展为艾滋病患者,需要数年,甚至长达10年甚至更长时间。艾滋病患者会因抵抗力极度下降而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结核病、肠炎、肺炎、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脑炎等。,而恶性肿瘤往往发生在后期,直至因长期消耗和全身衰竭而死亡。尽管世界各地的许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根除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目前,这种死亡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是国境卫生监测的传染病之一。因此,我们称之为“超级绝症”。艾滋病毒的显微照片

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的区别

HIV代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毒后,病毒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就是HIV和人体细胞。

击退疾病。几年后,艾滋病毒会削弱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就会感染机会性感染,比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发生机会性感染,这个人就被认为得了艾滋病。AIDS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他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们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

编辑本段中的症状

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如普通感冒、流感、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发热、体重减轻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与日俱增,如皮肤白色念珠菌感染、皮肤发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淤血斑、易皮肤损伤、伤后出血等。以后会逐渐侵犯内脏,持续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可持续3-4个月;咳嗽、气短、持续腹泻、便血、肝脾肿大、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出现上述症状。一般不止一两个症状。根据受损器官、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常发生于肺受侵时;如果侵入胃肠道可引起持续腹泻、腹痛、消瘦和虚弱等。如血管血栓性心内膜炎、侵犯血管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为1。一般症状是持续发热,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三个月内减重可达10%以上,最多可减40%。病人的消瘦特别明显。艾滋病的常见症状

2.呼吸道症状包括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者痰中带血。3.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4.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低下、精神异常、惊厥、偏瘫、痴呆等。5.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和溃疡。6.肿瘤中有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西肉瘤可见红色或紫色斑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临床症状特征

1.发病率多在青壮年,80%的发病年龄是18-45岁,也就是性生活比较活跃的年龄。2.感染艾滋病的人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囊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分枝杆菌和真菌感染。3.持续广泛的全身性淋巴结病。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淋巴结直径大于1 cm,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痛感。4.并发恶性肿瘤。卡波西肉瘤、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约30%的艾滋病病例有此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等。,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四种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和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有完整的四期表现,但是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看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连贯的发展过程。1.急性感染的窗口期也在此时。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后,身体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患者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和咽炎。有些人还患有急性无菌性脑膜炎,其特征是头痛、神经症状和脑膜刺激。外周血检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急性感染时,症状往往较轻,容易被忽视。当这种发热和其他全身不适症状在大约5周后出现时,血清HIV抗体可显示阳性反应。从此,临床上出现了一个相对健康、无症状的潜伏期。急性感染症状

2.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谈不上安全,病毒持续繁殖,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是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现在认为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2-10年。这给患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3.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在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直至发展成为典型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期间有很多叫法,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期综合征”。此时,患者具有艾滋病最基本的特征,即细胞免疫缺陷,但症状较轻。主要临床表现如下:a .淋巴结肿大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病。最常见的部位是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个以上部分,有的多达十几个。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没有反应,往往持续肿大半年以上。约30%的患者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没有其他全身症状。b .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常有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患者有乏力和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盗汗,1个月5次以上。大约65,438+0/3的患者减轻了超过65,438+00%的体重。这种体重下降不能单纯用发烧来解释,也不能通过补充足够的热量来控制。有的患者出现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可能与病毒侵入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能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3/4的患者可能有脾肿大。c .各种感染在这一时期,除了上述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还常出现各种特殊的或反复发作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一半的患者有严重的足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患者腋窝、腹股沟常患葡萄球菌感染和大疱性脓肿,患者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患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腔和唇部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奶酪样覆盖。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以及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患者排便更频繁,变得更稀更黏。可能与直肠炎和各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内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4.典型的艾滋病期被一些学者称为致命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各种致命的机会性感染都会发生。严重艾滋病的图片。

各种恶性肿瘤都有发生。艾滋病末期,免疫功能完全崩溃,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性疾病,直至死亡。艾滋病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依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查是否呈阳性。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应及时到当地卫生检疫部门进行检查,不要自行做出诊断。

编辑病理学的这个部分

特点

常温下,液体环境中的HIV可存活15天,被大量HIV污染的物品在潮湿条件下3天内具有传染性。近年来,有研究机构证明,HIV病毒在分离血液中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分离血液中的病毒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在室温下保存96小时,仍然是活的。即使是针尖大小的一滴血,如果它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艾滋病毒仍然可以在其中复制和传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自然干燥2小时后失去活力;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仍能进入淋巴细胞继续复制。因此,含有艾滋病毒的隔离血液会引起感染。但是HIV很脆弱,加热到56度10分钟就能灭活。如果煮沸,可以快速灭活;当温度为37℃时,用70%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儿、0.3%双氧水处理10分钟,使HIV失活。虽然艾滋病病毒随处可见,但这些病毒也有弱点。它们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的活细胞中存活,而不能在空气、水和食物中存活。没有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很快就会死亡。只有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直接进入另一个人的体内,才有可能传播。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破坏。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接吻、吃饭、同住一室或办公室、触摸电话、门把手、马桶、汗水或眼泪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病毒感染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未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未确诊为艾滋病的人员;艾滋病患者是指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并有明显临床症状,被诊断为艾滋病的人。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毒,并且具有传染性。不同的是,艾滋病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和健康人一样。这个时期叫潜伏期,潜伏期就是无症状感染期。在此期间,除HIV抗体外,无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潜伏期从半年到12年不等,少数可达20年以上。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平均潜伏期为6年。机会性感染:所谓机会性感染,即条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袭性低、致病性弱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为这类微生物攻击人体而致病创造了感染条件,故称为机会性感染。尸检结果显示,90%的艾滋病患者死于机会性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有几十种,很多病原体往往是混合的。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和细菌感染。1.原虫(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孢子虫是一种小型原虫,专门在人的肺部打洞。人用肉眼看不到,用普通的生物培养方法也发现不了。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当健康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他们的免疫功能就被破坏了。这时卡氏肺孢子虫就会乘虚而入,在患者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式的卡氏肺孢子虫,对肺部造成严重损害。卡林西亚肺的红丝带是一个国际标志,表示与艾滋病的斗争。

在艾滋病流行之前,囊虫病肺炎是一种罕见的感染。在过去,它只在战争和饥饿时期的婴儿中发现,或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儿童中发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约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会发生一次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艾滋病患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时,首先出现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发烧(89%)和呼吸急促(66%)是肺部最常见的症状。有些人仍然可以听到肺部罗音。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常反复发作,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胸部x光片显示双肺广泛浸润。但少数患者(约23%)胸片可显示正常或极少数异常。根据180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X线检查,77例表现为双侧间质性肺炎,45例表现为间质性和肺泡性炎症,26例表现为肺门周围间质性炎症,24例表现为单侧肺泡性和间质性炎症,8例无异常。肺功能检查显示肺总容积和肺活量下降,并随病程进展进一步加重。在经支气管镜检查或肺穿刺取的标本中可发现卡氏肺孢子虫,有时也可发现其他病原体,这是一种混合机会性感染。病程急;也可缓慢,最终死于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和呼吸衰竭,死亡率为90% ~ 100%。(2)弓形虫感染:艾滋病患者弓形虫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虫病,其发病率为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惊厥、意识障碍和发热。CT检查可见单发或多发病灶。根据组织病理学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虫。极少弓形虫病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原虫弓形虫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人类感染的途径,先天性感染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给胎儿。后天感染是由食用含有纤维素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引起的。(3)隐孢子虫病:肉孢子虫是寄生在家畜和野生动物身上的一种小型原虫。人感染后附着在小肠和大肠上皮上,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患者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水样便,每天失水3-10升,死亡率可高达50%。诊断依赖于结肠镜活检或在粪便中发现原虫卵囊。2.病毒性(1)巨细胞病毒感染:据血清学调查,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患者大多无症状,但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患者可长期在尿液、唾液、粪便、泪液、乳汁、精液中排泄病毒。可通过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母乳喂养等途径传播。当艾滋病伴有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

、皮疹等。为了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须在活检或尸检样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病毒。根据Guarda对13例艾滋病患者尸检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西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常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可从呼吸道、口腔、眼睛、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孕妇也可能在分娩时遗传给婴儿。感染该病毒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的皮肤和粘膜损害,涉及口腔、外阴、肛周、手背或食管、支气管和肠粘膜等。口唇部位的单纯疱疹最为常见,其损害表现为密集的一簇簇小水疱,基部略红,水疱刮除后可形成溃疡。溃疡的特点是大、深、痛,常伴有继发感染,症状较重,病程长,受损部位可培养。(3)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这种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感染率非常高。96%的艾滋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抗体。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可导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伴有溶血性贫血、淋巴结病、全身斑疹和T细胞减少。3.真菌(1)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阴道粘膜,可从皮肤及粘膜分泌物、尿液、痰液中培养。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体内菌群失调时,白色念珠菌可成为致病菌,引起念珠菌感染。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粘膜、舌咽、牙龈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落,露出清新润泽的红润基底。多见于严重疾病晚期,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恋者在没有其他解释的情况下继续出现鹅口疮,往往预示着患者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导致吞咽困难和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管镜显示食管粘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假膜。其他还有脑膜炎球菌性角膜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炎、内脏念珠菌病等。皮肤和粘膜念珠菌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2)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当人体抵抗力减弱时,很容易通过呼吸道侵入,偶尔也会通过肠道或皮肤侵入。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的常见并发症。死亡率很高,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和脑膜刺激。肺隐球菌,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伴有咳嗽、痰多、低热、胸痛、乏力和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4.细菌(1)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常发生于已感染艾滋病但尚未感染艾滋病的患者。这可能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比其他艾滋病相关病原体更强,如卡氏肺孢子虫,所以在免疫缺陷的早期更容易发生结核病。74% ~ 100%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患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往往难以与其他艾滋病相关肺部疾病相鉴别。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弥漫性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是肺外结核发病率高。70%以上的艾滋病肺结核患者或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有肺外结核。AIDS合并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是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其通常影响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2)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是艾滋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累及肝、肺、脾、肾、血液、骨髓、胃肠道、淋巴结等。,其表现为发热、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是非特异性的,诊断依赖于病原体分离、培养和活检。(3)其他常见病原体: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会导致机会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