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成为日英双语工作者的?
很多朋友问我:“同时做这么多事情不累吗?”
做我喜欢的事情,我从来不觉得累。日语和英语帮助我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认知。在帮助我实现经济独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每天获得不可替代的精神满足。
做在线英语雅思老师和日语老师,偶尔写写中文,是我目前的工作状态。我没有经历过上海的上下班高峰期,也没有经历过办公室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外人看来很潇洒很舒服,但其实这样的自我探索也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潜伏、发酵、成长、稳定。......
仔细回想,促使我成为日英双语工作者的机会如下:
(1)
越早发现兴趣这种东西越好,因为即使以后结婚成家,如果没有真正热爱的东西,我们依然无法避免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的厌倦和厌倦。那么如何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当时江苏高考一本线588,我高考成绩602,其中满分150,英语考了138。虽然我对这个分数不满意,但是我很早就发现,我在英语科目上花的时间最少,但是成绩最稳定。另外,初中的英语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我有信心进入全国英语奥赛的半决赛。我认为外语是我的真爱。
是我最初的爱让我走到了今天。
当然,我对我的英语太自信了,所以我选择了日语作为我的专业。大学四年,我并不突出,但也通过了四六级、专四专八、N1的考试。大学没有全力以赴,找到了自己的其他兴趣:电影、文学、旅游、摄影。外国电影欣赏和世界旅游文化两门选修课我都考了第一名。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去图书馆五楼看各种杂志,看影评,写文章...并在论坛上与喜欢电影、旅游、文学、摄影的师生互动。
(2)
研究生阶段,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而我却在思考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当时我不知道如果我懂日语,喜欢英语,能做什么工作。不过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短期的学习计划:好好练习日语口语和英语口语。
整个读研三年,是我性格最活跃的阶段。除了出国两次,还交了很多外国朋友,对他们只说外语。我在国际学生交流中心发布了我的信息。后来,日本熊本大学留学生酒井成为我的日语口语陪练,加州大学博士伊莱扎成为我的英语陪练。每周三次,每次两个小时的口语训练,让我在以后的选择中积累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也完成了货币金融、国际贸易等金融经济学的相关书籍,虽然不知道他们以后能干什么。
一个人如果有骄傲的资本,还不足以让他在社会上立足。当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过去,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风险,更不用说放弃,也不怕在重蹈覆辙的挫败感中发现自己。
(3)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是在线雅思老师,和一家公司签约,兼职。我流利的口语和面试时的自信,为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背景的人加分不少。然而,在此之前,我花了半年时间试错。我采访了2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有外资银行,外贸公司,学校...日企、国企、私企...翻译、行政人员和学校教师。......
最后还是放弃了。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这些真相面前,我无法回避我的内心:我永远不会做我不喜欢的工作。
(4)
工作的第一年,我很不容易,因为我跨界进入了英语行业,竞争很激烈。第一周,我几乎没睡觉。在完成剑桥雅思考试套题的基础上,逐渐熟悉了如何熟练使用教学软件。这是每一个职场新人的必经阶段。谁创造完美?还有空间慢慢接一些兼职,之前的日语专业也接了。
因为每一个选择都遵循内心的意愿,不会轻易放弃。
即使前方是万丈深渊,后方也早已无路可退。
成为双语工作者基本实现。
科学证明,拥有一个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双语大脑能带来很多好处。
然而,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一门外语需要不断的输入,练习,不停的走。
同时,学好两门外语可以帮助我接近优秀的外国电影、文学、文化,开阔视野。
我不担心有一天我会一无所有,因为我知道我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这才是我们真正努力拥有的优秀品质。不是你挣多少钱,去过多少地方,穿多贵的衣服;就是你勇敢的站在任何人面前,你可以平等的说话,可以骄傲的回头看。
德国小说家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写道:流浪的青年:找到自己的命运不是随机的命运,而是全心全意、坚定不移地生活在其中。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不完整,这是一种逃避。这种逃回群体的行为只是为了适应内心的恐惧。
如果你想学好英语和日语,然后用中文写作,一切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一个接一个,我慢慢走在我想走的路上。
我有告别过去的决心,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有平衡人生的智慧。我想让我的生活更加不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