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业是不是拖拖拉拉?聪明的父母学会这三招比督促更有效。

最近听到邻居妈妈情绪爆发对着孩子大吼大叫。问了才知道:

拖延、抗拒做作业是很多孩子的普遍表现,这也是家长最烦的地方。其实孩子不爱学习,只是性格上有“拖延症”和“依赖性”。孩子们总是希望他们的父母会来帮助他们,直到最后一刻。所以家长要从克服孩子的这两种心理入手,让孩子告别拖延症,自主主动学习。

醒来:第一次受不了,第二次发牢骚,第三次后勉强起床,眯着眼混日子。

催学:刚坐下不到2分钟,就吵着要水,一会儿想吃水果,一会儿想上厕所,只好磨蹭到90点才写完。

催睡:都快10: 30了,付成她还在沙发上玩。如果她什么都不催促,她会很焦虑。

拖延症似乎是孩子们的通病。作为父母,他们整天就像催死一样。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

“一个有拖延症习惯的孩子背后,总有人替他收拾一切。”

——《儿童人格教育》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妈妈们会以时间为借口,去做很多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情:

尽管母亲催促并批评了孩子,但她还是完成了所有的事情。

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我会被父母骂反应慢,但只要我假装没听见,父母会为我做任何事!

拖延症是一种精神腐蚀,尤其是学习中拖延的懒惰习惯,会让孩子不上进,不努力,缺乏努力的精神,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

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报道,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拖延症也是一种疾病,而且有治愈的方法。约瑟夫·R·法拉利是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专门研究人们的拖延症。他把那些喜欢把应该做的事情尽量推迟的人称为“慢性拖延症”。同时,心理学家也指出,这种病是可以治愈的,克服这种拖延症的唯一秘诀就是立即行动。

想要马上行动,就要让孩子的意志坚如磐石。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不能马上行动的原因有两个:惯性和恐惧,而大人的拖延症往往是因为惯性,小孩的拖延恐惧占了相当一部分。

面对困难,很多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把困难放大很多倍。其实有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是对困难的高估阻挡了孩子前进的脚步,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因此,如果他们想立即行动,就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努力为孩子创造成功的体验,以增强他们的行动动力。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作业拖延症,你可以试试下面的小技巧:

1,把时间分成几部分。

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如果持续太久,他们的大脑就会疲劳,学习效率也会变低。另外,作业量大,他们会觉得做作业是一件漫长而痛苦的事情。面对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孩子最终的选择是拖延。

因此,时间可以分成几部分,分成三段或四段。

比如,预计需要一个小时的作业,分成三个“20分钟”,每个“20分钟”结束后,休息5~10分钟。

划分时间后,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有一种希望,也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专心做作业。

我们可以用闹钟或者计时器提醒孩子注意时间,给孩子一个专门的闹钟。比如我家最近给女儿练习跳舞压腿,所以特意买了个番茄闹钟,方便计时。因为外观是番茄形状的,小朋友也很喜欢。有了闹钟,比起孩子,他们更有动力,也更愿意到时候休息一下。

2、操作数量转化为数量

分时间后,还可以把操作的数量分成数量,也就是把所有要做的操作按照数量分成几份。

比如有20道数学题,规定每做5道题休息2分钟,然后再做下5道题。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聊聊天,玩个游戏放松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这两种方法时,一定要在家长的监督和提醒下,严格掌握休息和作业时间。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是一个重要的行动原则,这样难度就降低了,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这样让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化解孩子的恐惧和害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再好脾气的父母遇到一个拖延的孩子,都会变成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但是,父母是成熟的成年人,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对于孩子的拖延症,家长需要耐心、鼓励和适当的引导。很多时候,孩子明白立即行动的重要性,但很难克服他们的惰性,这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父母的帮助绝不是催促、要求和责备,而是用正确的鼓励方法来促进孩子的行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鼓励比催促更有效,欲速则不达,过于频繁的催促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这些是孩子们的声音。不断的批评,过多的严厉批评,也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甚至变得害怕,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要实现“正面鼓励”,父母应该这样做:

1,去掉对孩子过多不必要的关注和要求。

父母陪孩子做作业,就像监督者。他们随时盯着孩子的错误。一旦发现问题,你帮孩子擦,反复说:

家长认为,孩子及时纠正错误,就能学到正确的内容。

事实恰恰相反。父母不断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会越来越沮丧和害怕。你越害怕,就越容易一错再错。同时也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内心的崩溃不会比你低,但他可能什么都不敢说。

事实上,孩子可以在没有干扰和压力的情况下,自己发现并改正大部分错误。

2、给孩子提供判断和选择的机会

孩子之所以依赖和拖延,主要是因为父母的行为完全代替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从小没有培养孩子的责任能力。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的选择,比如做作业,让他们选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是否需要跳过题目做下一个。

如果父母唠叨孩子做了什么,甚至用“罚你写10遍”的惩罚方式,孩子就有可能把“拖延症”作为手中的武器来惩罚和勒索父母。

3、让孩子赢得自己的奖励

奖励孩子很简单。让他们提前说好,如果今天快点完成作业,他们能做什么,最想做什么。然后以此为奖励,固定睡觉时间,这样从写完作业到睡觉的时间就是孩子自己的了。你越早完成作业,你就有越多的时间。

如果完成的很快,可以表扬孩子,告诉他接下来的快乐时光是自己挣来的。

如果你不适应这种方法,没有很快完成,就不要批评。告诉孩子你下次可以玩得更快,这样你就可以玩得更久,让孩子意识到你自己的努力可以为你赢得自由时间。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机智,给孩子一些“正面鼓励”,给他们一些力量,他们就会快乐地前进。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除了基因还会完美复制父母。尤其是在孩子接触社会之前,父母是接触最早、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行为和观念会给孩子以引导作用。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拖拖拉拉。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真的给了孩子一个规律的生活,一个做事的标准?难道连和孩子一起起床这样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吗?

拖拉的孩子往往来自懒惰的家庭。孩子的拖延症和父母的懒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要在孩子拖延的时候吼孩子,先纠正自己!父母的榜样更重要,优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孩子。克服拖延症,要从自己做起。

父母表现出对工作的热情,让孩子看到一个积极工作的父亲和一个热爱生活的母亲,用精神状态去影响孩子。

同时,在父母的参与和陪伴下,和孩子形成一致的作息时间,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回报。

家长可以监督、提醒孩子,或者给孩子迟到“制造”一个机会。如果他们迟到,他们会受到批评。当孩子尝到了因为拖延带来的后果,自然会提高做事的速度。

在改善孩子拖延症的过程中,家长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急躁,也不要急于求成,耐心去做就好,然后看着孩子快乐地成长。同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拖延作业,尊重孩子,积极鼓励孩子,接受并欣赏他们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