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去扬州是什么意思?

“三月扬州放烟花”是指阳春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扬州之旅。

之所以要在三月去扬州,是因为作者李白得知孟浩然三月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于是发函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见面。这首诗是两人相识没几天,孟浩然乘船东渡,李白亲自送江中时所作。

《扬州三月的烟火》出自当代诗人李白《黄鹤楼去扬州途中的一次告别孟浩然》:1,原文。

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缭绕、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去扬州旅游。

朋友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到长江的第一线,奔向远方的地平线。

2.翻译

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个柳絮般,繁花似锦的三月春日,去扬州远行。

朋友孤独的帆影渐渐淡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的一条线,向着远方的天空奔去。

3.写作背景

《黄鹤楼扬州行别孟浩然》是李白入川游庄时的作品。李白是一个热爱自然,喜欢交朋友的诗人。他是一个“根据我生活中一个不变的习惯”。他一生都在漂泊与漂泊中游历,足迹遍布中原大地,留下了许多歌颂自然之美、赞美友谊的作品。

唐玄宗十五年(727年),李白东巡返湖北安陆,时年27岁。他在安陆生活了十年,但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以诗会友,出国旅游。用他自己的话说,“酒藏安陆,枉十年。”也就是在安陆生活的时候,李白认识了比他大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非常欣赏李白,他们很快成为亲密的朋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于是派人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约孟浩然见面。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去,李白亲自送至江中。临别时写了这首《黄鹤楼去扬州途中送别孟浩然》。

4.欣赏

这首诗是李白在四川旅游时写的。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无限眷恋,也描写了祖国的壮美。

诗的开篇一句“故人留西黄鹤楼”,紧扣主题,指出了送别的地点和他与被送别者的关系。“老朋友”这个词说明了两位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黄鹤楼”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是诗人们闲荡、聚会的地方,也是传说中神仙乘鹤升天的地方。现在两位优雅的诗人在这里告别,更有诗意和浪漫。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跟在第一句后面,写出送行的时间和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大都市,自古繁华,“三月”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的季节。诗人用“烟花”装点“三月”,既生动地写出了阳春的烟霞绚丽的面貌,又使人想起了扬州繁花似锦、绣帘飘香的繁华祥和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的是个好地方,时间也合适。李白自然非常羡慕他朋友的旅行。《扬州三月烟火》这首优美生动的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幸福和向往。然而,李白也是一位情感诗人。当朋友远航时,离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的诗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有很多诗。在给孟浩然的一封信中,李白写道:“师父,我衷心地向您致敬,您的名声已升到天上。在红润的青年时代,你放弃了帽子和战车的重要性,选择了松树和云彩;现在,怀特黑德。”可见李白是多么仰慕孟浩然,他们的友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和第四句,正是李白送别诗友时的告别情怀。“孤帆远航青天,天上只流长江。”这两首诗表面上看都是写风景的,实际上却有着鲜明的诗人形象。《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艘帆船,而是说诗人全部的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朋友们乘坐的那艘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朋友的小船挂着帆,渐行渐远,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只留下一点点影子,最后消失在水天交界处,而诗人依然久久伫立,看着河水流向天空,仿佛将自己的情意托付给了河水,陪伴着随行的小船,送朋友到目的地。这两首诗表达了多么深厚的友谊,但诗里找不到“友谊”二字。诗人巧妙地把对离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上,把感情与景物完全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回味无穷。

5.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季承(待考),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时,他随父亲搬到了建南省绵州市。李白有一千多首诗,其中《李太白集》代代相传。他于762年去世,享年61。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