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海洋的破坏...急需
海洋污染
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它能破坏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上捕鱼和其他人类活动,破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
根据其来源、性质和毒性,海洋污染物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2)金属和酸碱。包括金属如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和铅,非金属如磷和砷,以及酸和碱。它们直接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影响其利用价值。3农药。它主要通过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害。(4)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船污水。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被径流带入海洋。非常严重的可以形成赤潮。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工程残积土、垃圾和疏浚泥。前者入海后可使部分海域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影响生物新陈代谢,甚至改变生物群落;后者会破坏沿海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海洋污染监测包括水质监测、沉积物监测、大气监测和生物监测。可分为沿海近海监测和海洋监测。前者由于海域污染重且复杂,监测站点密集,每个站点项目齐全,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后者主要确定那些扩散范围广,因事故倾倒在海上或泄漏入海的污染物。通常情况下,站点稀疏,监测次数少。此外,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污染物的反应也被用来判断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包括: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污染源治理为基础;对海洋环境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消除海上污染的组织;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环境。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在这里有限的篇幅内很难完全理解。以上简单介绍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城市环境问题、水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以下只是对海洋污染的简单介绍。
海洋污染
海洋面积广阔,蓄水量巨大,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都被海洋接受,但海洋本身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污染日益严重,使得该局
海地区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海洋污染主要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密集,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涌入海水,蜿蜒曲折的海岸导致水流交换不畅,改变了海水的温度、酸碱度、盐度、透明度、种类和数量,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有害。目前,海洋污染的特点是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积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是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和墨西哥湾。就国家而言,日本、美国、西欧国家和前苏联国家沿海污染严重。中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情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但也有部分超标区域。石油和化学需氧量已在多个海域超标。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渤海,造成了渔场迁移、鱼类死亡、赤潮泛滥、部分滩涂养殖场废弃和部分珍贵海洋资源流失。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久性强、扩散范围广、控制难度大。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生产力,对鱼类造成伤害。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积累,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对海洋动物和其他以其为食的动物产生毒性。油污在海洋表面形成一层很大的油膜,阻止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海水中。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和海鸟以及人类都是有害的。好氧有机污染(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引起的赤潮,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也会破坏滨海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