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三次创业之初都经历了什么?
1964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36年后,《福布斯》形容马云是“一个5英尺高,100磅的顽童,脸颊凹陷,头发扭曲,带着调皮的笑容”。
马云学生时代真的是个顽童。他从小就喜欢和朋友打架,成绩让老师很头疼。就连马云也曾笑称,自己的小学是重点中学,但考了三次都没通过,大学考了三次终于如愿以偿。
然而,多年以后,能够在全世界用英语在侃侃演讲的马云,在12岁的时候,有意识地开始打英语基础。1979改革开放的时候,来杭州旅游的外地人多了,马云一有机会就抓到人在西湖边练功。这对他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在杭州师范大学,马云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杭州市学联主席。
下海:开翻译社,一月营业额200。
65438到0988,马云去杭州电子科技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工资大概是每月11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很多兼职,利用业余时间给来杭州旅游的外国游客当导游。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是马云发起的。
65438年至0992年,马云和朋友在杭州成立了最早的专业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并在课余时间从事翻译业务。那时候生意很难做。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人民币,但仅房租就有700元。第一年真的很糟糕。马云背着口袋去义乌和广州进货,卖礼物,包鲜花,用这些钱支撑了翻译社三年,才开始入不敷出。马云后来说:“我一直相信,真正想赚钱的人,一定是看不起钱的。脑子里老是有钱,就永远赚不到钱。”
到了1995,钱不多的马云凭借超强的活动能力,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与美国商人合作承包建筑工程的中国公司,雇佣马云收集账目翻译到美国。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情节:一个美国商人想违约,掏出枪把马云关在房间里两天。马云在恐慌中被释放,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好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赚了600美元回国。
触网:“阿里巴巴”到家了。
回国前,马云去西雅图见了一个朋友,在那里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西班牙《国家报》(El Pais)形象地描述了马云当时的心情——“我连电脑的按键都不敢碰。我想:谁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钱?如果我打破它,我将失去它。”
让马云感动的是,他好奇地告诉朋友,他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啤酒”这个词,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当时,他认为应该利用互联网帮助中国的公司熟悉世界。
就这样,“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的马云辞职,借了2000美元,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网、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府网站。但由于诸多原因,马云在1999开头就决定放弃北京的这些业务。他拒绝了雅虎和新浪的高薪邀请,决定回杭州创办一个可以服务全球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
从我奶奶到我儿子,他们都会读阿里巴巴。所以马云从别人手里买了阿里巴巴这个域名。阿里巴巴的成立大会就安排在马云家里——当然,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后,他们居然能吃下大名鼎鼎的雅虎中国。
18“创业罗汉”在“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前提下,筹集了50万。这其中包括马云的妻子,他当老师时的同事和学生,有需要的朋友,当然还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的行业精英,比如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他离开年薪75万美元的投资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去领取马云几百元的工资。
马云下了死命令,每个员工必须租到离他家五分钟以内的房子。那时候工作没日没夜,大家最开心的时候,马云亲自给大家做饭,端上一桌好菜。
财富:阿里巴巴的“每天654.38+0万”
随后的六年,阿里巴巴的故事广为人知——马云在六分钟内说服投资基金软银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此后,各种投资纷纷进入。其股东中不乏国际财团:高盛、富达、软银,wto组织前主席彼得·苏德兰也在董事会成员之列。现在,数百万全球商人在阿里巴巴上交换信息。此外,马云和投资者还在2003年7月推出了服务消费者的淘宝,并在2004年推出了在线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
号称要打造“1000年老店”的马云,也不断进化阿里巴巴“一天赚100万”的发展目标——“一天赚100万,以后说不定一天纳税100万”。
或许正是那段复杂的经历,让马云对财富无动于衷。“如果有一天你需要从头开始,一个电话就能轻松拿到10万美元。”在成都举办网商大会时,马云曾真诚地对本报记者说,“我眼中的财富不仅仅是钱,朋友、诚信和经验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
据说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马云经常半夜带着自己的狗散步放松。“要知道,ceo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工作。”马云留下了这句经典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