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跳槽如何谈薪资?
在香港工作不容易。
汤唯在《华丽上班族》中扮演“港漂”网络图。
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北漂”这个词,在香港打拼的内地人都自称“港漂”。漂泊总是艰辛的,但成为一个“港漂”并不容易。
首先,你需要一个在香港工作的“许可证”。这个“许可证”就是一个“背书”。无论是从内地申请到香港,还是在香港留学后留在香港找工作,都需要有一家愿意接纳你的公司背书。香港留学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为期一年的IANG签注,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
其次,语言也是个问题。在香港,有很多港资公司,也有很多外资和内地公司。在香港找工作,应聘者需要会说粤语,英语水平也不错。对于大陆人来说,普通话有时候是找工作的优势。
在香港工作,面临的竞争来自世界各地,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尤为重要。香港一个群体的最新调查显示,超过80%的“港漂”认为在香港工作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都属于个人综合能力。此外,“港漂”普遍反映香港存在办公室政治和“潜规则”。总之,在香港这个大都市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不容易。
挣得更多,花得更多。
香港高房价世界闻名网络图。
最新调查显示,香港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约为每月12000元。而这样的月薪在香港能过上怎样的生活?有人算过,如果一个单身人士每月收入12000元,那么扣除强积金、房租、水电费、餐费、交通费等日常开销,他就是一个妥妥的“月光族”。
在基本生活必需品中,住房占消费比重最大。政府数据显示,香港约有一半人租房,已经买房的人有70%有贷款。据粗略统计,每个人平均每月在住房上花费5000元。
另一个“大头”是食物。以九龙堂为例。一碗最普通的皮蛋瘦肉粥50元,叉烧饭70元。如果再加上一碟水煮羽衣甘蓝,再算上茶水服务费和10%服务费,一顿简单的午餐就要100多元。在一些档次的寿司或者牛排馆吃一顿饭三四百元很正常。
香港的交通也很贵。很多“港漂”由于房价压力需要住在偏远地区,上班需要“坐地铁坐公交”,一趟近30元,路上不堵车差不多一个小时。
前不久,一个名为“21世纪月入3万的香港人”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戳中了无数香港年轻打工仔的心。影片中的主角安仔为了结婚买房攒钱,过着“不抽烟不吃饭挤公交吃翠花(一家便宜的茶餐厅)”的生活;买房后,每个月的住房支出占收入的一半以上。在外人看来,安在寅的事业和爱情“都是成功的”,却没有人发现他的“可悲和无奈”。
12000元太少,30000元也不多,那么每个月多少“劳动”(工资)才够呢?英国一家财富管理公司曾经做过一个全球调查,结论是香港人需要月薪1.28万元才能幸福。
加班和转行是常态。
网络图
和“港漂”朋友聊天时,经常听到他们说的是“OT(加班),很正常!”
香港某集团最新调查显示,在香港,39%的人经常加班,465,438+0%偶尔加班。加班原因中,近五成的人选择了“工作量太大”这一选项。
除了经常加班,香港养家糊口的压力和物价飞涨也经常迫使香港的打工仔频繁跳槽,这种情况很常见。
据此前媒体报道,27岁的阿鹏现在是南风集团深水湾步道项目工地的绑铁工。他在香港学院学习市场营销,毕业后从事保险代理工作。收入不稳定,月收入最多14000元。两年前,他毅然转行建筑行业,成为一名炼铁工人。经过学习和培训,阿鹏现在已经晋升到管理岗位,月收入6万元。他做了什么没学到什么,并不是特例,但很多人不得不在理想和面包之间选择后者。
网络图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香港的医生、律师、警察等高薪专业人士如何过着“奢华”的生活,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又有谁知道他们的辛苦呢?其实在哪里工作都不容易。紧张工作后保持身心健康和快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