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听说课前准备要注意几个方面:

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听力状态,为更好的听力做准备。内容包括让学生明确听力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关注听力材料的内容,激发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听力活动。准确把握听前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听力准备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备考听说课需要注意什么呢?

1.听力前活动的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

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清理会阻碍听力理解的词汇,准备必要的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准备工作只要求学生认识新单词,词汇的延伸学习要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教学层次才能清晰,重点突出。

2.听前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通过听前活动,学生可以感知听力课文中的核心词汇句型等新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可以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和重复率,使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和扎实。

3.听前活动时间不要太长,内容要与听力材料紧密相关。

二、听说课选择听力材料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所选素材的主题内容。

在进行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之前,应该对听力文本进行研究和分析。教师要明确这个听力语料库的学科内容和重点语言知识,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2.准确定位听力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听力文本的另一个目的是定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听力语料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不仅要以听力语料库为基础,还要以对学习情况的分析为依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不能绕开困难。学生只有在一个学习周期内突破一些听力难点,听力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3.教科书中任务活动的分析与有效利用。

每一版教材都围绕听力课文设计了各种练习任务,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练习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析并有选择地使用这些练习。教师要全面、整体地分析教材中围绕听力课文设计的活动,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活动和活动顺序,设计如何开展活动。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培养听力策略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效开展听力活动和完成听力任务的策略。

三、听说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

听说课程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清晰、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包括听力理解技能的提高、语言知识的感知、学用结合的目标、提高话题口语能力的目标。同时,要注意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渗透。

四、听说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听力理解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听说能力的提高。声音要结合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可以降低难度,制作教学场景,增加趣味性。听力活动要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和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发展来设计。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一些任务,如记笔记、填表、写摘要、做实际操作等。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泛听和精听相结合,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设定的听力活动。要分析思考听力活动的难度是否适合我们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

2.避免在听之前先看原声录音。

3.不要同时听原文

五、听力材料中生词的处理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认生词应该是听力前的准备活动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清除一些听力障碍。

1.分析生词,分层次处理。听力活动前不建议把所有生词都挑出来进行认知。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听力活动中更加专注。

2.根据学生的情况,如果学生能从上下猜词,就不要在听力前处理生词,这些生词会作为练习材料来训练学生猜词的能力,同时也会增加听力材料的难度。

3.重点生词的练习和应用应该放在听力活动之后。

六、听后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言结构练习要尽量做到全员参与。

主题式口语输出的能力是建立在对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掌握基础上的。要让词汇和句型朗朗上口,必须经过一个练习的过程。这些基本内容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

2.语言知识训练应注重语言交际。

教师的课堂培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书面练习应该与口头活动相结合。但有些老师设计的听后活动是书面活动,不符合听说课的原则。教师必须认识到,仅靠“书面活动”是不可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要通过听、说、读、写一步步培养。

3.语言交际活动的设计应符合真实交际任务的需要。

很多老师可以设计听力话题的口语交流活动,但是在听力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所有学生看黑板上的词汇和句型。这种设计的基础是,没有这些支持,学生就无法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然而,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成功地进行交流。教师应尽力鼓励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不看黑板进行口头交流,真正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七、听说课时间分配设计应注意:

一节课的时间是极其宝贵和有限的。教学设计中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效率值得教师关注。教师对每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巧的一个方面。为了提高对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对每个环节所需时间进行了精心、严谨、合理的设计。听说课时间分配普遍存在前松后紧、重点和非重点内容不明确等问题。

八、听说课作业设计应注意:

仅仅通过有限的上课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和监控手段,让学生课后练习听说。老师可以在听力上留作业:跟读磁带,做一些听写等。教师还应该扩大作业的范围,让学生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库。比如电视,电影,讲座,访谈,歌曲,故事,讲笑话。这些听力材料可以用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光盘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声音,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所在的场景,以及说话人的动作和表情。因为青少年喜欢听和唱歌,所以英文歌曲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很好的听力材料来源。作业灵活,老师很难检查监督学生完成情况。有的老师采用家长签字的方式来辅助监督:要求学生每天听读(或记录自己的阅读)10分钟,内容为课文或课外内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