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舟七号信息。

神舟七号飞船(以下简称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也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它于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10:4: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舟七号搭载了三名航天员,分别是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 30,景海鹏留在返回舱,另外两人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兼气闸舱,穿着中国制造的“天妃”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制造的“迎海”舱外航天服。翟志刚出舱操作,在轨道舱刘伯明的协助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其中翟志刚完全出舱。刘伯明的头和手部分伸出机舱)。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 37在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了2天20小时27分钟。

航天器结构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逃逸塔高58.3米【1】,飞船重12吨。

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2],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3]。三舱可以满足生活、返航、动力三大基本功能,可以独立工作[3]。

轨道舱——作为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出舱时的气闸舱。没有轨道保持功能,配备泄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舱外活动通信、舱外活动照明、舱外摄影等功能[2]。在轨道舱顶部,有一颗飞行卫星和五个再压缩气瓶。内部还提供睡袋、食物加热、个人生活用品、个人卫生装置等生活设施[4]。

返回舱是返回地球的唯一模块,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通过舱门与轨道舱相连。它还配备了两个降落伞[2]和用于着陆的反推力火箭。当返回舱距离地面一米时,启动反推火箭,实施软着陆。返回舱直径2.5m [5]。

推进舱——装有推进系统、部分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系统,外面还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2]。

神舟七号宇航员

翟志刚(司令员)

刘伯明

景海鹏

后步梯队航天员

费(指挥官)

陈泉

聂海胜

主要任务

开展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开展卫星伴随飞行、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技试验。

每个系统的负责人

宇航员系统

航天员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

空间应用系统

科研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高明。

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

载人宇宙飞船系统。

飞船: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科研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空间技术研究院。

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

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

运载火箭系统

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科研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刘玉

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

发射场系统

发射中心: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纪军。

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陆

测控通信系统

相关单位:北京航天控制中心、Xi安卫星TT&C中心、Xi安卫星TT&C中心所属TT&C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TT&C站、“王源”号航天远洋测量船队。

TT&C通信系统总指挥:Xi卫星TT&C中心主任董德义

TT&C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钱卫平

朱,神舟七号飞行控制组组长,北京航天控制中心主任。

着陆场系统

着陆点:内蒙古中部主要着陆点。

相关单位:某登陆站、搜救部队、地面搜救队、搜救直升机队。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Xi卫星TT&C中心副主任隋启生。

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吴斌。

空间实验室系统

相关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空间技术研究院。

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尚志

空间实验室系统部设计师:杨红

发动

火箭于2008年9月25日21: 10分4秒988毫秒(UTC+8,下同)发射。点火120秒,火箭抛掉助推器和逃逸塔;火箭第一、二级分离在159秒;整流罩在第200秒分离;第三级火箭在第500秒关机;第583秒,飞船与火箭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