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和特征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习语反映了英语国家在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准确掌握英语习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从而更加准确、生动地运用英语。

一.导言

语言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习语是语言特征的集中体现。它们来自普通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是语言的精华和缩影。语言是任意的符号系统,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以交际为目的,习语的起源是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成语反映了语言的修辞和表达方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大师的精彩词句)。语言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服务,习语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广义的习语包括比喻性短语、俚语、格言、俗语、谚语和典故,是语言发展的结晶。英语历史悠久,包含了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含蓄、幽默、严肃、优雅。它们不仅简洁,而且生动有趣,为语言增色不少。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习语承载着说英语民族的文化信息和特点,并与其文化传统紧密相连。英语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英语母语者的真实语言,了解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丰富有趣的文化信息。二,英语习语中隐含的历史背景

1,罗马人的痕迹

公元前49年,罗马统治者庞贝和元老院密谋攻击凯撒。当时凯撒的领地和意大利交界处有一条小河卢比孔河。走投无路的恺撒,厚颜无耻地率军渡河打庞贝。渡河时,他说:“木已成舟。”骰子已经掷出,表明他没有犹豫。渡河后还烧了渡口,逼得将士勇往直前,克敌制胜。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在英语中留下了几个常见的成语:cross the Rubicon(跨越卢比孔河)的意思是冒着巨大的风险,采取果断的行动;破釜沉舟(烧自己的船)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木已成舟。(骰子已经掷出)表示事情已经决定,不能再改变了。

2.条顿征服

条顿人,即生活在欧洲西北部的三个日耳曼部落,分别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大约在公元449年,他们开始征服英国。他们的入侵给英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语,现代英语的起源。条顿征服对英语的影响是全面的、决定性的,从很多英语习语中都能找到条顿征服的影子。比如切中某人的痛处就是“伤害某人的感情”,这里的quick就是“皮肉之情”。这个解释来自古撒克逊语。赴汤蹈火,意为“赴汤蹈火”,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中世纪定罪法。

3.斯堪的纳维亚风暴

自公元790年起,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不列颠,并大量定居不列颠。他们说的是北日耳曼语,是瑞典语、芬兰语、挪威语和冰岛语的前身。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许多来自斯堪的那维亚语(北日耳曼语)的词汇渗入了英语词汇。据估计,在现代英语中,斯堪的纳维亚语言中大约有900个单词或构词成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民族的语言已经深深渗透到英语中。最常用的成语雨猫狗,来源于北欧神化:古斯堪的纳维亚神是奥丁,狗和狼象征“风”,猫象征“雨”,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风暴”。

4.诺曼底登陆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不列颠,建立诺曼底王朝。这件事对英国影响很大。这使得法语成为现代英语的三大来源之一。与此同时,法国文化也逐渐渗透到英国社会,影响着英语及其习语。比如《回到自己的羊肉》本来是从一首法国田园诗直译过来的:热情的男女牧羊人在牧场上相爱,眼界开阔,最后不得不回到现实和自己的羊群。所以这个成语比喻“回到实际问题,言归正传”。第三,英语习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因其地理和气候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习语包含着独特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