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法的生命力

近二十年来,国际外语教学研究蓬勃发展,各种教学模式并存,高峰不同,人才各异。经过一段时间的碰撞、比较和选择,源于《功能主义大纲》的交际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一场国际性的交际运动,并且出现了交际教学法多元化的局面。活动教学法是传播学家族的后起之秀。它一出现就引起了外语界的关注。今天,它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这绝不是偶然的。

一个

交际语言教学是多种理论的结合,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定义来界定其内涵。一般认为其理论来源有四个方面:1)功能-观念主义:重视在一定语境中教授语言形式和功能;2)认知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规则限制的行为;3)语言习得理论:确认语言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4)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和心理环境。起初,这些都是独立的理论模型,每个模型都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打着交际教学法的旗号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交际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0世纪50年代末,乔姆斯基多次批判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习惯的形成,而是人脑内化规则的结果。他提出了语言能力决定语言行为的理论。此后,海姆斯对乔的理论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语言能力不能保证语言交流,语言的使用取决于交流能力。因为“有使用规则,没有使用规则,语法规则就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只要语言形式正确,符合语法规则,但句子无意义、生僻、不恰当,就达不到交际目的。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触及了语言的本质,很快得到了外语界的认可。虽然“交际能力”的内容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多数人认为包括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2)社交应用能力;3)话语能力;4)运用策略的能力。

自从“交际能力”被提出后,人们开始关注培养交际能力的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培养交际能力的想法被提出和实验,并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但这些大多仅限于短期职业培训,而且大多是在目的语环境下教授的。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关注普通学校的外语教学实验。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旨在适用于常规课堂教学、可在非目标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教学法进入外语教学的历史舞台已有十多年,目前仍处于发展过程中。活动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理论综合活动教学法以综合多种理论为主要目的。1983年,戴尔·哈默的《英语语言教学实践》问世,首次提出“平衡活动法”。澳大利亚大纲设计中心也在1988出版了AllGuidelines,提出了“活动导向教学法”,并在开篇宣称外语教学模式的演变主要受三种教学哲学的影响:古典人文主义、重建主义和进步主义,三者各有千秋。最有益的尝试就是结合三者的优势。“(全部指导方针)新加坡1991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强调以活动为中心,简称为lntegrative Approach。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教学法综合了各派的优势,具有针对性,因此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比如:1)学习与习得。外语教学不仅是一个有意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在一定的外语环境中不断习得的过程。其语言输入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微调输入和粗调输入,以扩大语言输入。其针对性在于改变教学内容少而精,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2)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按技能分为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活动教学法侧重于输出(即说和写)能力的训练,同时发展接收(即听和读)技能。输出能力训练的内容是微调,需要边学边用。在口语和写作(产出性)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听力和阅读(接受性)活动,但这些活动是为实现输出服务的。接收能力要单独培养,要和输出能力同步培养,但内容粗糙,即略高于说和写。这是因为在现实的语言交流中,听和读的内容总是高于说和写的内容。读一篇真正的文章,听一个没有生词的新闻故事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形成对听力和阅读的正确认识,培养必要的听力和阅读技能。其针对性在于纠正只抓听说读写,不抓实物的倾向。3)语言活动和交际活动的融合。其针对性非常明显:外语课堂不应仅仅停留在训练语言形式的阶段,还应注重交际应用。这将在下面进一步阐述。

2.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教学法的关键词是“活动”。活动教学法从各个流派的理论中总结出认识:1)语言是活动的。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任何工具都有一个特点:活动;工具是人操作的,人必须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语言;沟通是一种活动,人通过活动学会沟通。2)语言是受规则限制的有目的的活动。语言本身是有规则和社会交际规范的。掌握这些规则和规范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3)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师要激活学生,学生要善于激活已学知识,以接收新知识,激活自己进入交际角色。

综上所述,活动教学法的要点是:将课堂上的教材按照其原有的交际特点进行激活,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咨询、相互交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

长期以来,外语教师都认同教是为了学,让学生自己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因为没有“活动”,不知道怎么组织。基于活动的教学侧重于活动,以便让学生参与。类似的说法是:教材是剧本,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这样以学生为中心才会落实。

3.活动平衡活动要循序渐进。根据其性质,活动可分为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1)纯语言活动,也称教师控制的活动,其特点是:【1】针对某一语言项目,侧重于掌握形式;[2]以教材为基础;【3】活动过程主要是认知→模仿→记忆;【4】在老师的控制下,要求正确;[5]活动没有交际目的。2)准交际活动,也称半控制活动,其特点是:【1】主要目的是巩固新知识,但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2】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3]熟练是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的;【4】教师逐渐放手;[5]大部分具有模拟交流的性质。3)交往活动,也称不受控制的活动,其特点是:[1]交往的欲望和目的;[2]注重交流信息和思想;[3]无语言项目限制;【4】注重流畅性;[5]老师不干涉。

活动平衡就是以上三种活动都要进行,不能偏废。活动平衡的目的是实现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平衡,既反对课堂外语教学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练习而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提倡不当强调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不讲教材,不讲语法,忽视语言能力的训练。

如何开展课堂活动?活动教学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里只能简单介绍一下。

1.培养输出能力的活动(说和写)

输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训练过程。这个培训过程有三个阶段:演示-练习-应用,简称P.P.P .(演示、练习、制作)。1)呈现,即呈现一个新的语言项目,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引入和启动:在呈现一个新的语言项目时,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和认知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励学生尝试。【2】示范讲解:通过情境和语境,对其意义、功能和用法进行演示和解释,并在初级阶段表演其语调、表情和动作。【3】模仿练习:组织全班、小组、个人重复做动作,全身反应,正确理解和掌握新语言。2)练习,即围绕教材提供的例题并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并进行假装游戏。比如四阶段演练,信息差活动,社交谈话,虚构故事,游戏。这时候就要打开听、说、读、写的各种渠道去练习,还要特别注意写作的相应活动。3)制作,即组织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要提出任务,说明活动方式,要求真实表达思想。在交际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但不能认为学生外语知识有限就不能进行交际活动。学习数字,让学生排队报数,都是交际活动。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活动教学法提供的交际活动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只要认识到交际活动的必要性,很多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都会被教师创造出来。

2.培养接受能力(听和读)的活动

接收能力是指理解听力和阅读内容,接收相关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步培养。课堂活动一般分为三步,以阅读为例:

1)预读活动在阅读前,要根据所选阅读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一次“预测活动”,即利用标题、关键词或情景来预测要阅读的文章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期待,启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接收新的内容。比如课文的题目是现在,调动学生预测现在,进一步提醒学生the是一个信号词,表示这个“礼物”非同一般。这样,经过预测,你再读课文时就会有兴趣,有重点。预测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文章内容来决定。如果这篇文章是关于雷锋的,可以动员学生先谈论以下三个栏目:关于雷锋你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你不知道想知道什么。

有些文章可以开展“单词联想”活动,如文章的题目是pollution,可以引起学生联想相关单词,一人一个单词,并把板书分类,这样读文章时就会有语境。

2)阅读时应根据文章内容组织适当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比如可以先问几个大问题,带着问题读,也可以让学生抓住“中心思想是什么?”有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回答谁、谁、何时、何地、为什么等问题,有的文章可以突出几个关键词来谈理解,等等。

3)读后活动:阅读全文后,讨论主要句型和单词,加深理解,进行一些相关的说和写的活动。

活动教学法认为,外语是学校外语教学中的一门文化课,学生没有特殊的目的。课堂活动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活动可以增强学习主体意识,各种活动可以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同学之间的频繁交流也可以形成合作氛围,获得交流的乐趣。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活动教学法对教学目标的确立采取务实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Haimar认为,以上关于交际能力的四个要求是终极目标,不可能马上实现;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对学校的通用英语教学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活动教学法主张学习外语是为了交际。即使是初级阶段,也可以用知识有限的同学进行交流,但交流的内容比较简单。

活动教学法重视过程,过程就是活动。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所以老师的作用很重要。应该说,教师的外语水平、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将在实施活动中得到发挥。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活动要根据教材内容来开展,但教师不能一味地拥抱教材。哈马尔指出:教科书是阿奈而不是圣经。老师必须想出最好的方法来使用教科书,他永远也不应该让教科书利用他。外语课,老师总是靠着黑板,手里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学生的活动受到限制。组织活动,激活教材,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这需要很大的劳动。

2.改善课堂活动。中学教室大,学生多。主要活动是“合唱”和“群唱”,整齐划一,书声响亮。活动教学法认为合唱是必要的,但不能只是合唱。应大力开展小组活动和结对活动,提高个人参与率。组织小组和结对活动要从第一节课开始,逐步形成规范;教师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断改善课堂气氛,保证各种活动有效开展。

3.提高沟通能力老师的课堂沟通是学生的榜样,问候、点名、提问、纠错都应该是很好的沟通示范。在低年级组织活动时,学生的表达受到水平的限制,往往需要向老师请教,老师的知识面应该很广;高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表达不同意见。教师要仲裁,语言表达水平要高。老师除了要通读课本,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活动教学法综合了各个学校的长处,自然也包含了我国外语教师的经验。上面提到的很多活动都是我们课堂的一部分,但是并不系统,没有形成理论上的认识。本文对活动教学法进行了评述,活动教学法应该受到赞扬,但并不主张完全照搬。旨在唤起* * *,唤起联想,唤起继续探索的心。(王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