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自我改变的驱动力

你知道所有的道理,但你不能好好过这一生,因为你的认知还没有觉醒。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读了很多书,但是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却写不出来?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报了很多培训班,但是当你要用到一些知识的时候,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你有没有发现,每年年末的时候,你都发现自己的计划和年初的目标相差甚远?

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事与愿违?

有一句话:在“知”和“行”之间有一片汪洋,那么真正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周凌的《认知觉醒:自我改变的动力》一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周凌是一位媒体人,也是一位精神探索者。这本书源于他看到身边好朋友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后,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和探索。

书中提到,我们越努力,越迷茫,越工作,越焦虑,因为我们还没有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要有耐心,与认知和时间的力量做朋友。

《认知的觉醒》作者从内在的自我出发,先摆脱焦虑,再借助外部世界前进。内观包括脑结构、潜意识和元认知;外在的,包括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等具体的能力使用策略(包括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等必要的培养)都有相对独特的原则和具体可行的方法和路径,帮助你彻底摆脱焦虑和迷茫,认知清晰,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情绪清爽。

有了大脑结构、潜意识、元认知、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这七个基本概念,你才会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刻意练习、联想、反馈?”法律之类的东西,你就会知道如何真正把事情做好。

我认为,要实现认知觉醒,需要走三步:重新认识自己,元认知越清晰,行动力越坚定,“知”与“行”之间需要启动力。

人类有三个大脑:理性大脑、情感大脑和本能大脑。

理性大脑:来自灵长类时代,主观认知。

情绪脑:从哺乳动物时代开始,主观情绪。

本能大脑:从爬行动物时代开始,主观本能。

本能脑和情感脑无论是从出现的时间,发育的成熟度,还是人脑的神经元数量,都远远超过理性脑。此外,本能脑和情感脑还控制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种种迹象表明,理性的大脑对大脑的控制力很弱,这就导致了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大多数决定往往来自于本能和情感。

这种大脑结构总会让我们陷入“明明知道,却就是做不到;我很想要,但是就是得不到。

我们真的没有改变自己的潜力吗?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关键在于有清晰的认知,有改变的内在动力,有正确的方法。毕竟改变习惯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陷入懒惰、懒惰、空虚的情绪?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我们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

含糊是人生烦恼的来源。因为这种暧昧让人感到迷茫和恐惧,而迷茫和恐惧又让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动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继续影响着人生的方向。

“感觉”之所以被称为顶法,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感知到真正适合自己和需要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学习的“拉伸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当我们处于舒适区时,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会非常舒服。因为我们熟练了,很多时候觉得简单,枯燥,无趣。

一旦事情的难度超出了我们的舒适区,我们就会感到压力和困难,从而产生焦虑和不安。当我们的工作难度远远超出我们的能力时,我们可能会自我否定,甚至感到生活无望。

走出舒适区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要让你成长太难了。拉伸区是让你成长的最好方式。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反思的能力,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却如此之大?

因为元认知能力也是分等级的,在一个人人都有元认知能力的世界里,只有元认知水平更高的人才能胜出。

高级元认知——总是帮助你从一个高度,一个深度,一个距离来看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迷茫,有动力,不知疲倦,平和,冲动,让你专注于自己最初的目标,专注,成长。

书中提到,知道一切只是一个大概的想法,这对提高行动力是致命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如果我们没有为我们的任务设定明确的目标,那么我们就无法找到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们需要有明确性,这是行动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因为行动力需要明确性的支撑才能重构。

建立清晰就是把它写下来。

第一步:找一张普通的纸质复印件,把纸对折。

第二步:写下当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并列编号。

第三步:收集信息,记下日程的具体时间段。

第四步:对比实际和预设,找出可以优化的部分。

无论你处于什么状态,只要拿出纸笔,写下你的目标和时间,你的元认知能力就会迅速提高,你就会充满动力。

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获得的知识时,其实是在使用元认知。元认知越清晰,他就越能在工作或学习中时刻关注自己的思考、反思、改正和修正。

但是,很多人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却只会停留在思考的层面。

为什么作者说要用笔写下来?比如看完一本书,先问问自己,这本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抓住这个接触点,连接,练习,改变,就会有收获。

比如生活中,在浏览社交平台或者朋友圈的时候,看到的记录了当时的感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思考,多问为什么,现在如何改变,对未来有什么期待。

自我改变和自我成长从来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我们需要日积月累积累经验。我以前觉得读书写书评很难,直到有一天看了土豆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我发现读书的乐趣不仅仅是读书,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把书上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现在开始写书评。虽然目前我的写作水平不高,但我相信以后我的写作水平会越来越好。

集中

“做A想B”,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状态。事实上,这种走神模式已经对我们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生活质量恶化,因为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在过去,担心未来,要么幻想不可能的情况,这会让我们活在任何可能性中,而不是活在当下。

改善的方法就是让感情回归行动,也就是说让身体感受当下,吃饭时感受每一口饭的香甜,睡觉时感受身体的紧张和放松,收回感情让注意力回归当下,专注力必然会提高。

比如每天冥想10分钟,通过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想法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让我们可以更专心的学习和工作。

刻意练习

除了大量的刻意练习,我们还需要及时持续的积极反馈。有些人失败一两次就不敢继续了。有些人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后得到积极的反馈,让自己的情绪和本能尝到甜头,那么他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所以大量的刻意练习和及时持续的正反馈,可以让“知”和“行”形成闭环。

希望和耐心隐藏在你深思熟虑的练习中,隐藏在不断加强的神经元连接中。不管你喜不喜欢,只要你坚持练习,你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总有一天,你会真正体会到“做”的乐趣。

不断思考,不断反馈。

你发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生活被各种“打卡”束缚着:英文打卡,写作,跑步。在这些活动中,你是否感到打卡的压力,你是否半途而废,你是否匆忙处理?

回想起来,这些拳真的让你到了那一步吗?我相信大部分都不会。反馈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我们有了输入,有了输出,有了反馈,有了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成长。

如果你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有理有据,但你又一时无法反驳,又恰好很想做,那就相信他们说的是对的,坚决行动。

真正的学习和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当你重新认识自己,找到正确的提升自己的方法,不断突破舒适区,不断输入输出,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系统,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