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急)
山东省淄博市教研室司洪海
摘要:只有加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才能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的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存取教学、情境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英语口语教学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23.31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9-2536(2005)04-0008-03。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改革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增强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做到这一点,光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力毕竟是一个矢量,不仅大,而且有方向性。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英语口语教学,解决“哑巴英语”的问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这也是笔者试图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因。
一,对现有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有些人认为许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读写技能的教学造成的。因此,对各级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语言素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问题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英语口语教学和学习的客观环境。虽然中国入世的经济因素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但是要想在英语国家获得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或者聘请大量的外教,仍然是不现实的。其次,我们不能指望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直接改变英语口语教学的被动局面,因为即使有最好的菜谱、蔬菜和调料,如果没有厨师对烹饪等工艺操作技能的把握,也不可能做出高质量的美味佳肴。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强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口语教学,指导学生的口语学习和训练,才能尽快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
二,将建构主义引入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因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
建构主义最早的支持者可以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作为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了日内瓦儿童认知发展学派。皮的理论从唯物辩证法的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张兼维和陈奇,1996)。一方面,儿童通过同化作用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相关信息,并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将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另一方面,外界刺激的影响通过适应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其认知结构是在同化适应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的,并在“平衡-失衡-新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这是皮亚杰对建构主义的基本看法。
20世纪70年代末,以J.S .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L.S .维果茨基的前苏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引入美国,极大地推动了建构主义的发展(,刘如德,1997)。维克斯认为,高级的心理功能来源于外部行动的内化,内化的智力行动也外化为实际行动,使主观看到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是人的活动。今天的建构主义者非常关心如何基于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应该说得益于维果茨基思想在80年代的广泛传播。因此,目前“教育心理学正在发生一场革命,人们用不同的名称称之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斯拉文,1994,引自张兼维和陈奇,1996)。
(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建构主义者基于对学习的基本认识,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认知弹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和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情境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笔者逐一分析了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借鉴的一些观点:
1.认知弹性理论和随机通达教学主张,一方面要给学习者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要给他们留下广阔的建构空间,使他们能够针对具体的情境采取合适的策略(Spiro et al .,1991,引自张兼维。
口语教学通常的做法是以会话课的教材为教学内容,先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再进行语音语法练习,跟读,背诵,然后一般模拟看图说话等练习。这是一个从掌握语言形式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教学过程。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更多的人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熟练掌握英语口语,流利说英语的程度。应该说,这种做法是一种“重用”的教学模式。因为只是从记忆到重用的简单过渡,与理性自觉的思维活动没有必然联系,很难做到灵活脱口而出。根据认知弹性理论和随机存取教学的思想,我们发现在给学生提供语言形式可重用训练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建构空间,更多地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模仿和记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语言形式本身所隐含的语境和语言信息。
2.建构主义倡导的情境或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类似于现实中专家的探索过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原型,引导学生探索;强调模拟真实任务让学生理解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用整体性、复杂性、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显然,模拟情境教学是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教学理念。模拟探索过程或原型问题解决过程的演示是目前流行的一种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只要看看外文书店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视听口语教材,就能感觉到人们单纯依赖口语教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情境教学理论对我们转变学习观和教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为如此,如何大胆地选择教材,如何大胆地从各种信息媒体中吸收口语课程资源,成为我们当前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3.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理论针对的是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教师指导教学,协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斯拉文,1994,引自张兼维和陈奇,1994)。也就是说,管理学习的任务通过脚手架(老师的帮助)逐渐从老师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最后脚手架被拆除。
具体到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作用也非常重要。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认为,成人语言习得需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Mason,1999)。尽管对克拉申的理论存在诸多质疑,但我们不能否认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存在以及大量输入在语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作者还是倾向于说,在成人外语学习中,习得和学得是并存的。联想到中国英语教学中如何选择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问题,作者认为不应该非此即彼,而应该根据和而不同的原则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的是让学生理解语言输入,然后保证学生从I阶段(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进入i+1阶段(Mason,1999),即以自然的顺序习得的阶段。如何把握“可理解性”的尺度非常关键,教师发挥其“辅助”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一)激活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很多来中国教口语的外教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很多中国学生的害羞是老师和学生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障碍。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流利地说英语。无论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申请,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态度呢?我们不妨在备考阶段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打消他们犯错的恐惧;同时采用情境教学设计方案。一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呈现一定的视听会话材料,必要时指出重点句型、短语和词汇,供学生模仿应用。然后按照相似的模式选择话题,比如“我的最爱……”,里面讲的是个人爱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回答,参考老师事先提供的相关资料,用目标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体会成功的喜悦,使自己逐渐。
(二)熟记常用成语、句型,变废为宝,灵活运用。
英语中的一些成语和句型要在学习之初记忆和使用,语法关系可以暂时忽略。由于初学者尚未掌握英语口语,他们应该记住这些习语和句型,以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打招呼和说一些话是初学者经常有的,并不仅仅是因为热情的重用行为。要想帮助他们保持重用的热情,就必须引导他们加强习得训练,否则他们会逐渐难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要以传统教学方法为“脚手架”,引导学生自觉从热身开始,进入教师设计的任务驱动的问题情境。之后,引导学生设定目标,或扩大发散性词汇,或想象相关场景、人物、可能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其专注于问题本身而非语言。事实上,当学生不再把语言作为学习活动的明显目标或唯一目标时,我们可以说,英语口语教学不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用而教,为了活用而教。
当然,建构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我们在从事英语口语教学时,不能忽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主体关系,是双重主体关系。正如克拉申所主张的:一方面,学生无意识的语言习得产生了流利的话语,另一方面,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以理性和有意识的语言学习来监控语言输出,确保语言输出的正确性。至于有意识地监控英语口语表达是否为时已晚,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更高层次的再习得和再监控,两者的循环不是起伏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参考资料:
梅森蒂姆西。仅输入〔EB/OL〕
/网页/lang teach/license/fl teach/thunk 3 _ 1 . htm,25 Sep 1999。
、刘无礼。1997.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奇张兼维。1996.从认知到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