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自闭症还有救吗?有什么好办法吗?

能不能挽回,就看你的心态了。即使患有自闭症,你的儿子也是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只要学会说话,即使时不时遇到烦恼,最终也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在中国,一旦你的孩子两岁,不会像冯巩那样说相声,就有可能被诊断为自闭症。同样还有“LD儿童”的诊断。以前即使是四肢发达但数学不到60分的人,也被诊断为“LD”(学习障碍)。以这个标准来看,刚刚退役的姚明就像一个“LD小孩”。

首先你要明白“不愿意说”和“不会说”是有本质区别的。自闭症有天生的语言障碍,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障碍特征都是自闭症。上述“LD儿童”两岁时也有这种现象,在智力低下早期也有这种特征。也有可能是家里突然产生一种冰冷的氛围,有针对性的营养不良。在考虑自闭症之前,我们必须逐一排除这些因素。你的描述很简单,不符合诊断要求。在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中,除了语言现象,孩子的行为是否刻板,注意力是否徘徊在“没兴趣”和“极其严重”两个极端之间,都是非常重要的诊断前提。虽然自闭症儿童有不同的独立人格和性格特征,但一定有一个或多个领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如果他喜欢烟盒,如果你在天塌下来的时候送他一个烟盒,他可以很坦然的面对世界末日;相反,如果他手里没有烟盒,每天都是他的世界末日。

另一个极其重要的诊断依据是沟通。自闭症儿童极难有与人交流的欲望。虽然极少数孩子不会拒绝其他孩子,但他们不会被对方的任何声音或动作所吸引。如果你捏他的脸,最好的结果是他不理你,最坏的结果是他给你一脚回敬。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他不会笑也不会哭,也不会去迎合别人发出的这种玩的邀请。你儿子的气质与上述现象完全不同。他不仅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还用笑声迎合别人,这基本上颠覆了诊断自闭症的前提。换句话说,你儿子不是自闭症。如果排除其他精神发育障碍,他更倾向于“阿斯伯格症”。

虽然阿斯伯格症是独立发现的,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将其归类为自闭症。几年前,我从自闭症中独立出来,因为这个症状和自闭症很像,但本质上是不同的。自闭症在两岁时就很明显,而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儿童有时会在中年时被诊断出来。所以,至少从表面上看,阿斯伯格症患者可以和正常人表现一样。最严重的阿斯伯格症患者还能自理,而轻度自闭症患者则需要他人照顾日常生活。阿斯伯格症儿童的早期表现与自闭症儿童几乎相同,但有两个细微的区别:

1,自然语言能力。AS(阿斯伯格症的简称)没有语言障碍。有些患者还挺神奇的,八个月左右就能相对流利地使用母语了。但通常他们说的话在外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往往被认为是自闭症的变种,也就是你所说的“伪”,临床上称为“非典型自闭症”。

2.强烈的交流欲望。他们并不排斥交流,只是交流的方式极其单调刻板。例如,当他们看到喜欢的人时,他们会拍拍对方的肩膀,然后走开。也许他们认为对方会追着他们继续这种互动,但正常的孩子往往对这种交流方式不感兴趣,结果就像自闭症孩子一样孤独寂寞。

虽然在你的描述中,你的小伙伴基本上不说话,但他确实听你的话,按你说的做。这是非常典型的AS症状。自闭症孩子既不会答应你,也不会按你说的去做。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另一方面,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不想和别人有眼神交流。过度和强制性的眼神接触会导致排斥和选择性沉默,这种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强烈,有时会导致身体或语言上的侵犯。他们大多在社交圈里没有同龄人,大一点的孩子,尤其是异性,是他们的第一目标。因为AS,无论多么荒谬,多么不成功,骨子里完全是思想者。有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叫做“逻辑自闭症”。这种人没有感情,但是后天的哲学理论让他们假装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甚至比正常人更有人情味。由于患者在某种程度上接近这类人群。逻辑和思维、幽默和创造力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原则性问题,这些自我表达无法引发同龄人之间的互动,所以他们会尝试去亲近大一点的孩子。遗憾的是,有时候他们的思维过于超前,即使是年长的伴侣也无法在有限的范围内给予他们必要的理解,他们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往往被视为一种侮辱。这种现象在进入青春期时尤为严重,大多数AS患者在此期间完全被隔离。他们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无生命的事物。比如能摆脱沟通困扰的虚拟游戏,需要机器人研发有一定的哲学功底,有艰深的哲学理论,有巨大的历史记忆,有艰苦的工作,有孤独的考古探索。否则,他们会去看猜火车。

另外,AS通常对对抗性运动有非常强烈的欲望,而且越刺激越简单,越感兴趣,这和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情况一模一样。但是,喜欢不同于精通。多数AS缺乏平衡感,因此无法胜任体操、射击等需要技巧取胜的运动。有些AS已经累了好几年,不能熟练打字了。有的人只用六个手指操作键盘:两个大拇指按空格键,其他键由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完成。然而,也有例外。几年前入侵中情局网络的黑客小子就是个AS。

可以试试,让他试试拳击,足球,赛车,赛马中的一种。如果他依赖这些运动中的任何一项,基本说明他小时候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当然,两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参加这些运动的,但有时候光看着就能开心。电视是一个好工具。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定论,我们还可以关注他看电视时的选择倾向。一般来说,自闭症儿童喜欢动物世界,而AS似乎对“厕所爆炸”这个主题感兴趣。所以当面对天线宝宝和变形金刚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相当一部分a排斥恐怖片,因为过于尖锐的声音会让他们不安,丰富的想象力也会让他们产生不好的联想。因此,“胆怯”在早期是一种普遍现象。

事实上,在任何国家,自闭症的治疗都是昂贵的。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家长们思考:目前为止发现的能正常与人交流、事业有成的自闭症患者,没有一个接受过专业治疗。自闭症生命的原型,如今已经成为自闭症领域的权威专家。她从小就患有自闭症,但一直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在她干预之前,人们只有诊断自闭症的能力,没有任何治疗。是一个伟大的家庭让她成长起来。她认为,任何治疗都是一种辅助,亲人的无私奉献和耐心是最关键的。正因如此,我们不能说自闭症患者就不能成长。他们只是延缓他们的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可以慢慢学会我们这个世界的交流方式。因此,是否接受专业治疗并不是关键,尤其是对于高功能自闭症或AS患者。不合适或者急功近利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有时候,改过自新的代价就是成为一个不起眼的废物。一位美国阿斯伯格症编辑写道,他“不想正常”:

请不要怜悯,试着治愈或改变我。如果你能在我的世界里停留哪怕一天,你会看到我精致的感官感受到的世界是如此美好,你可能会流泪。我永远不会用哪怕一点点这些美好的东西,这些震撼我的强大的美好的东西,来换取所谓的“正常”。

也许在AS或者其他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眼里,所谓的正常人才是需要被拯救的群体。有学者声称,在改变世界的伟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患有自闭症或阿斯伯格综合症,包括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莫扎特、尼采,以及最终让法国历史在人类文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矮个子军事巨人拿破仑。虽然这些结论并不完全来自医学诊断,但都是基于医学诊断和通过他们的传记得出的推测性结论。但无论如何,当自闭症患者和这些伟人比较时,你会发现他们是如此的相似。他们不善言辞,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早年几乎都被视为白痴甚至被欺负,交际圈狭窄,强烈专注于某个领域,不受外界干扰,经常被抑郁症困扰。他们不会随波逐流,坚持自我。也许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他们。那么,天生具有这种性格的自闭症患者,不就是天生就有改变世界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