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理的地质学和地貌学
日本国内平原面积较小,多为小规模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和冲积台地。其中最大的是首都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面积约13000km?。其他大规模的和平原则包括爱知县名古屋的信夫平原、大阪和京都附近的冯静恩平原、本州东北部宫城县的仙台平原和北海道西部的石狩平原。由于日本地狭人稠,在许多沿海平原地区,日本通过开山填海来增加国土面积。
日本四大岛从北到南依次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的最北部,南隔津轻海峡与本州相望。北海道旧称夏邑,原住民为阿伊努人。当地很多地名也来自阿伊努人。北海道的主要山系有南部的日高山、东部的石狩山和西部的西彰山。北海道最高的山是徐悦,海拔22,965,438+0米。山脉中部有富粮液盆地、上川盆地、明集盆地和北建盆地。北海道东海岸平原少,大一点的平原十胜。西海岸的平原面积很大,最大的石狩平原也是北海道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口密度低,使得北海道成为日本最大的林区,占总面积的765,438+0%,也是日本木材产量最大的地区。与日本其他地区相比,北海道的湖泊很多,包括阿汉湖、曲歇路湖、四国湖和洞爷湖。
本州岛是日本最大的岛屿。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了本州北部的太平洋板块,形成了贯穿本州北部的敖裕山。发源于鳌鱼山等山脉的河流在其中游弋形成盆地,下游河流形成平原。敖裕山西侧的日本海沿岸有大量的火山景观。主要火山有烟母山、鸟海山和月亮山。然而,敖裕山东侧沿太平洋海岸的主要山脉是向北的山脉,高度相对较低。日本海沟位于本州东部,海沟西侧发生过多次大地震。敖裕山南侧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日本首都东京也位于此。关东平原人口密集,也是地震多发区。中央地堑带贯穿关东地区本州中部,日本最高峰富士山也位于中央地堑带。中央地堑的西面,是连绵陡峭的山脉。从东到西有赤石山、木曾山、飞青山,统称为希达山。因此,群山汇聚的长野县成为了日本最高的地形。而希达山脉以西的山脉相对平缓。以铃鹿山为界,冯静恩在西部。冯静恩没有高山,位于平缓山区的京都盆地和奈良盆地是日本最古老的地区。最近的地方的西边是中国。中国的山脉横贯中国,北面是殷珊,南面是杨珊。殷珊当地平原少而窄,人口密度低。另一方面,杨珊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因为它人口稠密,气候温暖。
四国位于日本西南部,北隔濑户内海与本州相望,南临太平洋。它是日本四大岛屿中最小的一个。四国山贯穿四国岛中部,山势险峻,也是四国各县和各大水系的分界线。由于四国山脉的存在,四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很大。北部的濑户内海海岸温暖干燥,而南部炎热多雨。四国地形崎岖多山,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
九州是日本四个主要岛屿的最南端。九州的中部是九州山,其核心是阿苏山,周围是位于陆地上的罕见完整的火山口。九州的地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和中部的分界线是松山-今里构造线;中部和南部的分界线是九杵-第八代构造线。北部地势比较平坦,南部多山。中部在几十万年前是濑户内海的延伸,由于阿苏山的几次喷发,逐渐与其他陆地相连。九州是日本距离中国和朝鲜半岛最近的地方,也是中国大陆文化传入日本的重要场所。
日本领土的最南端是琉球群岛,包括冲绳县和鹿儿岛县以南的岛屿地区。冲绳在古代是琉球国,二战后被美军接管,直到1972年日本再次统治冲绳。这里的人独立性很强,和日本其他地方的风俗很不一样。冲绳的主要岛屿从南到北依次是土加拉群岛、奄美群岛、冲绳群岛和仙道群岛。日本位于四大板块交界处,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活跃。世界上每年约1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附近。在1996至2005年期间,20%的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日本。20世纪以来,日本发生过的、造成巨大损失的大地震有1923关东大地震(这次地震死亡人数超过65438+万,是日本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地震给日本首都东京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1995年的阪神淡路地震(这次地震后对城市的地震对策、建筑标准法的修订和防灾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2011年的中国东北局部太平洋海啸(地震带来的海啸给东日本太平洋沿岸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核电站事故造成的严重影响至今没有消除)。在沿海地区,地震引发的海啸带来的影响往往远远大于地震,英语中的海啸一词来源于日语。1896年明治三路地震引发的海啸高达38米,超过22000人死亡或失踪。2011东北太平洋海啸引发的海啸最高浪高达40.5米,约2万人遇难或失踪。
除了地震和海啸,火山引发的灾害在日本也不少见。1708年富士山宝咏喷发时,江户市也堆积了大量火山灰。1986年,伊豆大岛三元山爆发,岛上居民全部被迫到离岛避难。1991长崎县云仙浦仙月喷发也造成43人死亡。近年来日本比较活跃的火山有竹山、麻山、三宅岛、阿苏山、樱岛。日本的其他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暴风雪和低温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