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的内涵和功能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技能,使他们精力充沛,反应迅速而深刻,想象力丰富而活跃,并增强记忆力。相反,消极的情绪状态会抑制他们的心理技能,降低学习效果。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第二语言监控模型,该模型基于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流畅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指出:“接受可理解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学习者不同的情感因素也会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这类情感因素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克拉申称之为“情绪过滤”因素。小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来学习,他们的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英语学习也有更重要的影响。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绪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人,或者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害怕的人,学得更容易、更快。”这是因为:“恐惧会麻痹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一个学生在正常状态下可以完整正确地回答问题,但在恐惧状态下就会惊慌失措,变得愚蠢。即使他脑子里有这些知识,他也可能连一句话都不说,或者说得头头是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基于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一旦觉得外在的东西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与学生的情感协调,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凭直觉和印象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情绪,使部分学生的情绪处于饥饿状态。久而久之,老师的情绪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绪又对学习产生负面作用。一些本不应该是“学困生”的学生,因为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变成了“学困生”。老师真的是在麻木无意识的状态下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加强情绪的协调,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1).教科书中包含的情感因素。
英语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大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基于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情感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格、自信心和意志。新课标首次将情感态度纳入目标要求,体现了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理念。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以教师为中心,将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而狭隘的认知框架内。正如前苏联教学理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非常合理和符合逻辑的教学过程,但它给了积极情感很少的食粮,造成了许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其他消极情感,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摆脱知性主义的框架,强调教学必须进入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轨道。新的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从内容的安排和设置就可以看出来。
整体来看,每个单元包括A、B、c三个部分,每个单元重点训练一个话题,并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用英语完成具有实用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具体来说:(1)⑴《Let ' s talk》画面生动,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语调自然流畅,深受学生喜爱;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对话内容,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营造的场景和学生生动的表演中。⑵让我们主要学习一些常用词,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和接触到。单词卡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我们玩吧;让我们唱圣歌;让我们唱歌;让我们做;《让我们制造》和其他部分与《让我们说》和《让我们学》紧密结合,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补充和锻炼,也是一种训练和强化。内容设计新颖,节奏明快。通过活泼的音乐、各种动作、各种涂鸦游戏,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考者和管理者。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包括五个方面:对英语学科和教材内容的感受;对学生的感情;教师的教学情绪;对教学效果的期望;情感的表达。
(3)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他们是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个体,情绪多变,起伏不定。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他们对学习活动和英语学科的感受(学习兴趣、动机);对教师的情感(师生关系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心态(积极情绪应该是快乐自信,消极情绪是焦虑无聊等。);课堂情感氛围(师生关系、教学情境的和谐等。);表达情感的能力。
2.情感态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语言密不可分。我认为情感因素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
(1)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良好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人态度的感知。在信任和期待的外语课堂中,学习者变得更加自尊和自重。
学习外语的能力更加自信,极大地激发了学好外语和通过学好外语来胜任社会角色、提升自己的内在动力。当我们帮助“学困生”时,让他们感受到信任和归属感,从而克服他们的自卑,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动力来源是兴趣,愉快的氛围,老师良好的态度,主动自主的探究学习本身,都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有了兴趣,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更强了。
(2)安全感导致身心“开放体验”,减少情感过滤,提高外语交流效率。
情绪是大脑皮层和皮下中枢协调活动的结果,可以影响对智力活动注意的引导、对输入信息的反应和对输出信息的选择。这也是克拉申监控模型中“情绪筛选”的作用。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a .态度。如果你喜欢,感兴趣,接受学习对象,过滤就会少一些,反之亦然。b .心情。担心、紧张等会导致听力下降、阅读理解受阻、口误等,从而削弱交流的信息量。显然,在外语交际训练中,情绪状态对表达和理解有很大的影响。
(3)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外向进取。
小学英语课堂上有大量的口语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很多,而学生害怕犯错、羞于开口、懒于交流等心理障碍非常普遍。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用担心老师的惩罚和同学的嘲笑,减少心理障碍,大胆练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4)非语言情感信息有助于使语言交际中的表达和理解更加准确。
研究表明,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是:55%的面部表情,38%的语气和7%的语音文字。外语教材包含文化信息和情感内容。如果教师表达得当,课堂交际训练的效果是可以提高的。
第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
众所周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呢?我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1,娱乐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一切有效的工作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兴趣基础上。”教师要尽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把知识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敢于大胆发言,获得一些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打好语音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把握每个“第一次”
小学生往往对第一次所见所闻印象深刻,新鲜感和趣味性更是难以忘怀。教师善于利用“第一次”,会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想象一下:英语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她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英语。”给孩子的印象就是有多平淡。换一种方式,比如写“欢迎来到英语!”黑板上用漂亮的英语写着。;在录音机上播放欢快的英文歌曲;先说一个老师用英语做的自我介绍。请学生谈论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如有各种英语说明,长大后可以出国留学等。).这种效果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他们觉得英语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学习英语是一件多么有趣有益的事情。
当学生用英语说出第一句话,第一次害羞地和老师打招呼,第一次和同学表演对话,第一次唱英文歌,第一次玩英语游戏...这些新奇、喜悦、自豪、幸福的感觉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无数培养兴趣的机会也会随着这个“第一次”悄然而至。
⑵巧妙设计每一节英语课。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但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冒充主人,积极、主动、大胆、快乐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演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主动学习的情感。
①善用游戏。
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8 -12岁的童年,好奇心强,好动。
爱表现,好模仿等特点。他们爱玩,爱唱歌,爱游戏,爱活动,久坐不动。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的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紧扣“兴趣、情境、活动”这三个重要因素,让学生手、脑、口、耳、眼、肢、身一起用,动静结合,英语教学游戏是最有效的形式。猜谜游戏、宾果游戏等游戏让学生乐在其中,参与广泛。再比如“炸弹”游戏,学生参考句子。老师猜学生指的是哪一句话,炸弹就爆炸了,全班都爆炸了。如果猜错了,说明炸弹很臭,全班嘘声一片。这个输入阶段的游戏让全班气氛热烈,同学们都觉得很搞笑。他们自然不会分心,而是竖起耳朵听。游戏教学不仅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活泼、开朗、大方。
(2)巧妙设置场景。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不发达。情景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场景中讲解和练习英语知识,促进学习和理解,记忆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以下方法来设置场景:
一、巧妙设置实物场景。实物是最常用的视觉道具,老师要利用那些容易准备和携带的实物。比如在研究动物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带玩具动物,在课堂上展示,让他们在享受玩具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知识。比如第四卷,我讲了物价,这涉及到多少钱?在一元等功能项目中。/两磅。/三美元,为了不使内容显得枯燥,增加对英语国家货币文化的了解,增强国际意识,我设法借用了许多国家的货币,如美元、英镑、法国法郎、马克等。,这样学生可以传递他们的观察并了解它们,然后使用这些货币进行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功能对话。有了这些具体的东西,整个班级都会热血沸腾。
b、生活景观场景。教师可以结合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直播”、“答记者问”等活动。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比如人教版第五册?当时我以“我最喜欢的食物”作为我最喜欢的食物为主题,让学生说出他们最喜欢的食物,然后让一些学生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提问,比如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晚餐你想吃什么?...这种活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非常喜欢,踊跃参加,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③勤动手。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动起来,实现“动中学”和课堂上设计一些动手任务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边学边动,让枯燥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现在的人教版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事情是让学生去做的。老师不应该过分要求学生的小制作完美。重要的是过程和语言,听说读写的训练要穿插其中。比如学习巩固26个字母时,要求学生做一个打字键盘。学生们首先学习键盘、纸板、浆糊等单词。,然后边做边学:找些板子。把“键盘”剪下来。把它贴到黑板上。键盘制作成功。然后让学生玩一个键盘游戏。比如字母A/B/C……在哪里?/拼写单词键入单词猫/狗…?边找边打边唱ABC歌。这样,学生的兴趣不言而喻。
④巧妙的座位安排
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会觉得没意思。课堂上,每个学生基本都是同一个位置,整个班级多是老师在前,学生成排坐的传统方式。实际上,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适当改变学生座位的安排,或者改变师生的位置,让学生有置身于新环境的感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还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多便利。比如在讲故事班或者以表演对话为主的班级,可以排成半圆形;当游戏是主旋律时,比如“传包裹”,可以布置成圆形;有手工制作的时候,可以分成4-6人一组;初三英语课,随机性也可以增加。根据班里内容的发展,在设计各种活动的时候,也可以中途换地方。
2.带着情感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中心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传递上,而没有意识到知识传递过程中的情感。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知情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并伴以积极的情绪,以教师的积极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达到以情促知、以情融知的效果。
(1)教师用积极的情感鼓励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感应该是快乐的,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才能教学
教师的快乐情绪能够影响和触发学生的快乐情绪。试想:如果老师一脸阴沉、表情冷漠或愤怒地走进教室,学生们会感到压抑和紧张。当老师带着微笑和喜悦走进教室时,学生会感到更加亲切和快乐,这将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新信息。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比如每次课前,我会让学生唱一首英文歌,背一首英文童谣。这时,如果老师无动于衷地站着,即使歌曲轻松优美,孩子们的歌声也是毫无生气的,没有欢乐感。相反,如果老师和学生一起唱,能带领学生做动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老师也会被他们感染。可见,快乐情绪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快乐的教学氛围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和调节的。
⑵教师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情感关注。
美国心理学家Aypar Blabien做了很多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情感注意力,这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微笑、眼神交流、手势语言、耸肩等等。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适当的耸肩和手势都会向学生传达鼓励,期待,等待,肯定和表扬。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力量和勇气。在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微笑”是贯穿始终的表达。通常,我会微笑着环视教室,然后走进教室。随着一声“早上好”或轻松的“嗨”,我开始了课堂教学。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用肢体语言配合教学,如通过面部表情吸引学生,用点头或幽默的动作给予学生鼓励、勇气或提示。比如在教饿、饱、累、睡这类词的时候,老师先用夸张的动作引出来,让学生快速理解,然后让学生边学边练。在教快乐、悲伤和哭泣时,我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
上课难免有走神的同学。这时,我常常用眼神提醒他或悄悄走到他身边,微笑着对他轻轻摇头,既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默契,从而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⑶教师应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