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关系
保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平衡发展,对人才的成长意义重大。如何保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平衡发展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理清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
一、两个关键词:?逻辑?用什么?思考?
要区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首先要明确两个关键词,即?逻辑?用什么?思考?。?逻辑?它是一个外来词,由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从英语逻辑音译而来,英语逻辑来源于希腊语。Logos?音译,那么,追根溯源,逻辑?这个词的原意应该是来自希腊语吧?Logos?去探索。在希腊语中,logos有?文字、思想、概念、合理性、规律性?700等含义。从思维角度来说,逻辑?这个词侧重于规律性或合理性。尤其是当古希腊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开始将逻各斯这个词定义为一个哲学术语的时候?意思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在354的时候,更有力的证实了逻辑重在表达?规律性和合理性?的意思。
?逻辑?该词进入汉语后,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义词。它有四层含义:(1)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比如中国革命的逻辑就是中国革命发展变化的规律,一个客观的东西。(2)思维规律。比如论证要有逻辑性,也就是符合思维规律。(3)特殊理论或观点。比如反动逻辑,即反动的理论或观点。(4)思维的科学逻辑。显然,在逻辑这个词的几种含义中,与思维密切相关的是什么?规律性。所以,在?逻辑思维?然后呢。不切实际的想法?在?逻辑?这个词指的是思维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从词的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是符合规律的思维,非逻辑思维是不规则的思维。
因为这篇文章是教育领域的?逻辑思维?用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是的,所以,就在这里?思考?暂时抛开一般意义上的解读?思考?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思维的定义是?解决或理解问题的思维过程?。
李四光的成长过程可以支持上述对思维意义的定义。李四光不止一次谈到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一块巨石的关系。一天晚上,李四光躺在门前的巨石上数星星,突然想到大人们在说什么?恒星坠入陨石?声明让他有了主意:?带着这个疑问,李四光从小学升到了中学,从中学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地质专业,终于发现家乡的巨石不是陨石,而是冰川巨石。所以,是巨石的问题把李四光带入了地质界。问题是思维的老师,人生的契机,思维的同行。
二、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根本区别
逻辑思维又称知性思维,是以科学及其发展为反思材料,运用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它讲究循序渐进,知识积累,慢而稳,其核心是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规律性。与非逻辑思维不同,它具有调皮、奇特的特点。它挑战权威,蔑视经验。往往是东一锤子,西一锤子。其表现的核心特征是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无序性。所以,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思维注重结论的确定性,非逻辑思维则相反,追求结论的多样性。
先说两个问题。一个是数学公式:AM?A=PAQ .这里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每个字母代表哪个数字是根据公式的要求推导出来的。二、请说出一件?红砖?的使用。
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的解法,显然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确定的、唯一的,答案是逻辑推演的结果,属于逻辑思维。根据要求,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因角度不同、环境不同、思路不同而各异,每个答案的获得都不是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想象和联想的过程。所以这个思维过程属于非逻辑思维。
从思维理论来看,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集中思维,又称收敛思维,是以已有的概念和事实为基础,整合一切已知条件,遵循逻辑原则,按照一定要求得出一定答案,从而形成科学成果的思维方法。所以,集中思维的核心是逻辑思维,也注定了逻辑思维结论的确定性或集中性。
扩散思维也叫发散思维。这种思维主要是突破原有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借助想象和联想,充分从已知条件出发,全方位延伸,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答案。很明显,这种思维方式属于非逻辑思维,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非逻辑思维追求答案的多样性。
2.逻辑思维注重结论的科学性,非逻辑思维追求结论的奇诡性。
根据以上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的区分,逻辑思维就是把各种前提条件集中起来,形成科学结论。因此,逻辑思维的结论重在是否正确科学,是否有事实依据和科学理论依据;相反,非逻辑思维挑战权威,蔑视经验。它应该消除思维的一切障碍,实现思维本身的超越和飞翔。
正是因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对结论性质的关注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与知识积累和经验成正比,而非逻辑思维与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必然联系。甚至知识和经验越多,越深刻就会成为不合逻辑思维的障碍。
例如,一份英国报纸曾经要求回答一个棘手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同一个热气球上的三个人遇到了风暴,必须将其中一个人推下去,以确保另外两个人的安全。有三个人,一个是伟大的内科医生,一个是伟大的化学家,一个是核物理学家。我该抛弃谁?结果一个12岁的女孩给出了最奇怪最震撼的答案,获得了本次活动的大奖。在成年人看来,梗讨论的问题是三个人的社会角色谁更重要。因此,很难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孩子眼中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尽可能的减轻气球的重量,于是最重的人就成了被抛弃的对象。面对老师黑板上的一个粉笔点,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说出上百个答案,而高中生只能说出一个答案。
3.逻辑思维需要过程的严谨性,非逻辑思维依赖灵感或直觉。
结论的科学准确并不是逻辑思维的唯一价值取向,它更注重推导过程的有效性和严谨性。比如一道数学题:已知?A,B,C的三边分别是A,B,C;a = 3厘米,b = 4厘米,c = 5厘米.验证?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人做了如下证明:
∫a = 3,b=4,c=5(已知);
A2+b2=25,c2=25,
ABC是a2+b2=c2。
还有∵直角三角形a2+b2=c2(勾股定理)
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上述证明从逻辑形式上属于三段论的推理过程,但这个论证过程并不严密,这是错误的吗?赢了两次。不,GAI?的逻辑错误。正是因为推导过程不科学不严谨,存在逻辑错误,所以结论虽然正确,证明仍然无效。
非逻辑思维过程不考虑逻辑形式和思维规则,只依靠灵感或直觉。这种灵感或直觉往往不期而至,突如其来,无缘无故。是意识活动的爆炸式质变和飞跃,是突然的开悟,是智慧之光的瞬间闪烁。就像黑暗中突然看到的一道光,来去匆匆,难以重现。正如美国科学家霍尔所说,?不要问为什么,直觉无所谓为什么。。
逻辑思维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有明确的方向,而非逻辑思维则呈现极大的跳跃性和随意性。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说明这种差异。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登陆月球。一名航天员出舱后,不小心弄坏了登月舱启动开关的手柄,启动器打不开了。这样宇航员就无法返回舱内。于是宇航员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了情况,地面指挥中心听了消息,重点是如何启动开关,人们围绕如何修理开关旋钮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因为宇航员没有任何工具,所以无法实施。这时,一位专家突然想到,宇航员有一支特殊的圆珠笔,是用硬质合金制成的。只要笔的一端深入启动开关,拨动一个小金属体,电路就能接通。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这里非逻辑思维的跳跃性和随机性带来了创造和发明。它抛弃了开关旋钮,另辟蹊径,一直用于书写的圆珠笔也有了新用途。
第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联系
登月舱开关旋钮的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如果没有那支特殊的圆珠笔引发的不合逻辑的思维的启发,恐怕我们无法解决眼前的困难。光凭这个灵感,没有后面每个环节和组成部分的逻辑分析,恐怕无法得到最终满意的结果。所以,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虽然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问题的圆满解决,既需要非逻辑思维的启发,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催化剂,也需要逻辑思维的严密推演和科学论证,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保证。
一个成功的思维过程应该建立在?扩散?专注?再扩散?重新集中注意力?,那是?非逻辑?逻辑?又不符合逻辑?又是逻辑?这样一个过程。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关系,即对立与统一,交替转化的运动过程,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美国哲学家库恩指出:?科学只能在发散思维方式和收敛思维方式相互拉扯形成的张力下向前发展。如果一个科学家有能力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那么这就是他从事最好的科学研究的首要条件之一。?[2]184因此,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应该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但是,这种协调只能是相对的。要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协调发展的教学内容,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向两种思维平衡发展的方向迈进,但也要能够正确对待思维不协调的因素。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他们的非逻辑思维必然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不能因为学生思想中的不和谐因素就全盘否定传统教育,这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扬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优势或好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非逻辑意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尽可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