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描述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来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各种语言知识都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呈现和学习。通过创设特定的语境,采取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也就是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呢?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英语很陌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经验。所以,在这个初始阶段,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学生才会主动动脑认真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最佳环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利用真实生活场景、表演场景、模拟交流场景、直观教具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扮演角色,尽可能多说多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努力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想学、爱学、乐学。第二,创造直观生动的语言环境。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我阅读了教材的全部内容,把握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前充分备课,设计教案,板书设计,课内要求,课后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画漫画,制作手偶。为学生创造场景。板书必须设计得精炼、准确、精致。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图表、简笔画等。结构往往是单词-句型-图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续兴趣和爱好,为英语的综合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营造真实恰当的场景。真实语境有助于学生体验来自真实交际情景的语言。教师创设具体、真实、恰当的情境,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练习和初步尝试使用语言,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需要提高运用情景开展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等同于无,不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理解;教师片面追求场景的趣味性,忽视场景的真实性;教师在呈现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在实践和应用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单一。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1,创造符合生活现实的场景。所谓情景创设中的真实,是指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真实交际中使用的语言。不真实的场景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脱节,不利于学生真正运用语言。比如关于购物的话题,老师把商品和商品的标签放在讲台上,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想买的商品和价格,还要用我要一个…你有吗?多少钱?等待实践和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创设的语境真实、自然,即对学生来说是恰当的情景,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从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情景交融中进行有意的语言实践活动。2.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创设有效的情境。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直观生动地呈现了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对插图的处理比较随意或简单,虽然也使用图片,但存在很多简单讲解、单摆浮动的现象。诚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语境中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学生观察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带着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情况,但是老师要认真考虑哪些问题更有效?只是他们是谁吗?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理解图片的大意。激活课堂,创造真实场景。教师应该尽力把课堂变成一个有意义的交流场所,让学生体验语言使用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根据课文和课堂情况寻找一些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课堂语言的运用,交流的内容和涉及的场景也要真实。比如我们在学习电话语言的时候,老师模拟接电话。你在做什么?我正在上英语课。老师上课不能接电话和学生长时间交谈。只有当它是真实的,学生才能接受它,并真正知道如何使用它。让学生在个人活动中更加独立。让小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经常利用结对作业、小组作业进行小组练习。4.课后延伸,继续创设有效情景。学生课后回去自学最重要,老师要下放主动权。课后,教师可以围绕课堂话题设计调查、访谈、活动设计等语言应用活动,为学生创设课后学习场景。同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多看英语节目,组织各种活动,尽可能多说英语。让学生之间经常交流,增长见识。在校园里,要用英语互相问候,说话时尽量用英语,开展一些表演、图片、游戏、唱歌等比赛,既能让学生锻炼各种能力,又能学会灵活运用英语,不知不觉地说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