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绍武的职业是什么?

钱绍武

钱绍武,1928出生于江苏无锡,1947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赴苏联留学,1959回国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擅长雕塑、绘画、书法。留学苏联毕业后创作了雕塑《路之歌》;《江枫头像》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李大钊纪念碑建在河北省唐山市大钊公园。出版《素描与随想》、《人体素描作品选》,出版《愉悦论》、《雕塑之美》、《亨利·摩尔方法初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

中文名:钱绍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28

职业:雕塑家、书法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道路之歌、李大钊纪念碑。

人物介绍

钱绍武(1928.4—),江苏无锡人,雕塑家、画家、书法家。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理论工作。1942年开始向无锡著名画家学习国画。1947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49后中央美术学院)。1951毕业,留校任教。1953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959毕业,职称艺术家。回国后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77任副教授,1986任正教授兼雕塑系主任,1989退休。1988美国访问及讲学。

持有的立场

曾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常委、首都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城市雕塑全国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角色的生活

1928年,无锡钱氏家族又诞生了一位艺术家,出了钱穆、和钱钟书。

随着家庭研究的起源,钱绍武9岁开始与家中72岁的阿姨一起学习古代汉语。老人用考举人和秀才的方法来教钱绍武。老人让钱绍武每天早上起来,跪在一个小垫子上。他面前的桌子上有一本书,老人坐在钱绍武旁边,手里拿着一根红色的筷子。老人先教了一会儿,9岁的孩子听不懂他教的古文,很快就困了。于是老人的红筷子打了他的头,又念了一遍。看完了下午还要背。背不出来就不准睡觉。老先生也熬夜陪着他,直到他背完。这是中国非常特殊的教育方式。利用孩子记忆力好的特点,孩子根本不需要去理解古诗词、古文,只要先背下来,就会终身受用。钱绍武12岁的时候就能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第一章第二章了。他还学了诗经,读了孝经。他中学的时候,后来学美术,有一个外号,叫老夫子,因为他喜欢引经据典,因为他当时只会写古文,不会写近体文。甚至有人认为他写给父亲的信是他爷爷写的,因为字迹太像一个老人写的了。

后来我父亲是北大外语系教授,担心儿子被当小古董教,就把他接到北京的家里教了三年英语。但是当他看到钱绍武晚上专心画画时,他不知道蜡烛已经滴到他的手里了,所以他把他送回了无锡。

2011年4月2日,钱绍武和夫人何玲将其全部艺术作品和财产无偿捐赠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顾会长、何美英理事长与、何玲签署了捐赠协议。

根据协议,钱绍武和何玲将向清华大学无偿捐赠其所有艺术作品,包括雕塑、书法、素描、国画等近1000件艺术品及其他财产。清华大学将永久保存和展示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并建立一个专门的博物馆钱绍武美术馆保存。清华大学还将成立“钱绍武艺术研究院”,进行中国艺术的理论研究,推动中国艺术创作的实践。同时,对钱绍武的艺术作品和思想进行整理、总结和研究。

学习生涯

回到家乡后,钱绍武跟随家乡著名画家秦谷柳学习了三年中国画和古诗词。学美术从学墨开始,老师就是想通过学墨来锤炼自己学美术的耐心和细心。跟随秦先生,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诗歌、书法和绘画学习。王先生教他,如果只画画,将来就是画家,永远不会成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书画相通。想学好中国画,首先要掌握中国的文化。为此,秦老师还专门找了一位老师对进行了严格的古典诗词教育。秦老师教书法作画,每天与世界各地的弟子交流。钱绍武强大而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就是这样被熏出来的。

1947钱绍武18岁从农村回京。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的作品深深吸引了他,他开始对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听了半年董的课后,他拿着自己画的初中毕业证报考了国立美术学院。素描考试的时候,他差点把传下来的馒头当橡皮擦吃了。由于他的数学和物理成绩都是零分,一些考官拒绝接受他。当时美国学院院长徐悲鸿告诉其他考官收钱绍武:这些数学物理我也不会。徐悲鸿看中了钱绍武深厚的国学功底、出色的素描基础和流利的英语能力,于是破例录取了他,把他分配到雕塑系。

在师从北虹先生时,王老师经常教导他在学习艺术时不要被艺术技巧所迷惑。一次,钱绍武看到一幅马奈的铜版画素描。马奈的造型能力很强,钱绍武很感兴趣,于是学习了他的笔法和组合。红贝先生朝钱绍武身后看了看,说道:“佩蒂顿”。就是告诉他不要学这些小兴趣。这给了钱绍武很大的震撼和启发,让他明白了学习艺术,一定要看清本质是什么,“辞藻是真诚的”。它最根本的真诚成为钱绍武后来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所有的艺术技巧,所有真正的辉煌和真正的感动,都是真实和真诚的。技能是次要的,技能是靠“诚”产生的。

作品

他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和天津群众艺术馆举办个人绘画和雕塑展览。留学苏联后创作的雕塑《路之歌》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杜甫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江枫头像》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李大钊纪念碑建在河北省唐山市大钊公园。作品有《李大钊纪念馆》、《炎帝》、《李清照》、《黄州》、《严济慈》、《石家庄烈士》等。出版有《素描与随想》、《人体素描作品选》、《愉悦论》、《雕塑之美》、《亨利·摩尔方法初探》等论文数十篇。

古典诗歌

诗人钱绍武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有很深的造诣。随口而出的名句名句,论辩的口才——深厚的文学功底,让他的艺术创作不仅别具一格,而且充满了诗意。钱绍武先生为许多诗人和文人塑造了形象。钱绍武对诗人的命运、生活经历、社会背景和诗歌的独特理解和个人感受都融合在这些诗人的肖像中。他运用了材料、体量、造型等一切技术手段来表达他的理解,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都表现出独特的精神内涵。

65438年至0980年的青铜雕塑《杜甫像》是钱绍武在文革结束后的第一件作品。杜甫和葛在奋斗和向上的力量上,在强调造型的艺术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表明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发生了变化。“文革”后,他再去读这位古人的作品,会更能体会到“朱门酒香,路冻死人”的感觉。杜甫的眼睛是茫然的,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惊恐和忧郁的表情,这是这种处境下知识分子的一种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自己的心态。1986年,他用不锈钢竖立了一尊李白纪念碑,描绘了绝望的李白投江自杀前的情景。1986年,他用红色大理石创作了闻一多先生的纪念馆,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闻一多先生的“红烛”精神。张继1993的《枫桥夜泊》表现了寒山寺畔诗人张继的忧郁心情。北京大观园里有很多著名画家的曹雪芹的画,但是在1995,钱绍武先生的雕塑就不一样了。一块一团的大石头,到处都是模糊不清的暧昧,眼里只有一点泪光透露着沧桑。1999他创作的冰心肖像,指的是冰心早年在美国留学时的一张照片。汉白玉的质感,表现出冰心精致优雅的仪态和清纯的气质。

音乐感觉

在钱绍武先生众多的雕塑作品中,《盲人阿炳》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钱绍武和阿炳有一个特殊的机会。钱绍武从1岁到7岁和阿炳住在一个大院里。钱绍武的祖母是眼科医生,阿炳是一个贫穷的乞丐。她善良的祖母经常免费治疗他的眼睛。钱绍武看到了阿炳的眼睛。因为我看过,塑造它很难。他的方脸特别瘦,眼睛完全烂了。1991年前,钱绍武曾经做过一个阿炳的雕像,但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抓住了阿炳的灵魂。两年后,他修改了阿炳的雕像。阿炳的背变成了雕像的正面,而阿炳的脸变得非常模糊。

钱先生为了表现一个被折磨的音乐家的感觉,干脆不去刻画他的脸,而是用他在刺骨的风雨中沿街弹琴的那种被折磨的姿势,来控诉他悲惨的命运。阿炳走在小巷里,弹着钢琴。因为他是盲人,所以他必须靠着墙走路。这面墙是无锡特有的小街巷里腐蚀严重的破旧墙,还有就是那种石板路,强调时代气息,空间狭窄压抑。一盏昏黄的路灯照在头顶,一个影子粘在墙上,是一个很沮丧的身影。艺术家的创作来源于真实的印象,作品的表达也很生动。

代表作

钱绍武对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1991年为唐山市大钊公园雕李大钊像。当时他接到的设计方案是雕刻一个3米高的李大钊坐像,手里拿着一个卷轴,但钱绍武最终的作品是3米多高的头部,整个雕塑由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从照片中发现李大钊的脸特别方,而且所有的照片都很少有侧面,都是坐在一个严肃的位置上,头发剪得很平。他还读了大钊先生的《守常文集》,尤其是看到鲁迅先生对大钊先生的描述,一个朴素稳重的形象构思基本形成。于是他推翻了手握卷轴的计划,特别强调自己的铁肩膀承载着道德和娴熟书写的气势。他的肩膀被夸张了,宽阔的铁肩凝固成永恒的瞬间。借鉴天安门门的风格,两块大石头,一横一竖,象征李大钊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基石。半身像背面衬以青松,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钱绍武先生认为雕像是在不断地咀嚼别人的灵魂,然后通过他对别人生命的感受、体验和同情来表现这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

作品欣赏

选择并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