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英语单词是什么?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全世界约有3000种。它是一种微小的飞虫,有刺吸式口器。通常雌性吸血,而雄性吮吸植物的汁液。吸血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病原体的中间宿主。蚊子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其中最著名的是按蚊、伊蚊和库蚊。
一.基本概况
蚊科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科。这一科通常被称为蚊或蚊,是一种微小的飞虫,有刺吸式口器。通常雌性吸血,而雄性吮吸植物的汁液。吸血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病原体的中间宿主。蚊子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第二,类型
蚊子种类:昆虫纲,约3300种及亚种。中国有33个种和亚种15属。蚊媒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按蚊,二是库蚊,三是伊蚊。第一类是按蚊成虫,翅膀多有斑点,身体多为灰色。它们停留时,身体与停留面保持一定角度,多在夜间活动。第二类是尖音库蚊。成年库蚊的特征是翅膀大多无斑点,体色为棕黄色。身体停留时,往往与停留面保持平衡平行状态,活动多在夜间。第三类是埃及伊蚊。成年埃及伊蚊翅膀上没有斑点,身体多为黑色带白斑。因为它喜欢在白天活动,所以我们白天在室内阴凉的地方经常会有这种蚊子。可能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它的身体是黑底白条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病毒和疟疾的各种蚊子:美洲库蚊、埃及伊蚊、非洲按蚊、家养热带蚊子、三带喙库蚊、白纹按蚊。虽然蚊子的种类很多,但人们家中常见的只有伊蚊、库蚊和按蚊。
1.尖音库蚊
蚊科库蚊亚科的一个属。称为尖音库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蚊科第二大属,已知800多种和亚种。中国已知有70多种。幼虫在各种水体或容器中繁殖。它们是最常见的室内蚊子,俗称屋蚊。
2.白纹伊蚊
俗称“花蚊”,白天主要吸血,螫刺凶猛,传播登革热,有“亚洲虎蚊”之称。繁殖于天然滞水和小容器中,如缸、罐、花坛、竹筒、树洞、饭盒、废轮胎、盆景、堵塞的屋顶沟渠等。斑蚊白天晚上都咬人吸血。斑蚊不仅凶猛,而且善于飞翔。一般蚊子的飞行距离只有几十到几百米,最远不超过1-2公里,但斑蚊能飞5-7公里,而且速度极快,还能随意做前后翻滚、俯冲、急转弯、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度动作”。
3.埃及伊蚊
是典型的喜欢吸人血的“家养蚊子”。白天吸血,习性与白纹伊蚊相似。喜欢在水缸等器皿里产卵,繁殖幼虫。
4.中华按蚊
中华按蚊幼虫在大片积水中繁殖,如水田、沼泽、芦苇塘、缓流沟等地。
第三,危害
蚊子中,最可恨的是吸人血的蚊子。雌雄蚊子的食性不同。雄蚊子是“素食者”,专门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实、茎、叶中的汁液为食。雌蚊偶尔会尝到植物的汁液,但一旦结婚就要吸血了。因为它只有吸血后才能发育卵巢。所以咬人吸血的只有雌蚊。蚊子的一对触角和三对足上有许多螺旋状的感觉毛,每根感觉毛上密集排列着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在黑暗中,蚊子可以通过这个传感器感应到人体在空气中散发的二氧化碳,在1秒内做出反应,正确快速地飞向吸血对象。蚊子在吸血前,将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注入皮肤,与血液混合,使血液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然后吐出未消化的旧血,吸出新鲜血液。如果一个人同时叮654.38+10万只蚊子,就能吸光人体的血。
蚊子吸人血,也很“挑剔”,专门找符合自己“口味”的对象。当蚊子在熟睡的人的枕头周围“嗡嗡”时,它们依靠接近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和汗液中包含的化学成分。所以,雌蚊在爱出汗中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的人。因为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分泌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容易吸引蚊子。
蚊子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80多种疾病。在地球上,没有一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疟疾也被称为瘴气。根据1935卫生部的调查,在瘴气流行的地区,50%的居民血液中有疟原虫,72%患有恶性疟疾。1936年,江苏省高县约有2万人死于疟疾。1876年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无数工人死于黄热病和疟疾,这使得1889年必须停工。只有在昆虫学家解决了蚊子的问题后,他们才能继续完成运河工程。1930远东热带病医学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每年约有50人死于虎口,5万人死于疟疾。世界上有400种疟疾,其中85种可以传播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感染疟疾而死亡。疟疾每年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3]能感染疟疾的按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其是非洲。在非洲,平均每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冈比亚按蚊的另一种疾病,大多数种类的蚊子都能传播丝虫病(由线虫引起)。这种疾病会导致gumma,使外生殖器和大腿异常肿胀。全世界约有65438+20万人感染丝虫病。[2]大多数种类的蚊子可感染毒性疾病,包括黄热病、登革热、日本脑炎、圣路易斯脑炎、多关节炎、裂谷热、基孔肯雅热和西尼罗河热。幸运的是,艾滋病不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
蚊子是如何将病原体传入人体的?按蚊在吸食疟疾患者的血液时,也会将疟原虫(疟疾的源头)吸入体内。当它们再次叮咬时,疟原虫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叮咬者体内。10天后,靠近皮肤的血管中开始出现疟原虫。它们在患者的红细胞中繁殖,并分裂成大量的小型原虫,这些原虫破坏红细胞并释放出一种毒素。每一个疟原虫都会侵入其他红细胞,不断繁殖,使得患者体内的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导致患者出现寒战和发热。疟疾患者首先全身发冷和颤抖,但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很高。大约一个小时后,病人感到发烧,然后体温继续上升。三四个小时后,他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几个小时后,病人感到轻松,他的病似乎已经过去了。其实这个时候,小原虫已经侵入新的红细胞,开始繁殖。当疟原虫再次破坏红细胞时,病人再次发病,形成第二轮。除非给予适当的治疗,否则这种发作将会定期而痛苦地持续下去。疟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病人身体虚弱,效率低下,严重时甚至失去生命。目前可以使用药物来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但最好的方法是消灭疟疾这种感染这种疾病的蚊子。
日本脑炎(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由蚊子传播。这种病也叫日本脑炎,俗称脑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和昏迷。没有特效药治疗,所以死亡率相当高。
蚊子在叮咬含有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相当一段时间后变得具有传染性,并且在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会使被叮咬者生病。感染这种疾病的蚊子是尖音库蚊和伊蚊。为了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除了接种疫苗和预防感染外,还必须大力灭蚊,消灭传播者。此外,尖音库蚊和按蚊也会传播丝虫病(象皮病)。
在中国可以传播疾病的蚊子大致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称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不完全统计,在1929的1年间,全球约有200万人死于疟疾。另一种是尖音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日本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条纹,也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日本脑炎和登革热。
在夏季适宜的环境下,雌蚊在水中产卵,一两天后孵化成幼虫,称为蜻蜓。经过四次蜕皮,就变成了蛹,蛹可以在水中继续生活两三天,然后羽化成蚊子。完成一代发育只需10-12天左右,一年可育成七八代。
科学家从很久以前就发现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但仅凭二氧化碳并不能说明全部,因为事实表明,蚊子毕竟更喜欢叮咬人的胳膊、腿和脚。因此,二氧化碳的作用不可忽视,但皮肤也必须释放其他对蚊子更有吸引力的物质。
科学家发现蚊子对一些混合物有强烈的反应。在他们实验的346种物质中,三种特殊化学物质的混合物每次都吸引了90%的蚊子。Bernier发现他自己的胳膊和手只吸引了7只蚊子。“有时候,混合了30种物质的蚊子根本不会被吸引,”伯尼尔说。然而,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们从未发现任何一种引诱剂可以100%地吸引蚊子。
研究人员还发现,能释放人体气味的混合物对蚊子更有吸引力。然而,这远远不是一种更好的引诱剂。由于引诱剂对蚊子的吸引力必须大于其附近的人体,伯尼尔等人表示,“接近人体非常困难,我们还未能做到。”
消灭蚊子是保证人类健康和避免疾病传播的关键。蚊子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蚊子喜欢在清水中产卵,如小河、雨池、池塘、池塘、稻田、山涧等。在温暖的季节,卵可以在大约三天内孵化,并开始吃水中生长的微小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它们靠在身体末端的两个气孔上,在水面附近吸取空气。蜕皮后,宝宝最终停止进食,变成蛹。大约两三天后,蛹浮出水面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蚊子)飞出。雌雄交配多在清晨或傍晚。首先,雄蚊子成群结队地在树梢、屋檐、窗户或空旷的地方飞来飞去。雌蚊抓住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迅速交配。雄蚊只吸草汁,以花蜜为生,不吸血。雌蚊交配后要吸食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一次饱血后可产卵一次,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杀死一只蚊子,相当于杀死成百上千只。了解蚊子的生活史和繁殖地很重要。我们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杀死蚊子。蚊子幼虫是最容易扑灭的,因为它们必须生活在水中。如果能把低地填平,把积水排干,经常清理盛水容器,一定会收到很好的灭蚊效果。
灭蚊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成虫比较难灭掉。一般来说,蚊子比较小,飞行路径不固定,随着气流移动性强。早期人们用的是烟熏的方法,现在用的是气雾剂,灭蚊片等等。但这些都对人有害,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电子灭蚊拍效果更好,灭蚊器也可以自己做蚊香。方法是:用1ML洗洁精,将洋葱榨出的1ML汁液加入200ML水中,然后装入喷雾瓶,喷在蚊子身上。飞行的蚊子会失去飞行能力,如果再喷,蚊子会因神经系统受损而死亡。
到了晚上,蚊子有趋光性,所以大部分蚊子开始进屋。。房间的角落、天花板、床底、座位后面的几个水源附近(尤其是有婴儿和老人的房间)是蚊子喜欢光顾和躲藏的地方。因此,在喷洒气雾剂时,应特别注意。其实防蚊最重要。如果防蚊做的好,你家的蚊子数量会非常非常非常少。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蚊子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估计,每年约有7亿人被蚊子感染各种疾病,每17人中有1人死于蚊子感染的各种疾病。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很多传染病往往是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的。但在大多数温带国家,如美国、英国、新西兰,被蚊子叮咬通常只是痒,但也不排除个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