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是听、说、写、译的基础。英语阅读训练是英语学习的核心。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要通过细读来完成。因此,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中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喜欢某些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练习语言的机会,如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对话、教英文歌、做游戏、表演英语短剧、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所学的单词或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满足他们的表达欲和创造欲,使他们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此外,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语笑话和外国轶事,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在阅读课上事半功倍。第二,依法教,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传统观点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按韩愈的说法,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英语阅读教学要强调“学”字,从让学生“学”到培养学生“学”,给他们方法,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一个好老师不是教,不是教学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说,学会如何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只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更好地传递知识,让学生终身受益。第三,增加语言练习量,拓展英语阅读空间。应该说,高中阅读课文各个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优秀文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反映的国内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都能引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然而,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将阅读教学局限于文本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封闭的课堂和狭隘的书本上,要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阅读内容的视角,摆脱传统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一种方式:每周选择三到五本难度适中、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书,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方法二: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课。首先要在选材上下功夫,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和表达能力,拓宽选题范围。我们应该从新出版的英文报纸和杂志中选择阅读材料,也可以使用一些音像书籍和视听书籍(VCD,MTV,录像带等)。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能抓住时代特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第四,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个性教育,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好教材。阅读教学应把教学内容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尽量挖掘课本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阅读不是一项孤立的语言技能。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中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尤其是加强对难句的分析和理解。理解难句的关键在于抓住句子的主干,抓住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1)不要大声朗读或指指点点,而是默读。大声朗读和手指朗读会分散注意力,限制阅读速度。默读可以集中大脑的注意力,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进行推测。(2)不要逐字读,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在逐字阅读中过分注重单词,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很难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3)不要重复阅读,这样容易影响理解的专注力,减慢阅读速度,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你所有的知识和智慧,一口气跨越障碍,看到终点。(4)不要一看到生词就去查字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愿意放下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对阅读的兴趣。(5)不要边读边翻译,这样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还会促进理解。你应该用英语直接思考,记住关键词,抓住大意。第二,注重阅读技能的培养。阅读需要多种能力,如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语言技能、理解能力、阅读技巧等。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材料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种类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培根在《论阅读》中对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论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有少数需咀嚼消化。也可以请人看书,取摘要,但前提是题材低劣或价值不高,否则书的提炼就像水的蒸馏,无味。”下面,笔者分别介绍一些阅读技巧。(1)寻找主题句,抓住关键词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每段都有一个句子来表达本段的主题。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有些出现在段落的结尾,少数出现在段落的中间。而一般的文章写作都遵循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的原则,所以“一线”阅读法特别适合学生阅读自己非常熟悉的话题的文章。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中建立起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补充框架,仔细阅读。(2)阅读每一段的第一段和第一句每一篇文章或每一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有特殊的意义。作者会在第一段陈述写作意图,也可能在最后一段总结全章。因此,我们应该非常重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同时也要注意每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第一段之后的段落都是第一段的展开。再者,注意每段的首句,可以弥补首段有时不清楚的缺陷,解决最后综合论述中的疑难问题。(3)学习跳读的目的是从文章中查找一些你需要的具体信息。需要垂直阅读,就是眼睛不要水平阅读,要垂直阅读。对于每一行文献,不要去关注关键词和非关键词。关键词也是一扫而光,因为垂直阅读或者扫描关键词都是抓住主旨后再去读其他部分,速度一定要快。关键词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粗体字、黑体字、大字母、斜体、下划线部分;承接词和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4)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在阅读了文章,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后,还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引用的事例、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推断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作者想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持什么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断文章深层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更高的理解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和果断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助于学生顺利阅读和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第三,把握不同主题的文章体裁。根据具体体裁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正确理解。记叙文要交代人物、地点和事件,然后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议论文一般先提出论点,然后分析或举例论证,得出结论;在说明文中,作者首先提出说明的对象,然后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另外,在阅读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有意识、有选择地阅读,以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NMET阅读理解考试的主要要求是:1。阅读材料的主要思想和大意,以及用来解释主要思想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2.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3.既要理解字面意思,也要理解深层意思,包括作者的态度和意图。4.不仅要理解一句话或一段话的意思,还要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5.我们不能只根据提供的信息去了解,还要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根据这五个要求,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中的选择题分为以下几类:细节理解、词语理解、主题与主题、猜测词义和推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谈谈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和策略。一、先看问题,带着问题看文章。即先看试题,再看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题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主观判断题考察文章的情感基调、作者未明说的观点以及对贯穿全文的中心主题的理解。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和整篇文章进行深度推理。其次,要知道试题的题干和每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描,快速定位相关信息,再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识别、分析、比较,从而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合图形和表格类科目的理解。第二,细读细节,理顺思路和文章脉络。一篇文章绝不是一堆毫无关联的句子。作者是一个有脉搏的文本。比如,记叙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讨论式包括论点、论据和结论三个要素,通过解释和举例来阐述观点。根据文章的特点,可以细读细节,以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前因后果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运用“画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第三,进行逻辑推理,做好深度理解。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没有表达他的意图。读者应该根据字面意思,通过文本的逻辑关系来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含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刻理解。深度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这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度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作;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本的表层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只能一概而论。只有透彻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中常用的词有:推断、暗示、暗示、指示等。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我们需要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广泛阅读,锻炼分析能力,提高认知能力,正确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学习一定的阅读技巧,掌握阅读方法。作者: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