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易经,看易经是怎么毁掉一个人的?
1.《易经》为什么容易学?
因为《易经》虽然是无字天书,却创造了八个符号来描述对人类生存有重大影响的八种自然现象,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八卦。
2.我们说易经有三个关键词,阴阳五行八卦。这是整部易经的核心只有三个字。八卦符号是古代语言,我们使用易经就相当于把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语言。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基础英语。英语有26个字母,但是八卦这种古老的语言有多少个字母呢?只有八个字母;学习基础英语交流需要掌握多少单词?保守估计一两千字。而整个易经体系有多少个字?只有64个字!64个字涵盖了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
3.正是因为你只需要掌握8个字母,只需要记住64个字就可以学习易经。所以《易经》是一本易学的经典。很多人觉得难,是因为没有掌握简单的方法和错误的道路,即使花一辈子的时间在易经上,也无法掌握和运用易经。
有些人越学越差。我认为学习者还没有掌握学习易经的思想内涵和精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易经》就要理解“物极必反”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在《易经》中无处不在,比如居安思危,不可亡羊补牢等等。
这种思想渗透在很多古籍中,或者有类似的句子表达这种思想。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反道之动”。《吕春秋·智伯》说:万物必有所缺,物极必反。《易》将这一概念发展得更为彻底。但是真正理解这个意思并不容易,但是说起来很容易。
2.穷而柔久“copula之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的核心是著名的“三变论”,即简单、变化、困难。
所谓“难”,就是基本平衡;“变”即发展变化,即不平衡;简单意味着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得天独厚,无往不利。事物总是在变化的,不要拘泥于某个瞬间。比如水火吉吉的占卜和水火吉凶的占卜没有帮助。
水火吉吉的结构看似是一个完美的占卜,但并不是最后的占卜,在这种状态下无法固定,暗示着事物是无穷无尽的。
《老子》中也有类似的思想:“不如其所好,不可久保。
"苏轼也说:"盖必从其变者观之,则天地不能在一瞬间。
在生活中,可以引申为——不要事事拘泥。事物总是在变化的,不开心的时刻没必要生气。
3.自强是大家都熟悉的。“君子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学习就是这样。学无止境。
4.辩证地看,我们必须和阴阳一起研究易经。
也就是说,不能只看阳不看阴。这和我们必须看坤、看坎、看泰是一个道理。做是天,离开也可以是天。
天空是属于杨的,但我们不能固守。天属阳,相对地属阴。没有阴,就没有阳。一男一女,男的是阳,女的是阴。
两个男人,高的是阳,矮的是阴;站为阳,坐为阴;胖为阳,瘦为阴;动者为阳,动者为阴。春夏秋冬,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属阴,夏属阳。
最初的阴阳观念应该不是来源于四季,而是来源于“即刻”法。太阳是阳,影子是阴。还有一种说法是看日月交替得到的。其实以上的想法都差不多,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
5.无中生有。明白什么是无,什么不是无。
《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还迷人吗?”虚而不屈,动之以多,言之以多,数之以少,不如守之以中。
“如果你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天地之间有一种韵味,你就能理解什么是虚无。
《老子》第四十五章也有类似的说法:大利在冲。
当然,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看个翻译就行了,但是没用。就是这种空的感觉,你要自己去感受和体验。
6.全息思想最早是董仲舒用类似的概念提出来的,叫做“副天”。
全息思想可能会广泛应用于中医。比如耳朵、手掌、脚底可以代表你整个人体。在周易预测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中国文化看重的是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而不是无限解剖单个事物。
《庄子天下》:杵一尺,半天,不尽。人体与自然之间有很多感觉,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7.永远交往。
看到这一面,就一定同时想到另一面,而如果你习惯了这些东西,比如1+1=2,G=mg,就很容易被诬陷,变得绝对。
比如有人问代表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本书说红色,那本书说蓝色,不代表他就是红色或者蓝色,他也可以是白色或者其他颜色。不要成为你看到的样子。比如阴阳,阴阳不是具体的东西。黑和白也是阴阳。现在你拿着鼠标,手背也是阴阳。上面的例子已经给出了。
再比如坤,爻中有“母马有德”的说法,母马就是母马,母。《象》中有一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母亲有什么特质,承载、包容、孕育,与大地相合是一个属性,所以坤是大地之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