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见的英语翻译技巧?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为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可能地吸引读者,编辑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来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给英语新闻翻译带来了挑战。译者需要调动各种翻译方法,努力用中文再现原标题的含义和风格。因此,翻译时应考虑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尤其是从字面上理解其深层含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在没有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第一,新闻标题的直译或基本直译

直译与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两种翻译方法各有利弊,翻译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但是,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要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就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而言,作者认为,如果英语新闻标题的含义明确,翻译成中文后中国读者不会有理解上的困难,我们可以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例如:

普京面临媒体对恐怖主义的严厉批评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到媒体严厉批评。

奥运会始于时尚;游泳运动员获得1st金牌

奥运服装开幕式游泳将获得首枚金牌。

英国最受欢迎的人死于115

英国第一寿星去世,享百岁十五年。

以上三条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自然流畅,没有外国口音。再举一个例子:丑小鸭N舰终于找到了幸福的家丑小鸭核动力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这则新闻讲的是某国的一艘核动力船。因为担心核污染,很多国家拒绝让它靠岸,它只好在海上漂泊,几经周折终于被允许停靠在一个港口。原标题中把核动力船比作安图生用调侃的口吻写的《丑小鸭》,这也是国内读者已经耳熟能详的典故,所以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第二,在翻译中添加解释性词语

英文报纸的新闻标题往往是为了迎合国内读者的阅读需求,而由于与国内不同的思维习惯,英文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内外有别”的原则和中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相关信息、中国人可能不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述进行必要的改动。删就删,增就增。正如刘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所说:“即使是清晰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中文翻译中也常常需要加上一个合乎逻辑的主语,或者电讯中有关人员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简而言之,我们必须添加介绍性和解释性的文字,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和避免误解。”例如:

对别斯兰的孩子来说,噩梦是真实的

(俄罗斯:)抢劫案发生后,其他城市的孩子还在噩梦中。

这是一个特写标题,对2004年9月初俄罗斯别斯兰一名学生人质死亡事件做了跟踪报道。报道记录了悲剧发生后孩子们返回学校的情况。原来很多好朋友都不见了,30人的教室里只坐着5个孩子。回顾过去,孩子们感到悲伤和恐惧。这个标题的翻译中加入了“俄罗斯”一词,主要是因为别斯兰不如莫斯科有名,读者可能一下子不明白别斯兰在哪里。另外原文是两个短语,不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如果直译的话,不符合中国读者的习惯。经过这样的增删,标题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距离。

第三,尽量再现原文的修辞特色。

许多新闻标题不仅因其简洁明了而引人注目,而且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有效地传达了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使读者享受到了意、音、形三方面的美。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应尽可能体现原文的修辞特色,如双关、隐喻、押韵等。,使译文与原文在修辞上基本一致,从而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几乎相同的感受。例如:

没有粉丝?“别担心!”

球场不受欢迎?“我没生气!”

上面的大标题指出了这样一个新闻事实:雅典奥运会的头几天,赛场上的观众寥寥无几。一场网球比赛,8000多人的球场里,只有500人坐。然而,运动员们看起来相当优雅。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表示不介意。以两个F开头的“fans”和“fret”这两个词用在原文两行标题的末尾,构成了英语中常见的头韵修辞,读起来很有节奏。中文里没有这种修辞,但译作通过押韵和叠字的方式使用了“人气”和“愤怒”这两个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著的味道。另一个例子是:

繁荣过后,一切都变得暗淡

繁荣不再是萧条。

“轰”和“黯”形成押韵,而汉译本也通过“在”和“来”达到押韵的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当然,这个标题还有其他的翻译,比如:《永别了,繁华与愁容》也是两句八个字,不仅自始至终押韵,而且把原文的事实陈述变成了生动的描写,给人一种文笔紧凑连贯的感觉。另一个例子是:

足球以暴力开始

足球踢腿,拳打脚踢。

原文中的“kickoff”指的是足球比赛中的“开球”或“半场开球”,但当它与后面的“暴力”一词一起使用时,读者脑海中立刻反映出一幅拳打脚踢的场景。“足球踢,拳打脚踢”的翻译是一语双关,前后押韵,表达了原文的幽默效果。

当然,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文新闻标题中的一些亮点在中文中很难再现。比如《英汉修辞的比较与翻译》中引用的英国《听众》杂志的一个标题就具有典型意义:

不列颠尼亚惊涛骇浪

这个标题是将英国海军军歌《统治吧,不列颠尼亚》中的叠句——不列颠尼亚统治着海浪,将“规则”改为“rues”,讽刺衰落的英国航运业。从英语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仿拟修辞手法,因为Rues和Rues的发音几乎一样,但意义却和万里不同。所以,不难想象有幽默感的英国人看到标题会是什么感受。但这种兼具文化特征和语法修辞特征的幽默,在汉语中确实很难再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摒弃标题的修辞特征,力求翻译出标题的基本意思,否则翻译出来的标题可能会因为用词而意思模糊。

第四,翻译取舍的运用

有时,当一些英文标题因修辞手法或文化语言差异而难以用中文表达其微妙含义时,根据英文标题的字面意义和新闻内容翻译合适的中文标题是可取的。这样就可以根据汉语和中文新闻标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语法和修辞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1.添加单词使意思完整

就揭示新闻内容而言,英文标题倾向于将某一内容视为“重点”,而不是关注一切。此外,由于英语单词通常由几个字母组成,所以标题一般用词不多。这两点决定了英语新闻标题一般都是简洁短小的。而中文新闻标题重在“全面性sm”,中文是一字一义,所以中文标题用词较多。鉴于此,在标题的翻译中,可以根据中文新闻标题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标题的形式更具中国特色,含义更完整。例如:

更老,更聪明,更冷静

人越老,智慧越高,内心越平静。

这条新闻聚焦当今老龄化社会,尤其是老人们在退休后处理各种问题的智慧和冷静。如果按照原文逐字翻译成“更老、更睿智、更冷静”,还是可以算是可以接受的翻译。但根据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如果加上“人”、“智”、“心”三个字,意思会更明确,句式也会更工整。另一个例子是:

日本人冲向我们说“我愿意”

日本夫妇涌向美国牧师宣誓“我愿意”

这篇报道说,美国许多旅行社为亚洲国家的夫妇提供美国婚礼服务,包括在教堂举行正式婚礼。这一举动立即受到许多日本夫妇的青睐,他们纷纷赶往美国体验教堂婚礼的气氛。英语原标题使用隐喻的修辞手法。用“说‘我愿意’”代替“结婚”。对西方文化习俗稍有了解的读者都知道,当西方人在教堂举行婚礼时,主持婚礼的牧师会问双方:“你愿意……成为我们合法的妻子/丈夫,在婚姻的状态下共同生活吗?“你愿意娶/娶某某为你的合法妻子/丈夫,并在婚姻中共同生活吗?双方回答“我愿意”(I do)后,牧师宣布双方正式结婚。所以“我愿意”在英语国家就成了在教堂举行婚礼的代名词。由于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多数人对西方教堂婚礼并不陌生。但是,把原题直接翻译成“日本人涌向美国说‘我愿意’”就太突兀了。根据新闻内容,增加“情侣”、“牧师”等词语,使译文更加完整,可读性更强。

2.运用中外诗词和成语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许多著名的诗歌和短语至今广为流传。此外,外国作家和诗人的许多名言名句,翻译后也深受人们喜爱。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适当借用和运用熟悉的诗歌习语更容易引起读者的亲切感。例如,以下两个标题:

布什女儿达到法定饮酒年龄

布什的双娇最早成长为酒巷,此后一直执掌大权。

新加坡明星捐出部分肝脏拯救垂死爱人

如果你在恋爱,你也可以扔掉你的肝——狮城里感人的生死之恋

第一个头条说布什的双胞胎女儿经常因为未成年饮酒被媒体曝光。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法定饮酒年龄,从此可以尽情饮酒了。另一个说,一个新加坡明星为了救一对夫妇,捐出了自己的部分肝脏。两个书名的翻译都是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来源:腾西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