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失误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然而,长期以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背单词和做练习,很少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的书籍。似乎只要经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就能听懂英语,用英语交流。事实上,由于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差异的无知,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流中经常误解和误用语义。因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语用失误理论
“语用失误”的概念是由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各种问题,如表达错误、思维方式错误、价值观不同、说话时不看时间地点、词语的社会关联性错误等,而未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所犯的语音、词汇、结构上的错误都是表面错误,最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然而,如果话语没有按照英语语用原则处理,他就被认为是“行为不端”。托马斯认为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来源,并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为语言的语用失误和社会的语用失误。
1.语言引起的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人们说的话不符合母语习惯,误用与母语不同的结构或其他表达方式或不理解英语中正确的表达方式,并根据母语习惯套用到英语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英语表达的误用。例如:
甲:非常感谢。那是很大的帮助。没关系。事实上,在一方道歉而另一方不介意的情况下,经常会用到never mind。b本想表达“没关系”,但“不客气”误用了“没关系”,导致语用失误。
二。直接把中文的意思或者结构套用到英文上,因为你不懂英文的表达。比如:A:你爸爸是怎么过生日的?他很忙,一直在工作。这里,B显然不知道busy的意思,希望能说得通,把busy理解为其字面意思“忙碌的人”,导致语用失误。
三。听者误解了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或者说话者言语中的“含义”没有表达清楚。比如:a .这里怎么找?我当然是坐飞机来的。a想知道B对这个地方的看法,B却曲解为怎么到这里。
2.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主要是指交际双方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导致的社会规范的差异,从而导致语言的失误。与双方的身份、谈话的语境、话题的熟悉程度有关。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一、打招呼和称呼差异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中国人在打招呼时一般以对方的情况或趋势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比如“你要去哪里?”“你要去购物吗?”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私事,不能随便过问。
中国学生问候他们的老师你好,王老师。或者你好,约翰老师。英语和汉语的称呼系统是不同的。在英语中,他们只称呼彼此的名字,或者用先生/女士或先生/夫人/小姐/女士来称呼他们的姓。称呼老师为王老师不符合英国人的习惯。
二。礼貌的差异导致社交语用失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它可能会导致社会语用失误。例如,就在史密斯教授演讲后,中国学生称赞他:史密斯博士,你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在西方人眼里,学术报告是实事求是的,不会用精彩之类的强势词汇渲染。这样做会让听者感到尴尬,误以为说话者是在讽刺挖苦。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史密斯博士,我非常感谢您的讲座。
三。价值观差异导致的社会语用失误: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文化群体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体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会有价值观的冲突。例如:a .你的书法很好,我很喜欢。b .不,一点也不。我的书法很差。显然,B在这里试图遵循礼貌或谦虚的原则,却让A尴尬不已。中国人经常通过自我贬低来达到谦虚的目的,而说英语的人则通过赞美来表达他们的礼貌。
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区别不是绝对的。由于语境不同,交际意图不同,同一话语语用失误从不同角度看可能是语言语用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社交语用失误。因此,我们应该灵活区分这两种错误。
二,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
1.母语干扰:母语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干扰,尤其是对英语学习者的汉语。不难看出,英语学习者很容易将母语习惯带入目的语,这通常被称为语言负迁移,即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语言形式。在交际中,学生习惯用母语解释对方的话,导致语用失误。比如一个学生上课前擦黑板,老师说“你真好”。学生回答“这样做是我的责任”。学生用中文回答,导致语用失误。让人觉得非做不可,正确的回答应该是“乐意之至”或者“不客气”。
2.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英语中有许多成语、典故和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一些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了解,往往导致交际中的误解,导致语用失误。请看下面的对话: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
一只小鸟告诉我的。
你有鹦鹉吗?
“一只小鸟告诉我”这里是圣经中的一句话,比喻:有人私下告诉我,消息不胫而走。学生不知道这句名言的隐喻,就弹出一个笑话问老师有没有鹦鹉。
3.缺乏语境意识: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但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在说话时往往忽略了语境,仅凭字面意思进行判断,这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在英语中,同一个词或多或少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但是,我们要注意不同的文化背景,当然是典型的例子。很多时候是“当然”的意思,相当于是的,确实。或者肯定。然而,意思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一样。你能告诉我去图书馆的路吗?乙:当然可以。这里A听到后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好像很蠢。正确答案应该是乐意。等等。
第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与目的语使用者进行交流。如果学习者不遵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语用原则,不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从而导致误解,达不到真正交际的目的。因此,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该紧密结合。
首先,将文化差异融入语言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这些文化差异。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和西方之间有显著的文化差异。只有不断比较文化差异,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一些容易误用的情况进行特别提醒,并给出正确的形式。常见的语用失误如:见病人时,我很快就能见到你,见客人时,慢慢来,等等。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才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达到准确使用语言的目的。
其次,改进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在现实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择受语言使用的情景和场合的支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向学生介绍不同场合对文体形式的不同要求,并在词汇教学中注意提示词汇的文化内涵。例如,如果一个人在汉语中被描述为“固执,不愿意轻易改变主意”,他就被说成是“像牛一样固执”,但在英语中,他用“骡子”来比喻,因为像骡子一样固执。比如“狗”这个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中国人经常使用类似的贬义成语如“狗打架打人”“狗见人”,而英语成语如a幸运儿,爱屋及乌。显示“狗”在英语国家的价值。
最后,要营造语言环境,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流场景。社会语用学涉及各种特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原则和规律。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使用特定的词语才是合适的。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使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课堂上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方式,比如辩论、角色扮演等。这种情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境,并从容应对。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张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