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的教育:追求古诗词之美
“美教”不等于“美育”。“美丽教育”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而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它是相对于德育、智育、体育、技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种类和形式,是“美育”的一部分。德育、智育、体育、技校也可以因其美好的目的和特点而成为“美育”。“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训练学生运用一定的材料,通过造型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美感的视觉形象。它具有美的特征,但更侧重于绘画、雕塑、工艺等专业造型,或在造型艺术技能训练的层面上。
关于“美的教育”的讨论,本质上是我们对教育的期待,希望通过“美的教育”来培养“美的人”。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美的教育”
1.基于对现存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
今天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建国以来最繁荣的季节。它不仅为推动社会进步、引领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功利的应试教育危害民族,就像科举中的八股。虽然应试教育有其历史、社会和现实原因,但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既然教育的效果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那么未来有哪些知识是有价值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当时不一定清楚。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对未来有用,也不是同样的知识对不同的人有同样的价值或者不同的知识对同一个人有同样的价值。重知识轻人是教育最大的错误。
教育的虚假和追求完美不用多说,也是教育中常见的思想误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自我意志得到自由体现,人的潜在素质得到充分开发,人的社会关系得到高度丰富。但现在中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异化为理科考满分。至于教育的低俗,师生的对立,那就更没用了。改变这些教育现象的重要策略是确立“美丽教育”的主题,进行教育的审美化改造。
2.基于对教育理想的热爱。
著名学者张文木曾经说过:“一个人应该总是给彼岸留些空间。你可以把世界的另一端称为宗教或理想。如果世界的另一端是高尚的、浪漫的、自尊的,那么这个人就是幸福的。”中国的基础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彼岸,基础教育就会失去灵魂,没有灵魂的教育无疑是可悲的,更谈不上幸福。那么,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有另一个彼岸吗?这曾经不是问题,现在却成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减负、素质教育等,确实为基础教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彼岸的这些蓝图越来越模糊。那么,在寻找彼岸,追求彼岸的过程中,中国的基础教育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呼唤一种教育,可以像戴着镣铐跳舞一样诗意狂野,规范自由。教育和人一样,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但需要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框架下尽情舞蹈,满足人民的需求。呼唤一种能给人低调奢华、简约优雅、风格永恒的感觉的教育,比如香奈儿等品牌。人在温饱之后需要追求生活的优雅,教育在一定阶段之后需要追求教育的优雅。甚至追求高考升学率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正如李希校长所说:“优雅地对待高考,不为高考,打赢高考。”这种教育一定是“美好的教育”。
3.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探究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就是培养谁,怎么培养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本质问题的回答,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从真善美维度的立体解读。其实,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真善美都是人类的基本追求,当然也是终极追求。与真善美相比,美属于不同的维度,有一定的隶属关系。美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上的,这属于一种很高的概念,即追求美是一种很高的追求。而源于美的“美教”也是教育中的一种高追求。回过头来看,教育的本质用“美丽的教育”来解释,就是教育应用“美丽的教育”来培养“美丽的新人”
4.基于学校文化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学校起源于郑文书院1890。在这里,“郑文”不仅是学校历史的源头,也是学校文化的源头。一方面,从刘海粟老师在这里的授课,到国旗设计师曾、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设计师蔡晓等的培训。,宁海中学“美育”的历史辉煌全部绽放。另一方面,学校艺术教育以崇高的理念坚持“大艺术为内容,大课堂为载体,大写意为过程”。因此,着眼于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推进“美育”的教育主题是以进一步弘扬学校文化为基础的。
第三,我们如何实践“美育”
美的教育在于把“理念”变成“信念”,把“信念”变成“行动”,在行动中展现“教育之美”,在行动中培养“美丽新人”。
1.树立“美育”的核心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核心理念是理念的本源和灵魂。实施“美育”应确立为学校的核心理念。使之成为主导学校的教育主题,成为师生熟悉的横幅标语,成为大家自觉遵循的行为导向。
尊重科学,尊重道德,尊重对方。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说:“我们到那边去看看,那里好像有美丽的白鹤在飞舞。”“美的教育”尊崇科学和道德,追求更遥远、更终极的理想和彼岸的美。
注重对话、平等和尊重。平等对待他人,充分肯定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是“美教”所倡导的一种素养和品格约翰?高尔斯华绥说:“人们受到的震撼是不同的:有的在脊柱上,有的在神经上,有的在道德情感上,最强烈、最持久的是在个人尊严上。”
崇尚自由、创造和快乐。“美的教育”必须倡导自由和创造,因为自由的思想和创造精神能给人以心灵上的愉悦,这正是“美的教育”所追求的。
看重精致,品味,品质。“美丽教育”看重教育的品位和质量,达到精致的程度。正如香奈儿在描述《香奈儿》时所说:“任何美过怪异的东西都是香奈儿。香奈儿只会逃离最新的热潮。因为它们都表现出平庸和哗众取宠,而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很难达到——简单和优雅。”
2.确定“美育”的实施原则
“以美为本”如果把教育理解为一个生命体,那么这个生命体应该是充满自由、和谐、热情、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同时也是精致、优雅甚至高贵的。这样以美为导向的“美教育”才是真正的美。当然,“美的教育”并不反对回归自然,因为真实也是一种美,同时回归自然也要求其外在形式和内在修养的美。
“将美确立为一个过程”。如果把教育理解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需要美来浸润。因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时刻和感受的过程,让每一个时刻都充满美好的浸润,让师生都有美好的感受,进而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生活的品位和质量。
“创造美是境界”。如果把教育理解为某种取向下的教育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应该以美为境界。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求真、崇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向美。只有这样,教育才是完整的,完美的。
3.实施“美育”的路径与策略
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不可否认,精致的形式及其所需要的优美的环境和氛围,对“美丽教育”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追求和旨趣“美的教育”的学校,对美的要求体现在校园景观、教室布局、师生服饰、行为语言等方面,让人沉浸其中,深受美的洗礼。同时,各种仪式(如晨会升旗仪式、成人宣誓仪式、毕业典礼等。)都讲究仪式的精致,以精致打造“美教”。我校艺术氛围浓厚:校园里有一座“花之舞”的标志性雕塑,所有教室前都挂着学生的画,校园围墙内有学生自己画的壁画,艺术教室前挂着学生艺术素描的获奖作品。“艺术花园”展示了大量著名画家、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力求以形式上的精致之美来激发学生的美好心境。
实施“美的教学”。学校初步探索出一种以“创造教学”为主题的非物质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教学。其步骤是“观察联想——形成意象——创意表现——创意展示——创意拓展”。“观察与联想”引导学生感知现象,引起兴趣,激发联想,在积极参与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掌握物体的主要形态特征;“形成意象”是让学生在对物体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意象,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创造性表达”是指在对对象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这个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重构,以改变观念、联系延伸、发散思维、转化迁移,以拓展、升华和深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形成新的观念,丰富视觉和触觉体验,学以致用,对外创新;“创意展”是通过展示设计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并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自己的审美体验,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从而获得艺术学习和创作的快乐和满足感;“创造性拓展”是将获得的创造性经验和成果转化为对知识的再探索和再发现。
建构一个“美的历程”。实施“美的教育”,就要让艺术在学校里无处不在。每一个场景,每一次活动,每一节课,师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语言,每一种形式,都有艺术元素。当“美的教育”被演绎到艺术层面,就成了一种近乎完美的人类产物,可以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惊叹。让美渗透到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除了设置结构相对合理的艺术课程外,还要开发美的校本课程,让艺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成为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
培养“美的老师”。学校建立了鼓楼区特级教师郭启俊、卢长根研习班,规划明确,培训措施到位。学校承担了《高中美术校本课程质量提升》的研究工作,是全省唯一的教育规划艺术国家级专题。承担全省美术教师培训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形成“美好文化”。“美育”需要它生长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实施“美育”的主体、客体和媒介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在其上生长“美育”。“美的教育”强调概念意义的建构。需要学生在“美育”的影响下肩负起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重任,为主体的自由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要注重理念的顶层设计。在顶层思考和意义探索的基础上,用同样顶层和极致的“美育”来指导和提炼学校文化发展的战略纲要。
今年,我们通过实施“美育”,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学校连续五年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南京市教育发展评价最高奖。现在,“美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图腾,成为追求教育彼岸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郭启俊,南京宁海中学,210021)
人物传记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名校长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领导教学、发展教师、领导科研和创造文化。但这只是一个普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一个校长要想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就必须对教育、社会、人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执着的追求。追求“美丽的教育”是郭启俊的教育梦想,这也赋予了他独特的生活背景。
2006年,江苏省第一批教授级高级中学教师开始评优,郭启俊成为南京市唯一的数学老师。面对别人的祝贺,郭启俊深知,从特级教师到教授级高级中学教师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职称的改变,更意味着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的改变,从而更明白自己对人生的梦想、坚持和期待。
因此,他没有退缩。2007年江苏省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程评优活动在靖江市举行。比赛结束后,江苏省教研室安排了两名特级教师给获奖教师上示范课,郭启俊是其中之一。郭启俊下课后,很多数学同事感慨:“原来数学课也可以泼水,也可以激情澎湃!”2010第23期《人民教育》刊登了郭启俊的一篇题为《我国基础数学教育的不足与出路》的文章,直面我国当前基础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热议。有网友直言“不夸张的话,这样的文章是10年来少有的敢于直面问题的文章!”“今天终于有了穿皇帝新衣的小男孩了!感谢郭校长!”
作为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和江苏省首批中学高级数学教师,郭启俊从未停止对“数学美”的追求。在郭启俊看来,被称为人类思维体操的数学是美的。因为美学鼻祖毕达哥拉斯早就说过:“数是宇宙的本源,美是数的和谐。”郭启俊认为:“如果你不理解极简主义的流派风格,即把复杂的形状简化成最简单的样子,那么你在解释数学中的简单之美时就会缺乏自信、旁证和认同。”以及“不一定对称的就是美的,不对称也可能有美的规律;抽象的不一定美,具体的通常更美;不一定准确的才是美,模糊和近似可能更有美感。”数学之美属于科学之美,应该是现代之美,整体之美,终极之美。
“数学之美”为什么会表现出来?郭启俊认为,美不是弧的对象,而是人与刺激的相互作用过程,它与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精神状态有关。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提高数学美感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影响师生生活方式和生命存在的策略。坚持创设美的情境,增强美的参与,增强美的感受。
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中的校长,郭启俊认为“校长的身体永远走在教师的前面”。南京宁海中学1890源于郑文书院。郭启俊校长总结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提出“郑文”不仅是学校的历史之源,也是学校的文化之源和发展主线。他大声提出一个命题:“‘郑文教育’就是‘美育’”。一方面,郭启俊校长提出学校的“艺术教育”要从“小艺术”向“大艺术”转变,即坚持“大艺术为内容、大课堂为载体、大写意为过程”,旨在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郭启俊主席提出,经过从“艺术教育”到“艺术教育”、从“艺术教育”到“美育”的探索,必须提升到“美育”的高度,高举“美育”的主题。
就这样,郭启俊在冷漠与宁静中一步一步稳步前行,努力成为“美丽教育”的使者。
字符文件
郭启俊,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1995被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被评为高级中学教师,2004年被评为南通市名校长,2005年被评为高中数学特级教师,同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明星校长,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中学教师和科技带头人,2007年被评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