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记忆的记忆
《辞海》对“记忆”的定义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记忆、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识记是对事物的特征和联系进行识别和记忆,其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性神经连接;保持,即暂时的接触以痕迹的形式留在大脑中;繁殖或识别是暂时接触的重新激活。你可以通过记忆和保持来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复制或再认识来恢复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从现代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角度来看,记忆是人们将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输入并储存在大脑中,然后在必要时提取相关的储存信息并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记忆的意义。所谓记忆,就是记忆、保持和应用经验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比如李白的《关山月》,皓月当空,云海茫茫。浩荡风吹万里,过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山路,吐蕃觊觎青海广阔的领土。这是历代战乱之地,很少有士兵能活下来。士兵们转过身,望向边境,带着渴望的眼神想起了家。那些今晚在楼上的人,辗转反侧,叹息不止。“虽然过了几十年了,还是有人能背出来。再比如:几十年前你遇见了你的青梅竹马,你立刻认出了他,叫出了他的名字,尽管你似乎已经把他忘得无影无踪。除此之外,你过去学过的成语、外语单词、电视剧和歌曲,一旦你到了某个地方,很快就会重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这些都是人类记忆的具体表现。
人的记忆能力本质上是将信息存储到大脑并给予反馈的能力。人脑主要由神经细胞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边缘都有几个突出的部分,称为树突和轴突。在轴突的末端,有一个被称为突触体的膨大突起。每个神经元的突触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接触。这种结构被称为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交流,并从许多其他神经元接收信息。神经元传递和接收信息的功能是大脑具有记忆的生理基础。每个神经元上有多少突触?据估计,在人的大脑皮层中,每个神经元上平均有3万个突触。
那么,人脑有多少神经元呢?大概有6543.8+04亿。这6543.8+04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很难用天文数字来表达。这种结构特征使大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一个人脑的网络系统远比今天的互联网复杂。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十亿本书的内容。即使一个人的大脑在一生中每秒钟输入十条信息,仍然有空间容纳其他信息。这说明我们的大脑有着无限的记忆容量和巨大的记忆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会做什么。如前所述,记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无处不在,无处不在。它是人类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本质特征。生命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一切活力和创造力都离不开记忆的来源。没有记忆,人的行为必然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甚至会失去很多属于“本能”的技能,人就很难活下去。
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成为“万物之灵”,就在于其卓越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正是依靠这些思维和记忆能力,人类才能学习、积累和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不断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说阅读是“记住”知识的储存过程,知识的再生产和应用往往是“回忆”的体现。记忆的关键不是储存,而是提取和检索。我们掌握快速记忆法的关键在于,当人们需要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回忆”起自己大量、准确地记下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牢牢记住(储存)脑海中的内容,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快速回忆“提取”这些内容。其实我们都有这种能力发展的巨大潜力,只是没有自觉地认识和发现,还得科学地训练,系统地掌握。
人的大脑被纵裂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即连接两个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大脑的奇妙之处在于两个半球的分工不同。美国sperry教授通过分裂大脑的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的“左右脑分裂理论”,并于1981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根据这一理论,人的左脑支配着右半球的神经和器官,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分析、逻辑和代数的思维、认知和行为。换句话说,左脑是有条理的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
相比之下,右脑支配着左半球的神经和器官,是一个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而右脑有接收音乐的中枢,负责视觉、综合、几何和绘画思维行为。看画、听音乐、直观观察事物、纵观全局,都是右脑的功能。生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还发现,人脑中储存的大部分信息都在右脑中,而且是在右脑中正确记忆的。右脑就像一个书架。书架上放着不同的书,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书名,书中有章节描述。右脑的信息存储量是左脑的一百万倍。思维的过程是左脑对右脑描绘的形象进行观察和提取,同时对其进行符号化和语言化。换句话说,存储在右脑中的图像信息经过左脑的逻辑处理,变成了语言和数字信息。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他的思维情境:“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文字思考,而是用跳跃活动的形象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后,我会下大力气把它们变成语言。”很明显,是左脑和右脑共同作用,才使得人类拥有了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的右脑潜能开发和应用还处于较低阶段。
科学家证明,右脑具有图形、空间、绘画和图像的认知能力,即形象思维能力,这使其处于大脑感知世界的最前沿。创造性思维中的“感知”和“思想闪现”是极其重要的。这种“火花”往往会孕育出新的理论和学说,有的甚至会毁掉原有的思想体系。这时右脑直观、全面、形象的思维功能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总之,创新一定要充分利用右脑。
我们强调开发右脑的重要性,并不是要用大脑思维代替左脑思维,事实上大脑思维也不可能代替左脑思维。右脑存储的大量信息及其感知,必须经过左脑的描述和逻辑处理,才有最终的价值。但是,右脑毕竟是我们用的“软肋”。注意开发右脑的潜能,可能更多的是“少输入多输出”。只有正确使用右脑,生活才能更加充实和美好。
虽然每个人都要用左脑,因为左脑掌管语言功能。而以左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单色的,因为左脑是一个由得失和愉悦感受所统治的世界。用非常狭隘的视野观察生活和社会,人不可避免地迷失在令人不安的现实社会中。右脑是基于人类多年的基因信息,所以更开放,视野更开阔。学会用右脑思考,你会发现生活可以更美好,学习可以更轻松,你的潜在能力更大。
在美国,获得年度医学生物奖1981的sperry博士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斯佩里医生在患者左右脑交界处切断患者的脑波束,然后挡住他的左视野,在他的右视野上放一个图片或图形给患者看。病人可以用语言解释图片上的图形或事物是什么。但如果数字、文字、物体都显示在左视觉,即使阅读方法简单,他也无法用文字说出它们的名字。通过实验,人的两个大脑分工的场景越来越清晰。
如上所述,左脑有一个语言中枢来理解语言,而右脑有一个相应的音乐中枢来接收音乐。这一点从左右脑的形状差异就很明显。其次,语言中枢的左脑与人的意识相连。如果打到左脑,人的意识会立刻变得模糊。右脑支配人体左半球的神经和感觉,如左手、左脚、左耳,左脑支配右半球的神经和感觉。右视野与左脑相同,左视野与右脑相连。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脑,左脑主要完成语言、逻辑、分析和代数的思维和行为。右脑主要负责直觉、综合、几何和绘图的思维和行为。
央视曾经直播过一个现场表演:一个年轻的画家,左手画画,右手写毛笔字,一边飞翔,一边龙凤舞。画画是一种非线性的直觉行为,所以右脑发挥作用,指挥左手完成;用右手写书法(诗歌)需要记忆语言和思维,所以左脑命令右手完成。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左右脑的分工。因此,日本著名右脑专家毛熊春山科学地将包含感情的左脑称为“自身脑”,将继承祖先遗传因子的右脑称为“祖先脑”。联想记忆法根据记忆内容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单点存储器
比如对人名、地名,或者其他形式的抽象或无法理解、无意义的材料的记忆。
两点记忆
两个东西之间要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使用时要互相了解。比如英文单词和中文单词之间,作品和作者之间,国家和首都之间,年代和历史事件之间,某些事物和相关数据之间。
多点存储器
需要记忆的知识要素不止两个,需要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比如记忆56个民族,列举鲁迅的著作,记忆一个简答题的要点等等。
记忆中,除了联想,还要补充一些技巧:循环记忆、尝试回忆、过度学习、杀驴、限定时间、结合理解。此外,还要注意设定现实的目标,不能指望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记得很快,但忘得很快;有的人记得很多,但是用的时候想不起来。这种“快”“多”都没用。这样的记性不好。有记得慢的人,却记得牢;有的人记得很少,但能灵活运用。这种记忆力比较好,也没必要因为记的慢,记的少而沮丧。这些记忆问题的出现,往往涉及到人的记忆质量。
判断人的记忆质量和记忆质量的标准是什么?综合起来,一个人的记忆水平可以从记忆质量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冗余性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灵活
记忆的敏捷度反映了记忆的速度,指的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人的记忆速度差别很大。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背诵一首唐诗,有的人重复五遍就会记住,有的人需要重复26遍才能记住。一些学者要求受试者记忆一系列数字。有的人只需要看33遍就能记住,有的人需要看75遍才能记住。这说明人的记忆在速度上有明显的差异,也就是敏捷度。记忆敏捷与否取决于大脑皮层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快,记忆敏捷;条件反射慢慢形成,记忆就变得迟钝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力敏捷,因为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记忆力,首先是记忆力的敏捷。要达到这个目的,第一,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让记忆力变得敏捷;二是集中记忆;第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在旧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样记忆会逐渐变得敏捷。
坚持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事物保留在记忆中的时间长短。单单敏捷不能称之为好记性。我之前说过,记的快,忘的也快,没有意义。所以,好的记忆力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标准是坚持。记忆的永久性,顾名思义,就是记住的东西可以长时间留在脑海里。它反映了记忆巩固的程度。从生理学上讲,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程度。条件反射越巩固,记忆就会越持久;条件反射越松散,记忆就会越短。人的记忆在持久性上也有很大差异。有的人记忆力特别长,可以持续很多年;但有些人就是这么健忘,很快就忘了。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能长久,但长久还是不够,不善于灵活运用也是徒劳。只有坚持不懈,灵活应用,才能牢牢掌握所学知识。记忆不持久,一般和功夫不够,记忆密度不够有关。要经常复习,在适当的时候复习,让条件反射得到加强和巩固,这样记忆才能持久。
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始记忆内容性质的保存。一个人的记忆,如果敏捷而执着,但不正确,可以记得很快很牢,但就是错了。显然,这样的记忆是没有用的。可以说,“正确”是好记性最重要的特征。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只能帮助我们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就像开错了方向,越开越快,离目的地越远。因此,记忆的正确性是人们获取正确知识的重要心理素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在记忆中总是非常正确,在回答问题和处理事情时总是自信、准确、全面,从不忘记任何事情或添加细节。但有些人的记忆充满了错误,或者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总是“大概”、“也许”、“差不多”。这说明人的记忆在正确性上也有很大差异。记忆的不准和不准与记忆和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于同一件事,人们记住它的角度和记住后忘记它的角度是不同的。比如几个人看一本书,然后问他们记得什么。他们的答案不可能一样。生理上,记忆的正确性与条件反射有关。如果条件反射形成的准确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会好;相反,如果条件反射形成不正确、不准确、弱,记忆的正确性就会差。所以,要想让自己的记忆有最大的准确性,必须从条件反射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下功夫。一般来说,人们对某样东西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这和在白纸上画才能看清楚是一样的。心理学研究证实,最初印象往往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要保证记忆的正确性,首先要认真正确的记忆。其次,要勤于自我监督。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区分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准确记忆和模糊记忆。对于正确准确记住的东西,要通过强化条件反射来不断强化;对于错误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要通过纠正条件反射来强化。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记忆的正确性。
备用的
记忆的储备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准确地从记忆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记忆冗余是指从记忆的知识储备中快速提取当时所需信息的能力。记忆的储备是决定记忆效率的主要因素,也是判断记忆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记忆力的储备也体现了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统性和广泛性。人们活动的目的是储备知识,使之有用,随时可用。如果记忆没有备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像一个仓库,虽然堆满了货物,但是如果拿货非常困难,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的记忆就像是储存知识的“智能仓库”。如果管理得当,购买和交付将会迅速而顺利。也就是说,当你需要用到一些知识的时候,可以快速提取应用,有实际意义。就像学生进入考场一样,记忆储备好的学生能够快速正确地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提取相应的知识,顺利完成考试题目。而储备差的同学,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或者答非所问,会影响考试成绩。现实中,有些人懂得很多东西,甚至可以称之为“深刻”。但是当你需要回忆某件事的时候,你却想不起来你需要什么。这说明他们的记忆缺乏冗余,而另一些人虽然知识较少,但在使用时总是得心应手,在回忆时能随时重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说明他们的记忆有很好的备份。待机是好记忆最重要的品质。记忆力的储备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和锻炼的结果。要想让自己的记忆有好的备份,首先要让自己的记忆正确、系统、持久;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锻炼自己记忆力的技巧,多利用已经背下来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记忆才会有更好的备份。特别要强调的是,从开始背的时候就不能随便马虎。因为记忆的储备是在背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去记忆那些有意义的东西,并且立刻在记忆和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的场合之间建立联系。另外,要强调积累知识的系统化,因为记忆和系统化对形成记忆的储备也很重要。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东西和知识都放在他的脑子里,就像放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一个,就能准确地取出他需要的材料。”苏联军事家苏沃罗夫曾说:“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这个仓库里有许多隔断,所以一切都要尽快整理好。”
记忆力的四种品质有机联系,缺一不可。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必须建立丰富、系统、准确、巩固的条件反射,具备一切优秀的记忆品质。忽视记忆质量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测试一个人的记忆力,不能只看素质的一个方面,必须用素质的四个方面来综合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