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实验小学信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承担了国家九五期间重点研究项目“新世纪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课程实验研究”,率先进行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被国内知名专家誉为“为全国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范例”。近两年来,学校通过落实教育局“三项规定”,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学校制定了落实教育局“三项规定”的实施方案,通过落实“三项规定”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通过组织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班会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规范教育收费、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坚持依法治校、禁止有偿家教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和家庭负担。三项规定的实施深化和发展了学校素质教育。

形成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大课堂。

我们对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形式乃至评价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改革,使该校的德育工作进入了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轨道。

1.制定学生德育目标体系,确定德育目标导向。

目标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发展目标。涉及爱校爱国、文明规范、集体交往、劳动服务、科学追求、艺术审美、自我教育、心理健康八个具体内容。二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阶段的发展目标。我们把小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年龄段,设定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各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目标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三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学期中的发展目标。学期目标的制定使思想道德素质目标体系更加细化和全面,更有针对性。

2.以三条线同时确定德育内容,形成德育内容序列。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直接决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小学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以教育内容的优化调整为主要方向。具体操作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从德育内容的横向联系来看,要改变现有德育知识分散、重复严重的缺点,对类型相近的德育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二是从德育内容的纵向衔接入手,突出阶段性重点内容,在各年级实施分层教育,构建渐进式内容系列。目前,该校德育内容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系列;二是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三是人格教育系列。

3.把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结合起来,提高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学校在培养教育过程中要把引导、训练、自我纠正和巩固结合起来。通过知、比、改、做系列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增强养成教育的有效性。“知”:每月召开一次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表演小品、辩论赛等。,要教会学生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坏的行为习惯,什么是应该改正的,什么是应该表扬的,从思想上讲清楚。“比较”:通过培养教育内容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良习惯,加强训练。“矫正”: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OK”:长期坚持正确的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学校全面实行小黄帽查岗制度,重点检查学生不文明行为,每天通过广播反馈。大队部组织学生干部对全校进行日常检查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文明班级的重要评价依据。

4.加入道德实践,探索德育活动的自主性。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使外在的德育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学生在德育中的自主能动性。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活动。比如学生文明监督岗、卫生纪律检查岗、学生主持的晨会、课间轮流值班、建立少先队自主管理网络等。二是丰富德育活动。如发展和完善班级和团队活动、艺术活动、沙龙活动、素质教育基地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校内外德育阵地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家务劳动等等。三是营造学校德育环境和氛围。比如组织学生绿化美化校园,组织班级开展“三清三整洁”卫生评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等。

5.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增强德育渗透力。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积极完善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志愿者协会,将家庭教育资源引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校活动中,通过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努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优秀道德品质的“第一环境”,借助家长资源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德育活动。同时,我们连续三年开展了“千名教师走访千家万户”;“万名家长看校园”开放日活动。2006年,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立了家长志愿者团队,由学校和家委会牵头。* * * 265名家长积极响应并填写了志愿者申请表,近180名家长参加了家长志愿者活动。家长已经成为学校宝贵的德育资源之一。

6.改进评价方法,体现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过程和水平,是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道德评价的弊端,有效实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从1995开始,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建立实验班,进行德育评价改革,并在各年级推广。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标准的制定更加全面和科学。在我校实施的《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中,对各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使评价标准更加具体、全面、科学。第二,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比如班主任根据期末考试、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其他师生的反应,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成绩;同时,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表示,形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形成“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

学校以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体,以双语教学和网络教学为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

1.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发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该校省级十五项目“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已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本课题将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发展的核心理念付诸实践。例如,语文教学模式在小学生写作思维“流利-精致-独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读导学”、“读写同步”、“自能”三种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每种模式的变体,建立了丰富系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课堂体系。在原有的“开放式解题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与网络多媒体相融合,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了情景交际生活英语教学模式。经过反复研究,其他学科也不断优化完善,相关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也相继建立。在模型研究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内在理念,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

2.开展“双语教学”实验,为学生将来成长为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

英语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掌握英语作为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无疑是重要的。近年来,学校在双语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尝试,形成了“双语”教学格局。我们继续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建立课内外沟通的“生活英语”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开口,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真正把英语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工具。在提高现有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重组教育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外部环境,使语言环境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隐性课堂。同时,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起到促进者的作用。“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使用英语的氛围,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深化素质教育拓展了空间。

3.构建学校数字化教学系统,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是现代学生的必备素质。在网络课程方面,学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用紧密结合,使网络课程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开发了在线教育平台,将课程资源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校通过网络开设了一系列互动栏目,畅通了学校教学与外界的沟通渠道,为网络教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在网站上设立了学生班级主页、兴趣活动室、教学指导室、BBS留言板,让学生参与到网上学习的互动课堂中。学校网站逐渐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充分开发学校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的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触网”兴趣。

优化课程资源组合,创新素质教育的课程载体。

1.优化课程资源组合,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形成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不仅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设学科课程,还将活动和环境课程作为课程开发的重点:有丰富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沙龙”活动和兴趣活动,还有学生“七会”活动,每个学生毕业时都能“说日常英语;会操作电脑;能简单的用一种乐器演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好字;会游泳;能做简单的家务。”环境课程是指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学校的德育环境、英语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有所收获。

为了充分发挥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的优势,学校大力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优化组合,使这两种生动活泼的课程形式受到学生的喜爱。例如,在活动课程方面,学校建立了昕薇艺术中心、校内英语广场、校外德育阵地等。,并与校外相关单位及专家合作,参与多项学生活动课程。在环境课程方面,少先队组织的学校创办了学生晨星,设计了学校吉祥物“小龙宝贝”,建设了红领巾电视台和广播站,制作了双语标牌和电子公告板。

2.建设素质教育基地创新课程载体。

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学校已经认识到,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课程改革,仍然受到许多现实条件的束缚。由于缺乏相应的外部条件,学生的教育受到学校空间的制约。教育的空间亟待拓宽。为此,学校建立了苏州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为深化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载体。

素质教育基地位于吴县镇湖镇,占地200亩,毗邻美丽的太湖。基地由种植园、养殖园、科技园等部分组成。学生在基地体验自然,了解农村,参加劳动,学习知识。他们合作,团结互助,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基地的建成,打破了学校围墙在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从喧闹的城市走向宁静的乡村,从单调的课堂走向多彩的大自然,从枯燥的课本走向生动的课外实践。它为学校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创造了实践背景,提供了操作空间。

该基地为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基地内可以开展各种综合性的主题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通过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参加基地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生动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培养了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格品质。自2001起,学校每学期组织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参加素质教育基地活动。从已经开展的50多项综合实践活动来看,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建立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指导性,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1995以来,学校对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素质、艺术审美、劳动技能、人格心理、特长七个纬度建立了系统的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学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原有的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重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要求成为重要评价内容。对学生探索精神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沟通和合作能力的评价得到进一步重视。评价的主体和方法是多样化的。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近两年出版了大量学生作品,在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频频获奖。学生在作曲、数学、科技、书法、美术、音乐等领域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500余项,发表作品200余部,200余人获得乐器、书法、绘画相关等级。此外,根据对家长和初中老师的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也显示,该校学生的良好素质得到了普遍认可。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学校不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方面独树一帜,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方面也独树一帜,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充分肯定。初中教师认为,该校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习主动性强,积极性高,有探究精神、方法,后劲足,对班级和学校活动有热情,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学生毕业率100%,优秀生比例很高。

分组和国际发展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以苏州实验小学为首的实小教育集团正式成立。四年来,已发展成为以苏州市实验小学为首,以素质教育基地、三所小学、三所幼儿园为分支机构的优质小学教育集团。小学建设教育集团是苏州第一家。集团依托苏州实验小学的名校品牌优势,通过输出苏州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优质的师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满足更多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四年来,苏州相城实验小学和苏州虎丘区实验小学的办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教育资源的整合,管理模式的融合,优质师资的良性互动,让教育集团这一新生事物充满活力。

进入新世纪,苏州实验小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校与国际接轨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与国际接轨,率先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近年来,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代表团,如波特兰学区教育代表团、韩国师范学院代表团、日本数学友好交流代表团、台湾省台北高雄教师代表团、英国教育代表团、香港三生一小学师生代表团等。,还分别接待了“中美中学教师交流项目”美方负责人来访,接受了美国“教师交流项目”。这所学校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创新的教学理念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2002年,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努力下,学校参加了“中美中学教师交流项目”,派出了唯一一名小学的蔡洪宇老师参加这个项目,随后是王一和赵静。这三位老师在美国波特兰的对口小学伍德斯托克,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赢得了美国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他们都被学校评为年度优秀教师,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学校加入“中美中学教师交流项目”后,2002年夏天,伍德斯托克小学校长和汉语项目主任一起到学校考察,对学校40多名骨干教师进行了浸入式英语培训。项目的第三年,经过多方努力和沟通,2004年,徐天校长赴美,与伍德斯托克小学签署协议,建立正式的姐妹学校关系。2005年夏天,学校再次邀请伍德斯托克小学校长和汉语项目主任来校,配合教育局的英语入门培训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英语和课堂教学管理培训。学校从外教的引进和管理到生活上的帮助和协调都尽了最大努力,保证了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两次这样的培训,老师们受益匪浅,无论是语言交流还是课堂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两位美国老师在教学中的默契配合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学校派教师赴新加坡进行中新文化交流,开创了中新文化教育交流的新局面。2005年6月5438+10月,学校受新加坡南洋小学邀请,教师一行四人访问新加坡。期间,他们在南洋、义安、菩提、德乐四所小学示范语文教学,探讨教学方法。他们一方面借鉴对方的汉语教学,同时也把我们老师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方法分享给新加坡老师。也就是说,这次访问的成功,让双方有了* * *的了解,并在新加坡设立了学校,积极推广学校的汉语教学经验——新苏国际实验学校。新苏国际实验学校全面引进中国名校苏州实验小学全新的汉语教学理念、汉语教学方法和优秀教师,旨在促进汉语与新汉语教学的交流,推动新加坡学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学校引进了苏州实验小学优秀的汉语教学方法,在新加坡培训汉语教师,同时提高了新加坡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开展了两年,学校率先实现了国际合作办学。优秀的汉语教学方法得到了新加坡同行的好评。2007年,新加坡许多小学将识字教学法列为引进项目。

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一批教师到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交流学习,多名骨干教师到国外任教。同时,学校连续多年在暑假开展浸入式英语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英语水平,为学校教育和国际接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03年开始,学校聘请了25名外教走进学生课堂,开展“雅博外教英语课外班”项目。学校对每学期引进的外教英语教学设定了分段教学目标。外教每月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取实习老师意见,及时沟通。所以外教上课很努力,学生和家长对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都很满意。

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多。学校与日本鹿儿岛青少年暑期友好交流团有八年多的联系。每年夏天,该校部分师生都会与日本鹿儿岛青少年暑期友好交流团开展活动,互相了解,增进友谊。此外,香港和新加坡的小学老师和学生也多次来学校上课。每次都会安排他们和我们各年级各班的孩子一起听课、玩游戏、吃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文化的融合,彼此建立友谊。这项活动受到了香港和新加坡师生的好评。暑假期间,我们还组织学生出国留学。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04年,我们尝试让学生去马来西亚参加国际童声合唱比赛,这是该校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比赛的第一步。最后合唱获得了两个级别的银奖和铜奖。2006年在秦皇岛举行的21世纪国际华乐节中,学校古筝队又获得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

新世纪伊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求索、铸造、超越”的校风,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和最坚定的人生起点,以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为办学目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创造小而更辉煌的明天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