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原则
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目的语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和评价立场,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而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原语
英语报刊内容非常广泛,信息量大,反映了英美国家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学生跨文化教学最理想的材料。面对这样的材料,教师应该在海量的新闻中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新闻作为教材,并注意其与目的语文化的相关性。在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使用与目的语文化相关的新闻作为教材,简单地直接向学生讲述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就会破坏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使教学内容显得文不对题;另一方面,也会让老师关于文化的教学显得空洞乏味。因此,重视关联成为英语报刊阅读课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最关键的方面。
2指导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教师在探讨的问题,而指导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英语报刊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关注课本中相关事件或语篇的文化背景。但是,文化背景是非常广泛和复杂的,从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到人们的风俗习惯。因此,在如此丰富的领域,教师不可能也不可能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学生更不可能独立地在报刊中的相关材料与其文化背景之间建立联系。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使他们逐渐形成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使他们能够自主选择相关信息并延伸到相关的文化背景中,可以提高学生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思辨能力。
3交际原则
作为英语国家的一种新闻媒体,英语报刊的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接受大量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信息的同时,学会更好地运用英语成功地与人交流。因此,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并与自己的母语文化进行比较,这也可以加深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现象的敏感性,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自觉地吸收英语文化,直至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应对,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休克”的情况。
4?等级原则
文化是有层次的,所以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语言文化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教师不可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关于文化的解释,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有选择、分阶段的讲解,使初级水平的学生首先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也要局限于其浅层文化,如词汇、术语、专有名词、谚语、习语、风俗习惯等。高级阶段要从交际需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比如如何避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误解和冲突。另一方面,分层原则的实施也要求教师考虑同一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掌握和理解水平不同的事实。考虑到这一点,教师会尽力让水平较低的学生理解和接受文化介绍,同时也让水平较高的学生从中受益。
二,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内容
在英文报刊中,新闻报道的话题和用词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多个领域。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什么都做。相反,他们必须根据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需要进行选择。笔者认为,这一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包括英语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比如,宗教代表了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某个时期的思想、感情和信仰。
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期、那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基督教、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美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该国新闻媒体的成员,他们的记者正在撰写新闻或介绍他们的一些政治家。
当你谈论或谈论政治时,引用一些宗教经典是很自然的。例如,写在
墙(出自《圣经》,意为“灾难即将来临的征兆”);另一个例子是潘多拉的
盒子(意思是潘多拉的盒子。这个经典来自希腊神话,比喻“灾难之源”或“由于不明智的干预而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这样的单词或短语经常出现在英文报纸上。如果不能理解文化内涵,如果只是字面解释,会造成误解。
2政治和历史背景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在英文报刊上,政治永远是重头戏;在政治新闻报道中,记者经常使用大量具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表达方式。例如,满足
(one的所有格)个人的
滑铁卢(1815年,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德荷联军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决战,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被流放到一个小岛上,结束了生命)。这个成语是失败或决定性失败的同义词。如果我们对这个历史事件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就能准确地理解它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准确理解。
3文学艺术
英语国家和其他国家都有悠久的文学和艺术历史,传统逐渐积累和沉淀,形成了他们语言中一些词汇独特的文化隐喻。英美报刊文章往往包含关于英美西方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深刻信息。比如《时代》周刊曾经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尼克松的。
奥德赛到
中国.其中《奥德赛》原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英文史诗,描述了特洛伊古城陷落后奥德赛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这份报告中,作者的陈述意在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方面,如果我们不理解《奥德赛》在这里是指“漫长的旅程”,那么我们就很难理解尼克松的。
奥德赛对中国的真正意义。
第三,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虽然教学要因材施教,虽然没有确定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对比类比法
比较类比是指将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英语报刊上的新闻报道是最新的,反映了他们最新的政治动向。因此,在英语报刊选修课的教学中自然渗透中英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化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比如,中国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总会按照中国的习俗,用“老师”这个词,中国会觉得很自然,但英语母语者会很反感,觉得不礼貌。教师是一种职业,不能作为称谓。我们可以说吴老师,但不能说老师。
吴.先生可以用作对老师的尊称,如谢谢你,先生?同样,夫人、小姐、太太和先生。
2扩展性
在解释一个词或介绍一个背景知识时,教师不仅要解释该词或背景知识的表面意义,还要扩展该词或背景知识的文化内涵。词汇构成了语言的物质外壳,在物质外壳的背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历史这个词,可以引申为英语语言文化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在谈“13”这个数字时,不能只谈“13”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厄运,而应该引申到中英数字文化的异同。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
在英美报刊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资源是纸质教材和英美报刊。资源的限制造成了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份报纸,它的特点是时效性和新鲜度。由于传统纸质教材的局限性,我们在教学中能使用的往往是“旧闻”,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把握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目前,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可以丰富英美报刊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消除传统英文报刊一直在用“旧闻”的尴尬局面。首先,老师可以登录官网,英语国家的各大权威报纸,获取自己的最新新闻报道。其次,教师还可以从英语国家收集与他们想阅读的报纸文章或新闻报道相关的真实图片、电影、电视、幻灯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